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施者,庄子笔下虚构之丑女子也。模样丑当然不如模样俊好。不过,丑俊也并不标志人品的高下、能力的大小。人们之所以讨厌东施,倒不是因她貌丑,而是因为她胡乱模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也故作姿态地“捧心”,也矫揉造作地“颦其里”,令人感到恶心。“东施效颦”这个故事,确实为某些胡乱模仿的人画了一张漫画像,是足资人们警惕的。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这个成语的。不想今天有些大报,竟接连发表文章为东施“翻案”,为“效颦”叫好,并号召人们要坚决地“效”下去。这实在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2.
东施者,庄子笔下虚构之丑女子也。模样丑当然不如模样俊好。不过,丑俊也并不标志人品的高下、能力的大小。人们之所以讨厌东施,倒不是因她貌丑,而是因为她胡乱模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也故作姿态地“捧心”,也矫揉造作地“颦其里”,令人感到恶心。“东施效  相似文献   

3.
王尤 《新闻界》2003,(5):63-63
鄙人爱看、爱藏报刊。每年都自费订阅十几种报刊,并已收藏了二三百种、近万份。可惜,近年来,除自选订阅的报刊有些看头、藏头外,凡是上面压着订的、熟人处不过情面勉强订的,其内容都非常让人失望。特别是有些子报子刊,新闻不像新闻,广告不像广告,报刊不像报刊。你即使耐下性子用心寻找往往也难看到几篇像样的东西。所以,我现在有的报刊拿到手,顶多稍翻一下,就丢进了垃圾堆。社会上一些不好的事情,人们还可以通过报刊评评说说,而这类报刊,自己护短,它压根儿不会让你“发言”;别的报刊,看在同行面上,一般也不会帮你“多嘴”。故而这类“垃圾报…  相似文献   

4.
浅议“有偿新闻”张岩“有偿新闻”,这个与改革开放进行曲十分不和谐的“杂音”,已经干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引起了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日益严重的不安。1993年9月,中宣部即明确规定不得搞各种形式的“有偿新闻”。但此后尽管中央有关部门三令五申,“...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报纸上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叫“有偿新闻”。怎样看待“有偿新闻”?这是当前新闻工作中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一目前我国报纸上出现的“有偿新闻”,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零售类。这类“有偿新闻”大多数是记者干的。办法是:你给我钱,我给你写稿。这类“有偿新闻”交易都是秘密进行,悄声无息,极为神秘。 (二)批发类。这类“有偿新闻”大多数是报社编辑部门干的。办法是:由编辑部门出面,找有钱的单位和有钱的个体户“赞助”,与“赞助”者联合“主办”或“合办”或“协办”报纸专栏。近年来,由于这种批发类“有偿新闻”很多,有钱的单位和有钱的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后,新闻界禁止“有偿新闻”已初见成效。但要持久有效地杜绝“有偿新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刊发表的这组文章,透视和剖析了形形色色的“有偿新闻”,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对于我们把《通知》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不无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不久前,有一个新闻工作者告诉我,一次他去某大公司采访一位总经理,这位老总自认为“蝗虫”又来了,便迟迟不见,让他在会客室等了一个多小时。后来,老总出来了,板着面孔说:“我很忙,你直说吧,要我们给多少钱?!”当时弄得他哭笑不得,连忙解释说:“我是奉命来采访的,绝不要你们一分钱!”这位老总听他这么一说,面孔顿时变了样,态度也热情了,对他说:“对不起,误解您了,我们也是被新闻界一些人搞怕了。”真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可见,搞“有偿新闻”严重损坏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社会形象,败坏了党的新闻工具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宣部旗帜鲜明地、坚定不移地在新闻战线反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突出地抓了“有偿新闻”的问题。中宣部的这一重要举措,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同愿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工作者的衷心拥护。“有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权与金钱(包括物化的钱)的交换,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它影响新闻的真实,损害新闻单位的形象,腐蚀新闻工作者,败坏社会风气,是新闻单位的一种腐败现象。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有偿新闻”在我国的出现和泛滥,有着深刻的现实和思想根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的商品观念和竞争观念日益  相似文献   

11.
目下新闻界正厉行“职业道德”之“反腐倡廉”,刹“有偿新闻”之风。“有偿新闻”起于利欲薰心,而所谓的“义利之辩”更是一个渊源久远的道德话题,故忧国忧民之士多从道义角度入手,纵横捭阖,晓以大义。此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的《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是一个非常适时的重要文件。对于深化新闻改革,维护新闻工作者形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偿新闻”也叫“软广告”,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中上镜头、占版面、出声音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或编辑以物质利益的行为。《中国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严格禁止记搞“有偿新闻”,  相似文献   

14.
怎样抵制『有偿新闻』陈伟“有偿新闻”现象成了现阶段新闻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需要认真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克服这种现象。新闻界自律是抵制“有偿新闻”的基础新闻自律是新闻界及其从业人员在享受新闻自由时,为了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而...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功能赋予了新闻的社会价值和现实作用,它不同程度显现出对公众的影响力和价值取向,因而,抓新闻不但要有敏感性,更要抵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有偿新闻现象成了现阶段新闻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需要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近来,发现不少地市报用大幅大幅的版块来宣传某些企业现在如何光彩将来又要如何灿烂的“新闻”。有时用近整版的篇幅来宣传某些企业领导从“白手起家”到“腰缠万贯”的曲折经历。而采写此类“新闻”的作者大多是些“新面孔”,于是向“知情人”打听,方知“是广告部的人写的”,继续再问,又告“这是广告搭配品”。某些新闻单位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制订了一系列“新闻”与“广告”之间的“优惠措施”。笔者也常常收到许多外地报刊社寄来的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后,新闻界禁止“有偿新闻”已初见成效。但要持久有效地杜绝“有偿新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刊发表的这组文章,透视和剖析了形形色色的“有偿新闻”,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对于我们把《通知》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不无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这里说的“有偿新闻”,泛指以记者通过受礼、拿红包,或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采访便利(报销远程车、船、机票,甚至报销游山玩水的票据)为前提做出的新闻。说白了,这样的稿件是含了“金”的,含了被宣传单位的支出,也含了被宣传单位的用意。新形势下,有偿新闻的形式又有所变化和“发展”,有的编辑记  相似文献   

19.
禁止和反对“有偿新闻”,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可以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定能取得理想的成效的。然而,不少读者对此还心存疑虑,持一种观望态度。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担心明的“有偿新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这个词在外国新闻学著作中没出现过,是我国新闻界某些人的“创造”,指向被报道者收取报酬的广告宣传性新闻,即“收费新闻”。1984年前后,我国个别新闻单位出现了把广告编写成新闻发表以取得广告客户钱的做法,当时叫做“广告新闻”。对此,我国新闻界绝大多数人是反对的。1987年11月颁布的《广告管理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