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大发展时期。其中,张载作为理学的奠基者,他的"养正于蒙"的蒙养教育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童蒙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蒙养教育思想,他的蒙养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更大。他们都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儿童的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尤其强调儿童的道德和习惯的养成等。他们的蒙养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形成于他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他不仅倡导知行一致、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而且提出了理性、科学的道德教育观。他注重合乎人性的道德教育方式,特别强调个体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他看来,道德教育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论,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活动。  相似文献   

3.
孔子注重道德教育,以"仁爱"、"复礼"、"君子"为他道德思想的三个支撑点,即以"仁"为道德情感和道德原则,以"礼"为道德行为规范,以"君子"为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人格,形成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童蒙教育思想的要点是:培养童蒙“善习”的德育观,“施之有序”的童蒙教学内容观,全面系统的童蒙教学原则观,导之以行的童蒙学习兴趣观。全方位审视王夫之的童蒙教育思想,吸取其精华,对指导今天的儿童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卢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道德教育上有诸多见解。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是向善的,人天生充满着自爱、同情性、对幸福的关切。在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卢梭主张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整体的自然人,同时也是"美德共和国"的公民。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卢梭比较看重情感主义润育,注重道德感化和情感激励。不过,卢梭虽然反对理性主义教育路线,但是他也并非完全否认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融合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创立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朱熹生活的宋代,自然科学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朱熹本人对自然科学也较为关注。科学作为哲学发展的根据之一,宋代的科学成就必然要曲折地反映到朱熹的哲学中来。正因为这样,朱熹的思想较之以前的儒学,要深刻和非富得多。同时,正因为朱熹的思想有这样一些特点,所以,他的方法论尤其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拟通过对朱熹的“触类可通”方法的分析,探究朱熹哲学的某些特点,并由此引出对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关系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内涵丰富,文、行、忠、信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其逻辑进程是:"性相近,习相远"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中庸"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内圣外王"是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8.
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在日本乃至世界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他主张开设道德课,进行哲学化道德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道德知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在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中,也应加强对学生的信仰教育,并注重对学生知、情、意三者和谐统一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朱熹思想的出发点在于《大学》,所以要正确地把握他的思想,就必须了解他高度推崇《大学》的文化意蕴与思想意义。文章通过对朱熹《大学》研究之创见与迷失的认真梳理与仔细分析,揭示了朱熹将《大学》分经传是为了便于“格物补传”,而朱熹之所以要将自己的“格物传”塞进《大学》,说成是为《大学》所补的“格物传”,实质上是为了“化己说为经典”,确立自己一家之言的绝对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他不仅首开私人讲学之先风,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才,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而重视道德教育,并把道德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的首位,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本点之一.探讨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和积极成份,总结其道德教育的经验教训,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有重要的借鉴和认识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张国强 《职大学报》2007,(1):106-108
道德教化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孟子道德教化的目标依境界高低分别为圣人、大丈夫、君子和士;道德教化的途径分为自修之道和施教之法;孟子提出的这些理想人格目标和教育方法,对于当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献学研究是对历史文献的辨伪、考证与校释。朱熹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历史文献的辨伪、考证、校释、辑录与评价上。朱熹一生孜孜以求,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方法,在历史文献学上取得了重大的学术成就。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朱熹的历史文献学成就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西塞罗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探讨,对我国当前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宋明理学发展中,朱熹较早提出了“心本体”的思想.但由于他理学体系的需要,这一思想没有被最后确定下来.后来,王阳明进一步发展朱熹的心学思想.具体而言,在心、理关系上,王阳明克服了朱熹“心与理为二”的矛盾,把主观和客观融合统一,用先天道德性的内容把心与理沟通,将朱熹的“性即理”引向“心即理”,实现了“心与理一”;在知行关系上,王阳明在朱熹知行相须互发说和重行说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说;在格物致知上,王阳明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说,而接受了朱熹的致知说,并提出了致良知说.朱熹的心学思想经过王阳明的阐发,从而完成了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 ,对德育多有论述 ,并形成了自己的德育思想体系。他认为德育是强兵富国的需要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居于“中坚”地位 ,“自由、平等、博爱”是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当代德育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血亲之爱、性善理念、善恶内容嬗变、以及道德教化的柔性建构是把握人性的关键环节.根据人性的演化特征来循性施教,就是通过血亲之爱来培养人的以孝悌为核心的向善内驱机制、运用"性善论"的先在理念来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根据善恶内容的嬗变来适时调整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凭借教化的柔性建构来覆裹刚性的法制建设.若能这样的循性施教,道德教育将更有效地促进自然人性向至善之境迈进.  相似文献   

17.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了解卢梭所处时代背景和他的哲学观,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自然教育思想的内涵、目标、教育进程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对今天的道德教育的理解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朱熹“主敬”学术思想的确立经历了两大转变:首先是南宋的衰弱使其深受佛老思想影响的“主悟”向儒家“主静”转变;其次是在他同佛老学说的论战和对张轼、汪应辰的批判以及对儒释的区别中,在对“主静”之说的修正中对“主敬”的确立及超越。  相似文献   

19.
《蒙》卦集中地反映了古代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其中强调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认识到受教育者内在的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倡发蒙刑人包蒙等教育方式,反对因蒙,主张宽严结合、在惩罚手段的运用上要掌握适当的度。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伊拉斯谟是16世纪早期欧洲杰出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一名和平主义者,他希望建立一个团结和谐、充满友爱的社会,反对战争,主张和平.伊拉斯谟深信教育的力量,并把实现和平的社会理想寄托于教育,在重视对君主的和平教育以及推崇道德教育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和平主义.伊拉斯谟的和平主义思想太过于理想主义,其教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很多思想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