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杂技剧化装的特点杂技剧化装是指化装师以杂技剧本为蓝图,对演员须发、头饰、面型及身体裸露部分进行修饰,借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杂技剧化装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装扮塑造人物形象。杂技剧在化装技术手段上,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性格、身份、民族等特点进行艺术上的加工设计和运用,加强对人物五官的描画、渲染和调整,以强化人物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2.
邓添天 《杂技与魔术》2023,(1):30-31+71
<正>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兵工厂》是四川省艺术基金2021年度大型剧目资助项目。该剧将戏剧精神植入杂技创作,为杂技与戏剧的进一步融合打开了一扇窗。本文试以《兵工厂》为例,探求杂技与戏剧融合的可行性。杂技是演员挑战身体极限,展现具有高危险系数技术的一种艺术门类。而戏剧是“人学”,以人为中心。“人学”深度和人文关怀是提升戏剧精神境界最基本、最核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杂技主要以人体为材料构筑艺术形态,将人体的自然形态转换为超常状态的艺术,以精进技艺为主,注重人体潜能的开发与极限的挑战,在这基础上形成审美功能,很少承担叙事与抒情的功能。但是,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杂技表演已不限于单纯的人体技艺展示,为了增加观赏性与审美性,杂技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协同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4.
正杂技艺术是"身体"的艺术,当代杂技不管如何强调技艺自身的"高、险、惊、难、奇、谐"等特点,都不免于形体、道具及舞台所形成的造型表意与造境传情的"局限",导致其与现代剧场艺术讲究与追求意境、情感、主题等审美期待存在距离。面对杂技本身困局、时代需求及未来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刺激和压力下,中国杂技开始了从杂技造型、造境到杂技主题化及剧目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市场需求和受众审美体验是实现杂技这一传统艺术当代存续的关键,儿童是剧场观众的重要构成,将杂技的奇观性与儿童剧的梦幻想象、寓教于乐相结合产生的儿童杂技剧,有着清晰的受众定位和艺术表现特点。自贡市杂技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于2023年7月初受邀到巴西演出儿童杂技剧《恐龙馆奇妙夜》。在为期10周的巡演中,该剧在巴西20多个城市完成了近百场演出,  相似文献   

6.
正在杂技主题化、剧目化的发展趋势下,实现杂技节目、剧目的剧场营销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广西杂技团编创的童话杂技剧《猫猫侠:保卫蝶苑》,以歌、舞、技及童话的跨界创新表演形式,吸引了一大批"儿童家庭"观众,从而以一种精确而稳定的观众定位与剧目"供给",实现了杂技的剧场营销与市场经济转型的内在意蕴。一、梦幻情景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一种剧场艺术,现代杂技剧的"审美创意"和"形上营销"的丰收始于并完成于剧场。剧场不仅是一个具体而有限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演员演戏、观众看戏的审美空间。在剧场里,杂技剧能够创造出演员与观众共同想象的审美与体验世界。因杂技技艺的难度提升以及审美特征的有限性,杂技在保持已有技巧难度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外延来求得发展。现代的杂技剧以"剧"的情感与审美,统制杂技的"高、险、惊、难、奇、谐"所形成的技艺高度,把杂技造型的表意与传情  相似文献   

8.
<正>杂技一直以“惊、奇、险”的艺术特性、“新、难、美”的审美追求傲然于舞台艺术之林,又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创作自觉,在杂技剧的更迭发展中实现了“一戏一品格,一戏一样式”的艺术新生。回溯发展轨迹,梳理艺术风貌,中国杂技历经追求“技”的最大化的杂技技巧、杂技节目,至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些具有主题、带有情节、营造意境的“情境杂技”,后在此基础上于90年代涌现出一批由独立的杂技节目串联为整体故事的杂技主题晚会,  相似文献   

9.
李鑫  宋伟 《杂技与魔术》2021,(2):24-25,F0002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黑龙江省文联主办,黑龙江省演艺集团承办,黑龙江省杂技家协会、哈尔滨大剧院协办,黑龙江省杂技团有限公司担纲演出的冰上杂技晚会《百年华诞?欢乐颂》于2021年4月6日晚在哈尔滨大剧院隆重上演。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20年起,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实施"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这一重要举措的出台旨在以确定重点扶持作品为关键抓手,孵化、打造、推出一批优质作品和优秀人才,以期形成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落地实效,从而有力促进中国杂技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  相似文献   

11.
《杂技与魔术》2012,(6):26-26
2012年10月25日,中国杂技团联手著名相声演员李菁、何云伟精心打造的首部语言杂技剧“京韵百戏开心汇《北京》”在天地剧场热烈上演。李菁、何云伟机智幽默的相声表演和中国杂技团精彩绝伦的杂技艺术在该剧中达到前所未有的完美融合,带给人“新、奇、美、乐”的艺术享受,现场观众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和忍俊不禁的笑声。  相似文献   

12.
2021年2月2日至3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在广州大剧院试演。该剧邀请了总导演赵明、编剧喻荣军、艺术指导宁根福、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服装造型设计师李锐丁等国内顶尖艺术家作为主创人员,由“肩上芭蕾”首创表演者吴正丹、魏葆华领衔主演,以杂技、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梁祝故事。该剧将于3月5日至6日在广州大剧院正式公演。  相似文献   

13.
正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应相互砥砺、共同发展,健康的批评最利于促进艺术创新发展,问题意识更是创新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杂技理论建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而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喜人成绩,近年来更呈现出蓬勃活跃的新  相似文献   

14.
杂技发展至今,杂技剧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出形式之一,但杂技剧要持续发展则还需突破技术限制和增加市场容量。大连杂技团儿童杂技剧《胡桃夹子》上演以来,通过技巧的语言功能向观众传达杂技的深层意义。“技”仍是现在杂技剧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该剧为例,对经典作品再创作的文化优势与现代营销理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空闲之余,我多次观赏杂技历史剧《梦回中山国》,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更感受到融入了历史的杂技所带来的震撼。作为杂技行业的从业者,我深知把杂技和历史故事完美融合,是对杂技艺术、演员表演能力及历史人物理解共同的考验,而每一个倾心打造出来的剧目,都会给历史插上艺术的翅膀,甚至成为杂技团队乃至地方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6.
《雨林童话》是云南省杂技团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云南省第十届新剧(节)目展演而专门创作的情景杂技剧,于2008年12月在云南省歌舞剧院进行了首演,受到观众们尤其是青少年和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该剧目的创作积极地配合了云南省委、  相似文献   

17.
雄壮激昂的旋律响彻福永文化艺术中心影剧院大厅,也深深震撼着数百名在场观众的心。融音乐、歌舞、戏剧、杂技等艺术形式为一炉的崭新舞台剧,似一次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的讲述,又似一堂别开生面的消防安全教育课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杂技教育是杂技发展的根本,涉及到了杂技演员如何成才和可持续发展。由于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就业市场不同,所选学校样本——澳大利亚国立马戏艺术学院和北京市杂技学校,在办学宗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就业前景等主要理念方面各有特点,没有好坏,只是不同。本文希望借助分析两个学校的办学特点,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好地促进杂技教育的进步和完善杂技演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14年6月13日上午,我应邀陪同“创新奇才”——中国杂技团的王建民总工来到北京电视台600平米演播室,参加BTV青年频道《北京客》节目《杂技造梦师》的录制。这是《北京客》第二次录制王建民总工的节目,可见他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成果在当今的青年观众中受到欢迎和追捧。  相似文献   

20.
<正>雄鹰出征迎鏖战,长空一啸耀苍穹。2022年11月,由河南省杂技集团有限公司、濮阳杂技艺术学校联合打造的杂技节目《长空啸——浪桥飞人》用创新表达赋能杂技艺术,难度高、立意新、舞美奇,在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中斩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