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地市党报是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喉舌,宣传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这也是由党报的性质所决定的。然而,在抓住中心,不忘使命的同时,还应把关注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新闻,特别是哪些涉及经济方面的民生新闻上。因为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党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和目前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让他们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实惠,进而实现奔小康、共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地市党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与抓住民生经济新闻做文章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在实践中达到二者的统一,如何把握好民生新闻的“临界点”和“度”,使民生经济新闻真正表达群众呼声,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的平台和桥梁。说到底,抓好民生经济新闻宣传,核心是要注重这类新闻的建设意识,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新闻工作,包括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传递各种信息的工具。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用事实和言论,把党和政府的主张,把人民的意见和活动传播到全社会,以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建设我们的国家,争取世界人民对我们的了解、支持与合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和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除了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高度的党性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技术水平外,还要有一种视新闻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胡锦涛主席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要“提高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学习贯彻胡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采取有效举措,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提高新闻的公信力,树立党报权威,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喉舌的信任度。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维护新闻的真实,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特有性质对新闻工作者的客观要求。许多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自己的新闻实践活动,客观公正报道新闻事实,确保新闻真实,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新闻从业人员规定》,对必须保持新闻真实性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战线的集中体现,是每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长之魂,是指导新闻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更是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贴近实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郑保卫 《新闻记者》2005,(10):11-14
一、新闻舆论监督实行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的背景。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通过文件、会议、党内工作条例等形式对新闻舆论监督作出相关的规定和提出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运城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2000年2月。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从成立之日起,搞好新闻舆论监督,服务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稳定大局,就成为我们经常思考的主题。近三年来,我台开办的舆论监督节目《监督热线》,为党和政府连结人民群众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之路,成为本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2005,(10):1-1
“新闻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我们党新闻工作的重要方针原则.是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的方向,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体现传媒价值所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和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和宣传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与精髓,即要牢记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确保党媒姓党,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一,努力做到既"姓党"又"姓民",指出这是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做好当前新闻舆论和宣传工作的思想指南与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新闻舆论监督是针砭时弊、扶正祛邪、预防失察、惩治腐败的有力武器,是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帮助单位和个人纠正错误行为、改正工作缺点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党的各级新闻媒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近几年来,《濮阳日报》利用现有版面,不断开辟新闻舆论监督栏目。除增加《龙乡晨刊》一版新闻舆论监督稿件数量、开辟《桥梁纽带》专栏外,还利用《濮阳日报内参》及时向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反映社情民意,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敢于碰硬,积极履行监督职责 2003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33条规定:“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第34条规定:“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角色定位与历史语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涵  沈荟 《新闻记者》2006,1(5):26-28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议题,不仅我们党愈来愈重视并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国内学界也特别关注对新闻舆论监督问题的讨论,研究深度不断提高。但新闻舆论监督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本文仅就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角色定位与历史语境提出一点疑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在迄今为止的社会生活中,立场问题是一个严肃的不容回避的根本问题。对于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新闻监督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样存在立场这一根本问题。要充分发挥新闻监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解决新闻监督的立场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工作中两条路线之争并未结束新闻工作是进行阶级斗争的有力武器。党一向十分重视掌握这一武器,来进行政治思想斗争,推动革命运动和建设运动的发展。在过去各个时期,党都规定了新闻工作的战斗任务,特别强调了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做党的驯服的工具,坚决地为宣传贯彻党的总路线而战。我们的报纸、广播工作,严格遵循着党的指示,不断地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并且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在两个革命阶段为三个总路线服务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积极宣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充分地反映和指导各方面的斗争和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早就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新闻工作“一定要讲政治”、“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宣传方法、效果要求以及对新闻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新闻传播工作,从思想和政治上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坚持抵抗外侮、反抗侵略的革命斗争,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战时期党的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诸多成功经验,仍然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玉 《新闻爱好者》2008,(12):16-17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新闻界、新闻学术界改革开放30年来始终探讨并不懈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阶段,舆论监督报道因其构成媒介环境的突出影响,更加引人关注。当前,新闻舆论监督面对的重重困难,要依靠制度建设去解决,根本的一条是扩大人民民主,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无疑,这四项权利是实现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但它们同时也是我国监督体系中其他监督形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记者摇篮》2004,(1):4-6
这是一组针对性很强的文章,也是一组值得好好一读的文章。它尖锐地提出了舆论监督也要接受监督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也在这些方面给我们从事新闻监督的记者敲响了警钟。文中讲到的论点十分鲜明,论据也很充分,读读它,相信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科学论断,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明确要求,也为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的宣传指明了方向,为衡量宣传稿件的新闻价值提出了科学标准,深刻揭示了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和本质要求。因此,媒体宣传应该在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提高吸引力和公信力,在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提高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就要求新闻事业在发挥其基本功能——传播信息的同时,更要承担大量的宣传功能,即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新闻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工作实施,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新闻工作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