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镇西老师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名家,更是一位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老师。
  他提出的“在教育坚持平等”,以我们平常人的思维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哪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好坏、有无家庭背景,都要一视同仁。而李老师的“平等原则”则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  相似文献   

2.
考试平等。考试平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文革之所以说是退步,取消考试即是一例。考试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道特殊风景线,已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现代人要生存,尤其是青少年要成长,都离不开考试。但只有好的考试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平  相似文献   

3.
平等     
人生有绝对的平等吗?我从来就不相信。不同的智商,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容貌等似乎决定了人与人生来就是不同的。也许就像范缜讲的一样,人原是一棵树上的花瓣,随风而落,有的花瓣掉落锦榻之上,有的则落在茅坑边的石块上。同是花瓣,境遇确实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4.
平等     
走在大街上,在匆匆走过的人流中,我看见了无数个身上有残疾的人,但我没有再嘲笑他们,那是因为母亲告诉我: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5.
平等     
《课外阅读》2011,(21):1
弟子问师父:"众生平等到底指的是什么?"师父将弟子领到寺后的水塘,用手指着里面的鱼虾对弟子说:"看吧,这便是众生平等。"弟子道:"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先生,有的后生,这怎么能算平等呢?"师父道:"看这池中,鱼虾繁多,可是无论大小,从出生到老死,他们受用的水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平等。"  相似文献   

6.
平等     
许锋 《内蒙古教育》2007,(10X):12-13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认识了我。他积极地与我联系,想让我买他的保险。那段时间,我正好休假,经常不在家,他几次给我打电话时,我都在外面游玩。工作太累了,得适当进行放松。有一次,他打电话时我就在他的公司附近,他欣喜地说,那我们能不能在附近的麦当劳见一面?我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7.
平等     
好久没给女儿做水饺吃了,今天忙里偷闲,想给她做顿好吃的。一大堆的准备工作做好后,我开始摆案板动手包饺子了。女儿一看到白面团,马上兴奋地凑过来,伸着双小脏手非要亲自干。为了不让她影响我“工作”,我揪了一小块面团给她,让她一边玩去。可孩子看我用轴子擀面,非要试试,弄得我老是干活不赶趟。忍耐了一会,我终于耐不住性子了,没好脸地对女儿说:“去去,一边玩去!”“为什么?我也要包饺子!你干一会,我干一会嘛!”小丫头嘟着小嘴,理由还不少。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为 我们开辟了“以 人的 发展为 本”的教育之路。“以人的发展 为本 ” 应 该包含 教育 的双重目标:第一,社会目 标,就是 应当 培养社 会所 需要的各类人才。第二 ,个 体目标 ,指教 育应当 很好 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 展。过去人们 往往 只强调 教育 的社会目标 ,而 忽视 教育 的 个 体 目标 ,因 此在 这 个 意 义上强调学生的个 体发展就具 有较大的积 极意义。 上 海 市 幸 福 四 平 实 验 小 学 为 了 体 现 尊 重 学生,充 分 发展 学生 的 个 性 ,赋 予 学 生许 许 多 多 以往课堂 中不 敢 想 像的 权 益 ,使 学 生 的课 堂 权 益…  相似文献   

9.
在我老家的屋后,长着一排水杉。那是儿时的我和母亲一起栽下的。30年过去了,这排水杉大多长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但其间有一棵水杉萎靡低矮,它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而且居然触发了对人的联想,对教育的思考。 这棵水杉夹在高大的水杉树林之间,不仅矮小瘦弱,而且像患病似地朝一边偏侧着。不知情的人或许以为它是后来补种的,其实,当初它们是一起栽下的,而且作为树苗买回时,它们一样的高矮,一样的粗细。那么何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在这棵水杉旁边有一棵水杉,它斜逸的一个枝丫渐渐地侵占了那棵弱小水杉的“领空”,后来又慢…  相似文献   

10.
在我老家的屋后,长着一排水杉。那是儿时的我和母亲一起栽下的。三十年过去了,这排水杉大多长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但其间有一棵水杉细弱低矮,它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其实,当初作为树苗买回时,它们一样的高矮,一样的粗细。那么何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紧邻的一棵水杉的一个枝丫渐渐地侵占了那棵弱小水杉的“领空”,后来又慢  相似文献   

11.
对平等的关注和追求是政治哲学的“永恒问题”。在希腊化及罗马帝制时期急遽变动的现实政治境况中,斯多葛学派逐渐形成其特有的基于宇宙城邦观念的普遍平等学说。但根植于理性与德性的斯多葛式平等并非是一种真实且广泛的平等,其面临着由理性脱轨导向的平等关系的解除、由智慧高下产生的平等资格的限定,以及由偶然机运导致的平等能力的丧失等三重悖论。整体看来,斯多葛学派创新性地将人类心灵秩序同世界普遍秩序相关联,从共同法的高度给予个体以无差别的尊重和关怀。对斯多葛学派普遍平等理论的审视对我国超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建设与治理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日前表示:今后我国高校教育的收费不能再提高了.张保庆还就此解释说:我国的高等教育不能办成谁有钱谁就能上大学的局面,这不是共产党国家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平等启示录     
叶建云 《现代家教》2002,(12):27-27
这是一个美国家庭的一次家庭会议,主题是“关于服务”。男主人郑重宣布:家庭会议现在开始,今天由大儿子主持。大儿子早有准备,拿出一本书读一段有关“服务”的文章,并说了自己的见解。接着,其他孩子依次发言,每人都谈得极为认真。就连10岁的小儿子也说出了自己对“服务”的理解:“服务就是在别人生病时关心他,帮助他,使他快乐起来,不再痛苦”。家庭会议在全家高唱“家庭到永远”的歌声中结束。唱完歌,夫妇俩很真诚地对每个孩子说:“谢谢你们来,全家聚在一起真好!”孩子和父母互相致谢。  相似文献   

14.
论平等     
朱小芳 《高中生》2009,(15):11-11
细君公主的死,或许是另一种命运的开始。【点评:开头有文采,较好。】在此之前,解忧是爷爷的掌上明珠,是一个能过上让世人羡慕的生活的女子,然而命运和  相似文献   

15.
学会平等     
王选院士生前有一段关于名人和凡人的论述:“名人做的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呢,就叫贪杯……”其言不无揶揄,其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父女平等     
似水流年,一晃,女儿今年已上三年级了.我还记得女儿第一天放学回家时,就郑重地宣布:今后不允许再叫她的乳名,要称呼学名.由于不习惯,女儿或是不理,或是绷着脸纠正.女儿喜欢读书,喜欢老师,喜欢小朋友.可惜,新鲜劲不会持续很久.记得女儿语文测验得95分,这成绩是她和同学一起回家后告诉我的.我不是那种特别看重分数的爸爸,但女儿接下来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让我恼火了,她说:“如果我那个字不错,不就是100分了吗?”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观念中,面试的双方似乎总是不平等的。主考官总是掌握着主动权,他有权选择要或者不要你。在这样的压力下,面试者总是抱着被选择的心态。过分拘谨的态度,结结巴巴的讲话,夸张恭维的语言,不吭一声的表现,这既是对自身的否定,也是对面试方不够尊重的表现。通常正襟危坐的面试会给人带来面试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历来是哲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当今时代的焦点问题。对于平等可从多个维度进行研究,从人的发展维度看,平等可分为起点平等、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三个层次。起点平等不可能,结果平等不可取,唯有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创造发展机会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不平等与就业不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许多学者曾经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教育系统异常迅速的发展,似乎应该有助于社会流动及社会民主化。然而,多数国家的实践并没有支持这一观点。尽管学生人数的增加是前所未有的,教育不平等却仍然经常地大量存在,且有所加剧。教育不平等还因为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平等而得以伸展,从而再制并强化收入、生活水准与权力方面的不平等。1981年,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就此举行专题研讨会。在被收入该研讨会文集的《教育不平等与就业不平等》一文中,路易斯&;#183;埃默里奇分析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复杂关系,阐述了他关于如何使教育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的构想,还重申了他的“螺旋形理论”。他的分析与阐述不无独到之处,而“螺旋形理论”直到20世纪末在国际教育论坛上仍不断地得到引用与开发。我们译出该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渴望平等     
记得有一次我乘739路回家,公交车上来了一个中年男子,长相很老实,皮肤黝黑,身上衣服很破却很干净,拎着一只很大的红白蓝相间的蛇皮袋。我悄悄地注意到他周围的人都有意无意地避开他和他的蛇皮袋。他似乎也察觉了,用浓重的口音说了几声对不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