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花儿”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流传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也因其自身所具备的重要价值而被称之为是西北之魂。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音乐,“花儿”融合了汉族、回族、藏族等多民族的音乐形式,反映了西北地区各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无限的憧憬。文章将从“花儿”旋律及艺术形式的审美意蕴出发,对这一独特的民族音乐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温居”为代表的系列庆贺亲友乔迁新居的民俗词汇,体现了中国人礼尚往来的民俗文化。其中,“温居”又一说写作“稳居”,但如果从词义、词源、语境上进行具体分析,则会发现“稳居”一说存在用词不规范的情况。“温居”作为一种有温情的民俗文化,应当被我们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3.
侧重语音角度,认为“花儿”是不同于“花儿”的另一种语言现象,“花儿”是两个语素,而“花儿”却只能看作是一个语素。  相似文献   

4.
花儿作为一种演唱艺术,是歌手在特定情境下的即兴创作和表演。而创作和表演是花儿演唱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由歌者和听众在特定的时空下共同构成的一种“在场”。在这种“在场”视阈下,花儿演唱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本文从歌手与听众、创作与表演的关系人手,对花儿在创作和表演中的程式化特征和表演性特征做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花儿”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在我国西北大地上流行广泛,尤其在各少数民族中传唱甚广。但是,这些不同民族的花儿无论是唱词上还是在唱法上都表现出不同民族的特色。回族尤其如此。回族花儿在唱词中表现出了她的族源性;在唱法上运用尖音唱法,表现了回族花儿演唱中的典型性;回族花儿中的语言禁忌,表现了回族花儿演唱过程中的民族性等都表现了回族花儿的回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曹婧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40-142
在我国民间文学的百花园中,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花儿”以它特异的风格独树一帜,它是西北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一份文化财富,同时又是这一地区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也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从文化内涵的角度试论“花儿”的功能性,意在突出花儿无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作为民族人民传达感情的语言方式。其价值都值得更多民族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7.
六盘山地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部、甘肃省东部,是一个融合多民族文化、沟通北方与中原的重要区域。“六盘山花儿”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作为西北地区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在这一地区广泛地传唱着。本文从语言、内容与旋律的角度,对西北地区六盘山花儿音乐美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统计法,分析、归纳了海原“花儿”的押韵特点。海原“花儿”有10个韵部;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偶句韵,交韵,一二句押、三四句押,首句人韵和首句不入韵其余句句押韵等七种类型;有押韵较宽、虚字入韵、异词相押和押富韵等特点。采用比较法,对比了海原“花儿”押韵与固原“花儿”押韵的异同,讨论了分析“花儿”押韵对研究《诗经》押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孩子们,花儿为什么会有许多种颜色?”孩子们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定是错误的。当节目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因为花儿中有“胡萝卜素”云云……直到节目最后,...  相似文献   

10.
<正>花儿是西北各族人民所喜爱的山歌,因歌词中多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歌词思想感情真挚,内容丰富,艺术上赋、比、兴等手法全面使用,并充分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手法表情达意,尽显民族地区花儿民俗文化独一无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风采。一篇小说、一出爱情戏剧,一部抒情影片,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既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滋养文学的沃土,贾平凹深深植根于此,汲取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并把民俗与文学在心灵的加工场予以整合,拓展了小说文本的叙述空间,绘制了一幅幅立体的西部“田野图像”。本文试图以民俗文化为透视点,对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观照,剖析其话语运作方式,指出民俗中的沉淀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种类和特点,探讨了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并指出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玉文化具有起源较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特点,而尚玉习俗是玉文化的重要内容。尚玉习俗是一种民间信仰习俗,在史前社会已经形成,它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礼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元杂剧《桃花女》是一部根植于民间文化、民间习俗土壤之中的剧作,其中所反映的民间风俗习惯等民俗价值远远高于其艺术价值。文章试从该剧中管窥元代民间的婚礼习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有关《黄杨扁担》发源地的论争,由于未能实际上升到文化思考需要的认识层面更深入地讨论下去,最后因缺失话题而终场,文化生态保护的时代意义和区域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揭示。《黄杨扁担》不仅仅是经过文人定型的一种民歌的歌词,更重要的是与区域民间音乐曲调不分家的多种民俗歌谣,离开秀山花灯民俗文化的生态“语境,”秀山作为《黄杨扁担》发源地的依据就不可能真正阐释清楚。  相似文献   

16.
安顺明清的山水风物诗描写了安顺的奇山异水、生活风貌、民风民俗,具有鲜明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征,意境清幽静谧,色彩艳丽,情趣活泼,展现了优美与壮丽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音乐学视域下的“风”字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字意义的指向经历了由一种自然现象演化为民俗、歌谣的渐变过程,在这一历程中它与音乐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根据风之本意,结合史料、文献记载,对"风"字予以音乐学视域下的解读会发现:风名来源于祭仪,风就是民歌,风还是乐器。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的一种中下层文化现象,属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研究地域方言词汇的民俗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发语言资源,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活素材,而且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考古学提供借鉴,同时也有助于民俗语言学和民俗文化的研究。本文以山东临沂方言为个例,从夫妻称谓、婚丧词语、饮食词语三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含着古老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以及民风民俗。本文着力从"乡土"入手,分析中国先民的乡土意识,文化情怀,以及在某一地域的风土人情。从中提炼出民族心理,来为中国文化研究作出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大抵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承传。其中有些礼俗,其来源已难详考,例如建筑业的奠基礼和制造业的献身俗,就是难考的礼俗之一。在语言中,“奠基”和“献身”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率颇高的语词,这透露出它们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说它难考,是由于古文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