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金海 《考试周刊》2011,(12):40-41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不仅完全打破了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在审美情趣、审美过程、审美品格和审美特质等方面呈现了与传统纸质文学不同的审美特征,进而向传统文学发起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进入读者的接受鉴赏过程.引发千差万别的效应,最终实现了它的诸种功能。鉴赏,是文学价值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而审美自由与超越是文学鉴赏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作为自苦与超越的文学鉴赏,其逻辑前提是: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3.
闫玮 《文教资料》2008,(1):9-11
魏晋时期的人格审美对文学审美的影响直接而深远.主要体现在:崇尚自然的人格审美观念孕育了以自然为法度的文学审美原则;人格审美的诸多范畴被引入了文学审美领域,并成为文学审美的重要标准;人格审美中的形神观也对文学审美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文学审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等,多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人格审美及其品级划分也为当时文学批评等级流别的划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幼儿文学审美活动包括文学审美欣赏和文学审美创造。文学审美创造是幼儿经过文学审美欣赏,在美感形象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审美想象、联想的外化活动,是文学审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文学接受具有游戏性的特点,基于这一特征的幼儿文学审美创造活动就要让幼儿有充分想象、表达的自由,去感受审美创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尽力为幼儿提供审美实践的机会,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5.
作为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艺术审美超越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力量在艺术活动中的对象化,主要包括对审美客体的超越、对审美主体的超越、对审美主、客体所处的物理时空的超越以及对实用功利价值的超越。但是,艺术审美超越又不是超越一切的绝对自由,它必须以现实为依据,最终必然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审美距离包括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间的空间距离,视觉距离和审美主体的心理距离.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之间是审美关系,译者的审美趣味、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直接关系着能否准确传达原作的艺术美.在分析文学翻译的审美本质的基础上,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翻译中如何把握翻译距离,建构审美空间作了深入探讨,揭示了译者审美心理的再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文学审美存在着较大的审美差异,这一差异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虚拟化与文学审美的虚构性、日常生活的装饰化与文学的形式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繁复性与文学审美的蕴藉性等问题的探讨中呈现出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与消费主义相关联的物化审美,而文学审美则是有助于人性丰富与完善的精神性审美,前者不能取代后者.在当下的文艺学研究中,应该批判日常生活审美化对人性的不利影响,弘扬文学审美的人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材料的解读,而获得情感的陶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唤醒学生个体的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从作品中深挖教材的审美因素,感悟文学艺术家的语言艺术和审美理想,促进学生在文学审美教育方面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艺审美超越的意识形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审美超越现象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存在。艺意识形态理论与艺审美超越现象的张力关系构成了艺发展的当代课题。艺审美超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策略。意识形态策略表现在行为模式,认本结构的反作用,语言形式和艺生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很好地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同时满足了时代的审美需求,所以它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网络文学不仅完全打破了有史以来纸介质印刷文学独占文坛的垄断格局,而且以其区别于纸介质印刷文学的创作方式、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价值取向,呈现出主体交互的活性审美、游戏心态的快乐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理工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维习惯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元条件,其审美体验是 人性与物性协调一致过程中所反映的个性发展,表现为一种自我安顿的超越境界。这需要很 多的教学步骤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从古至今一代有一代的主要形式,而明清之前统治文坛的一直都是诗词文,到了明清则为之一变,戏剧小说占据了主要地位,情爱内容则成为其描写中心。这类文学形式为什么在此时盛行?其中既和人口素质密切相关,也有社会风气、时代思潮的原因。这种情爱文学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美丑善恶,反映了时代精神面貌和个性解放思想,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浪漫主义文学与人的自由、反抗暴政、民族独立、民众解放相表里,深深地卷进了政治冲突,提供了文学政治的一种样态.但浪漫主义坚守文学本位,视情感为文学的本质,用自己的想象去展开对于政治的最高追寻,在审美的状态下实现了文学与政治的结合.席勒通过对“审美法典”的分析达到了这一认识,而雨果则通过人道主义的创作表现了这一超越.  相似文献   

15.
艺术感觉是艺术创作中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是艺术创作审美心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作家、艺术家的感受力,是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艺术表现力。艺术感觉又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灵感源,它包括着审美主体个性的情感运动和个性的艺术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属于审美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功能。对文学功能的认识,经历了从实用到审美的过程,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文学最基本、最常规的功能,它包括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缺失与建构——美术教育中审美个性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个性是个性完善的重要层面。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把审美个性的培养作为其重要内容。重视心理研究的同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尊重、培养、发展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个性,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性,最终实现培养完善人格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童庆炳在《文学与审美》一文中首次提出"审美溶解说",以通俗易懂的形象化比喻,正确而客观地揭示了审美作为文学的本质属性与其他非审美属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审美是多层面的整体关系的创造。审美溶解说作为对文学本身的特殊本质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化发展过程中,也与"审美反映论"、"审美特征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等一起构成了整体性的中国"审美论"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审美教育的当代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的当代社会,是数字化和图像化的时代,文学接受遭遇冷落,因为大众的审美接受由传统的文学阅读转变为对图像文化的接受,图像成为人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审美不利于大众审美水准的提高,不利于现代国民素质的提高。文学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进行文学审美教育对于人们思维的开拓,创造力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发挥,个性的张扬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大众文化精神生活的开拓和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编辑主体的审美个性是学术期刊保持持久生命力和自身特色的基础,而编辑主体的审美原则则是学术期刊保持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的关键。审美个性与审美原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是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美准则。在编辑活动中认真遵守这一编辑审美准则,是办好学术期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