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托尼·莫尼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长篇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悲剧性小说。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风格向我们讲述了黑人女孩皮科拉.布里德洛瓦在美国种族制度的歧视、迫害下最终发疯的悲惨经历。故事中,皮科拉在遭受了一系列身心伤害之后,极度渴望拥有一双白人的“蓝眼睛”,最后失去理智。佩科拉的悲剧不是偶然,不是个例,而是成千上万个受种族制度压榨的黑人的缩影。在《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莫尼森囊承着现实主义小说揭露现实,真实刻画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的叙事风格。奇妙的开篇,多角度破碎性的叙事方式以及小说中的隐喻的运用将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蜃楼志》译者韩南以添加副文本为途径显性干预翻译叙事,利用序言解释作品成长主题、情节主线与互文特质,彰显原作文学价值,利用注释解释相关时空概念、人物典故与风俗制度,再现原作文化价值.解释性叙事干预是译者声音的体现,有助于深化读者理解、建构民族形象、丰富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4.
5.
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下简称《右岸》)中书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对"得"与"失"的禅性体悟,为都市主流书写开辟了文化空间,为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维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待"得"与"失"的自然心态三个方面来阐释作品。  相似文献   

6.
阮大铖与李渔是古代卓有成就的两位喜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燕子笺》《风筝误》运用巧合、误会(错认)等编剧技巧进行情节设置,构建喜剧情境和运用“自曝其丑”的方式来塑造喜剧人物是其共同之处,体现了古代喜剧创作的共同规律.相比之下,李渔的喜剧创作更加具有平民化色彩;减少巧合而多运用误会的情节设置也使得他的喜剧更为合情合理,符合生活真实;生旦正面角色的喜剧化更是李渔对喜剧人物塑造的创新和开拓.  相似文献   

7.
生态小说中的空间不仅是人类、非人类生物活动的环境背景,还是被作家们有意或无意融入生态价值观念或生态伦理立场的象征系统,具体表现为自然景观书写中对自然生命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人神自然三位一体空间观念的塑造、对人与人、人与非人类生物空间冲突的表现以及对理想自然和精神生态家园的追寻。此外,空间书写在小说文本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翎的小说中总是充满着浓郁的宿命意识,在不经意间将人物的命运通过谶语、巧合等形式表现出来,本文试以《唐山大地震》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谶语、巧合,展现张翎在宿命意识的背后所透露出的人生智慧和别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小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可谓是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较为成功的一例。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通过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声音等方面阐释离别之情、怀旧之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毛诗序》对《诗经·国风》的解说为例,以上海博物馆藏楚竹简《诗论》为据,阐述了《毛诗序》在解说体例和内容上隐含有先秦道家思想。具体来说,《毛诗序》中含有道家二元对立转化、循环运动的哲学观和柔弱、居下、虚静、无欲等思想,最后简要论述了儒道融合与《毛诗序》编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台湾女作家凌烟以长篇小说《失声画眉》在1990年声震文坛,开启了"后乡土文学"的写作时代。这种充满女性乡土想象的书写,越过城乡二元对立格局及其反殖民叙述的政治言说,融入文化的、性别的、民间的多重表现元素,特别凸显了歌仔戏与女性命运同为社会边缘存在的现实,对乡土的文化处境和女性的性别处境,有着更为峻急的关怀和省思。  相似文献   

12.
现今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尤为重视,艺术素质教育是健全大学生人格、打通专业界限、促进学科融合的必要教育手段之一。《摄影鉴赏》课程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已经在高校中广为开展。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性,对授课对象、授课内容、培养目标进行论证分析,本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优秀的创新能力、综合的人文素质的目标,研究出艺术素质教育适宜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德莱塞的自然主义作品多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它展现了人类被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异化后的悲惨遭遇.异化,是指社会、他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本质的改变.本文将以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为文本,分别从人异化于社会和他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及人的自我异化角度探讨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保罗·奥斯特是一名多才多艺的美国作家,他写作手法独特,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反传统侦探小说的技巧,在特定的叙事语境中,以偶发事件导致人物生存处境发生新的变化,人生境遇发生变化来描写人物,塑造了一个个迷失自我,又寻找自我的人物形象。离奇的人物形象,有限的生活空间,诡异的故事情节,这一切在《纽约三部曲》中的《玻璃城》和《密室中的旅行者》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改写是林语堂对外译介中国文化的常用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严格意义上讲,却违背了翻译内在的忠实要求,引发了对其翻译行为的伦理反思。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参照,透视编译本《英译重编传奇小说》,发现林语堂较大程度上违背了再现伦理,其用意在消解文化障碍,但仍坚持适度再现,不忘合理传译原文文化特质。翻译改写幅度虽较大,但多出于适应文化语境、契合英语文学规范,且通过副文本这一沟通平台,与读者交流对话。总体上,译者较好地遵守了交际与规范伦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罗斯金的一部小说《金河王》作为结构上的切入点,从中提取"自然"与"道德"这两个罗斯金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元素,指出无论是在对美与自然的体悟,还是美与道德的思辨之中,罗斯金的美学思想始终关注审美主体的感受,以及审美过程中审美客体对主体引发的道德思考,体现出了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美学论相结合的特点。罗斯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西方古典美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空间环境都有着相当程度的现实指涉,要将之转化成绘画而又要忠实于小说,就需要画家对小说所指涉的现实内容有所把握,也即图像要与语言具备某种"共相"。丰子恺熟悉江南的地域特征与人物特色,又对语言与图像这两种符号的基本特性有深刻的认识,努力追求"语图共相",因而他的绘画取得了成功;而其他如刘岘、刘建庵等同时代画家的作品与小说缺少"共相",往往归于失败。因此"语图共相"的概念可以为以图像演绎具有较强现实指涉的文学文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盖叫天的《粉墨春秋》看旧时科班的戏曲人才培养方式,对艺术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办学机制的完善,尤其是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启示颇多。科班教学,在艺术职业人的艺术技能、艺术素养、职业操守、人格情感的综合养成方面,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和做法。它注重“融合”式教学,符合现代美育特征。唯有德艺“双育”才能结出德艺“双馨”之果,融于情感,内化于心,心悦于理,才能诚服于业,这正是美育的方法。美育即以美化育,以美养德,它有别于“课程思政”,能促进艺术职业教育和立德树人的成效,并不能以艺术职业技能教育来取代。作为一种“无用”之用,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白子》是一部具有民族志特点的小说,展现了云南大理白族四个家族和100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小说中有大量民俗事象和民族文化生活的描写,可以将其作为民族志小说的典型案例,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进行解读,探索民族志化小说的特点及评价维度.  相似文献   

20.
权力和人性在官场小说中的关系对抗是小说《沧浪之水》的主要体现形式,主人公池大为在面对权力体制约束和现实功利社会的挑战时,被迫逐渐放弃操守、信念和价值观,人性在与权力的不断对抗中被一步步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