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爱华 《考试周刊》2011,(36):47-47
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就敢于抨击老师教学的弊端。一次,他的老师毛宇居有事外出。老师刚走,毛泽东就背着书包爬到屋后山上去了。在山上他一边背书一边摘毛栗子。等到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满了一书包。傍晚,他回到学校,给每个同学送上几颗毛栗子,也没忘孝敬先生,挑选了几个大的放在老师的讲桌上。可是,毛宇居并不领情,大声斥责道:“谁叫你乱跑?”“闷在屋里头昏脑胀,死背硬读也是空的。”毛泽东辩解道。毛宇居更加恼怒地说:“放肆!”毛泽东说:“那您听我背书好了。”毛宇居知道背书难不住他,于是就把他领到一口井旁说:“我让你以《赞井》为题,写一篇文章。”毛泽东围着井转了两圈,出口成章:“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毛宇居很尴尬,但毛泽东的敏捷才思,令他非常钦佩。毛泽东渴望打破陈规陋习,要求走出课堂。这对我们今天学习语文作文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传授技法,层次分明在二年级《美术》第四册“美丽石纹”的教学中,为达到让学生正确画出一堆有花纹的卵石这一目的,在讲解怎样安排画面时,我先出示一张只画有一块卵石的投影基片,告诉学生“先从离我们最近的卵石画起”,接着说:“再逐步画出这块卵石周围的其它卵石”,边讲边在基片上覆盖一张被第一块卵石遮挡在后面的其它卵石的投影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遮挡关系。然后依次在基片上覆盖上画有一堆卵石形象的投影片,最后问“这堆卵石还差什么?”学生回答“还没有画卵石上的花纹”。这时教师就又在基片上覆盖一张每块卵石上画有不…  相似文献   

3.
工作之余,笔者读了一个关于“法国儿童孵小鸡”的故事,颇受启发。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个法国儿童见鸡蛋能孵出小鸡,便异想天开,认为同样形状的卵石大概也能孵出小鸡。他的老师并没有否定他的念头,反而鼓励他做试验,让孩子把卵石揣在衣兜里孵化,并煞有介事地给了学生一本小册子,让他记下卵石每天的变化。一个月后,这位学生把本子还给老师,说卵石毫无动静。老师并没有笑,而是认真地问他:“这是为什么呀?”孩子回答说:“噢,我明白了,石头没有蛋黄和液体,变不成小鸡。”  相似文献   

4.
一枚鹅卵石     
一枚小小的鹅卵石,一枚圆溜溜的海卵石,它们的命运竟如此相似——一个被作者“摆在柜子里”,一个被“放置在客厅里醒目的柜子上”。这并不很美丽的鹅卵石和海卵石,背后也没有十分引人入胜的故事,为什么让作者这样念念不忘、郑重其事?因为它们见证了作者的成长,见证了海峡两岸的亲情,它们也因此寄寓了作者的一点深情。这就是以物寄情。以物寄情,以一事物为象征,作为贯穿全文的写作线索,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也是中学作文期间应该掌握的写作方法。读者同学,你也试一试好吗?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塾师寿镜吾徐明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说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这是鲁迅12岁至17岁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地方,并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期的学习生活。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浙...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位朋友是位养马人,他的马号里大大小小栓着十几匹马。栓马桩上,总有几匹半大马被很短的缰绳残忍地栓住,只能围着桩打转而无法躺下。一次,我见一匹马的嘴被磨得鲜血淋漓,便放长缰绳想让它得到舒适。谁知朋友见了却说:“让缰绳短一些吧。”我纳闷了,养马人的做法为什么与我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7.
“七千人大会”上林彪的发言司能让刘少奇、周恩来等人震惊,但让毛泽东很高兴。 从后来搜交的林彪笔记上可看到,这一时期的林彪,对如何迎合毛泽东下了很大功夫。在笔记本里,凡提到毛泽东时,都用“一号”、“姨毫”、“老东”等字样代替。对自己则用“一零一”、“老巴”之类的代称。  相似文献   

8.
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1906年,毛泽东到离家七八里路远的井湾里私塾读书时,毛宇居在这里当塾师,给毛泽东讲授《春秋》、《春秋左氏传》等经书。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有五位者师。杨昌济先生,即杨开慧同志的父亲,是毛泽东的老师,教伦理学和哲学。后来,毛泽东在回忆一师生活时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  相似文献   

9.
请勿“又高兴又后悔”李有义美国教育家威廉·坎宁安曾对加利福尼亚州州长讲过一则寓言故事:有个人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这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第二天,他将手伸进口袋,发现是钻石、绿宝石...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位书生路过一个私塾,他听见里边的塾师把《论语》里的“郁郁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就走进去指出了那个塾师的错误。谁知道那个塾师不承认是自己错了,反而认为他是来捣乱的,  相似文献   

11.
养鸡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家住在顶层,楼道有一个天井,从这里可以上去,上面是一个很大的平台,还有很多用来遮阳用的石板萝筐等。一天,我妈妈从市场里买回了一对“三黄鸡”。开始妈妈打算留下母鸡放到大平台上养,  相似文献   

12.
上清溪     
《教师博览》2008,(3):F0003-F0003
上清溪位于福建泰宁东北部,金湖的上游,从县城到上清溪大约22公里。“上清”是道教“三清境”即太清、上清、玉清之一,后来被广泛用于指“仙境”,漂游上清溪最大的感受就是如同进入了人间仙境,让你飘然欲仙,超凡脱俗。上清溪发源于泰宁上青乡的;11里村,全长50多公里,穿过上青境内腹地,经杉城镇长兴村,于瑶坪上流入朱口溪。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第五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属逻辑推理课型,根据此课型特点,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研究卵石的成因,首先要认识卵石和卵石在形状上的特点。一上课,我两手并举两石,一块卵石,一块普通岩石,让学生找出卵石与一般岩石的不同之处。接着我提问:“卵石为什么没有棱角了?它的棱角哪儿去了?”从而激发学生对下面学习内容的兴趣,导入新授。  相似文献   

14.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物各举一边以省文”(唐·贾公彦语)、“参互以见义”(清·俞樾语),即在形式上是分开叙述,在内容上要合起来理解,再通俗一点,便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思互相交替、补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文》2004,(7):19-19
本期我们选用了语文报刊网(www.zgywsb.net)之语文论坛上“高中师生茶座”里绿水清荷老师首先提出的“古代诗歌中‘落英,与‘落花’如何区别”的问题。在这里,几位老师的讨论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宝贵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方案的产生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楼是一幢三层高的凹形教学楼,与对面其它单位的四层办公楼围成了一个小天井,天井中间有一片不大不小的竹林,教学楼周围环绕了许多高大的树木,整个环境幽静、清新。我班的教室就在顶层的三楼上。一天早晨,我刚到班,正忙着与几个先到园的幼儿一起开窗通风、整理自然角,突然看见一只麻雀从围墙外俯冲飞下,钻进了窗台旁废弃的漏斗里,原来是小麻雀在那里做了窝。小朋友们也看见了,兴奋地围着我问这问那:“老师,麻雀在干什么?”“冬天的时候,它们不是在小竹林里吗?怎么搬到这里来了?”……我敏锐地感觉…  相似文献   

17.
<正>“啊!”客厅里突然传来了一声尖叫。我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急忙从房间里跑出来。原来是妈妈昨天买的沙琪玛被“盗”了,今天买的可乐也被“窃”了。妈妈认定爸爸就是罪魁祸首,可爸爸却说他没有做过这等偷鸡摸狗的事,于是两人争辩不休,约定“法庭”上见。很好,这件案子就由本见习“法官”来审一审。  相似文献   

18.
教鞭曾是塾师们的“尚方宝剑”,它的“光荣历史”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怀念不已。  相似文献   

19.
课间一笑     
从前有一位塾师,最喜欢为别人写字,但是他的书法却糟透了。有一天,别人手摇着一把白纸扇,他看见了,抢过来就要为人家写字。那人赶紧跪下。塾师说:“不过在扇子上写几个字,何必行此大礼?”那人说:“我不是求你写,是求你别写!”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02,(Z5)
革命领袖毛泽东是伟大的诗人,他精通诗词韵律,酷爱楹联。他写的对联或豪情奔放,或清新隽永,妙趣横生。 1902年,8岁的毛泽东在韶山南岸上私塾。一天塾师邹先生外出,嘱咐孩子们读书背书。回馆时邹先生却看到毛泽东和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