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目前部分思想品德课堂以本为本,死气沉沉,没有拓展和延伸,缺乏灵动性,教育效果差的现状,试图从课堂导入生活化,课堂形式活动化,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三个方面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学校、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实践性、理论性都比较强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反馈情况一直不太理想。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求知欲、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不到位等,使思品课教学面临的压力更大,多数学生甚至认为思想品德是"教条主义",空谈大道理而没有任何实际用途。笔者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初中思品课教学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让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回归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尽可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同时,在给予学生们学习评价时可以采取生活化的评价方式,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鼓励,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回归思想品德教材出发,强调激活学生的兴趣;转变教学方式,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加有效地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教材资源,促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运建 《教师》2011,(28):98-98
初中思品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本文从教学情境、课堂问题和时事热点及表扬激励等方面谈提高思品课学习兴趣的一些策略,以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7.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变化发展过程,生活实践是这一过程的载体,也是品德形成的根本途径。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品德课教学的核心理念。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把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割裂开,在一定  相似文献   

8.
思品课不仅向学生讲授一些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品课教师可以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课堂导入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理论联系实际等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思品课教师必须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一系列理性的思考,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创新素质,立足学生实际,注重情感体验,把握知识联系,注重学以致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并创设情境,打开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通道,知行统一,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思想品德教师要多从自己生活的周围世界寻找、收集和积累素材,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让生活情境在课堂中再现。教师应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接受课本中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初中思品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本文从教学情境、课堂问题和时事热点及表扬激励等方面谈提高思品课学习兴趣的一些策略,以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理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特点。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中也提出:“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借助思想文化传统,弘扬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通过长期的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逐渐升华而形成的反映人的文化价值的理想及其主体的社会意识,它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本身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其实质是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生意义,弘扬和维护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把素质教育摆在头等重要地位,切实把握和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进行心理品质培养,使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课堂教学要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在学习和生活中以情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通过生活体验达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25):45-46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标准也在随之发生改变,越来越注重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长期在生活过程中积累养成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改变传统的教条式的授课方式,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和感悟。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在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都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思品课的活动教学流于形式、理性缺失、远离目标,导致活动的外显状态与内隐生成相脱节,活动教学缺乏有效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新课程理念的定位、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策略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提高思品课活动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中各个环节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思品课教学改革就是要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要搞好思品课教学.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思想因素、学习兴趣因素、师生情感因素、教师素质因素、课堂艺术因素、因材施教因素、辩证认知因素、固知导行因素、信息反馈因素等。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教学标准倡导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最终提高教学效率。根据思想品德的概念,可以得知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逐渐培养的。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也不例外,在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已经逐渐在各地区发展起来,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也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了构建小学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如有不足之处,还需各位同仁及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