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6月28日,由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云南民族大学、昭通学院联合主办的"当代文学与昭通"学术研讨会暨《文学昭通》首发式在昭通市举行。北京大学陈平原,澳门大学朱寿桐,苏州大学汤哲声,山东大学贺仲明、刘启涛,云南大学宋家宏,云南民族大学李骞、黄玲、杨洁、王琨,云南省作协副秘书长胡性能等省内外作家、  相似文献   

2.
昭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影响了昭通文化,进而影响了昭通作家群的创作,地域性成为昭通文学的特点,艰难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昭通人坚忍不拔的意志,丰富的昭通故事为昭通作家提供了写作资源,昭通作家有强烈进入文学中心的意识,昭通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了昭通人的想象力,昭通厚重的历史为昭通作家提供文化支撑,昭通的民风民俗助推了昭通文学。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6月26日下午,由昭通市文联、云南昭通文学创作研究院、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及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昭通少数民族作家吕翼(彝族)、杨昭(彝族)、杨莉(白族)、阮殿文(回族)小说研讨会在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举行。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分别对昭通少数民族作家及作  相似文献   

4.
《昭通作家精品集·散文卷》,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收入了50位作家的70余篇作品,主编为全国著名作家夏天敏。这是一本有分量、有特色的散文选集,不仅收入了活跃在昭通本土的作家作品,也收入了昭通籍定居昆明的作家作品;既收入了老一代作家作品,也收入了有较大潜力和实力的新人新作。可以说搜集了昭通老中青三代作家在一段时间的代表作品,基本上能够全面反映昭通作家近半个世纪来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5.
<正>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近日,昭通老诗人麦芒的自选诗集《麦芒小诗精选》《麦芒诗抄》,以及艾自由编著的《诗痴麦芒——麦芒诗文评论集》,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李骞、周天忠、蒋仲文、吕翼等昭通文学名家分别作序。作为昭通作家群的早期重要诗人之一,麦芒在《诗刊》1979年第10期发表一行诗《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这是第一首在《诗刊》上发表的昭通诗歌。不久在报刊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昭通作家精品集·小说卷》,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收入了36位作家的46篇作品,主编为全国著名作家夏天敏。《昭通作家精品集》小说卷(上、中、下)是这套精品集的重头戏,不仅收入了活跃在昭通本土的31位作家的37篇作品,也收入了昭通籍定居昆明的5位作家的9篇作品;  相似文献   

7.
昭通学院拥有较长的办学历史,特别是文学教育传统深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经典的文学教育使在校大学生就学期间就形成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完整的文学知识结构体系和良好的文学创作兴趣,为"昭通作家群"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校科研学术优势为地方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高校与文联、作家协会及评论文艺家协会等建立的交流沟通平台,不仅为培养和培训作家、批评家提供了条件,而且拓宽了办学渠道和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的渠道,取得了高校和地方双赢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昭通作家群生存状态、创作状态研究课题组对昭通基层作家2009年—2011年在省级和一些省会城市的文学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统计分析。昭通作家近3年在国家级文学期刊,省级文联、作协出版的期刊,一些省会城市文联或作协出版的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不少,但作者的数量确实不多,一些知名作家有较多的作品发表。印证了"昭通能写的有两三千人,写得好的有上百人"[1]的说法,昭通作家如何将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是昭通文学再度辉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个性——在继承与创新中的勃发、时代性——社会生活的心影、地域性——文化底蕴的挥发三个方面论述《昭通作家精品集·散文卷》的特色以及对昭通作家群这一文学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昭通学院是昭通市唯一的高校,在学校开展昭通文学的课堂教育,把青年人作为主要对象,向他们介绍昭通作家和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兴趣,培养青年人对文学的热爱,已成为当前昭通学院服务地方发展不可回避的一项现实选择。昭通学院开展昭通文学进课堂的实践活动,将会为地方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昭通作家群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地方高校为地方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绍清主编的《大一这年》,是他继《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中国地方文学发展道路探索》《中国诗散文研究》《中国农村文化扶贫研究》之后主编的又一本地域文学研究著作,系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系列研究成果之五。与之前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系列研究成果有所不同,《大一这年》在内容上更加具有独特性,在编选上更加具有创新性,在价值上也具有多重性。《大一这年》艺术地书写了昭通精准扶贫(文化扶贫等)之创举,又突出地展现了昭通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成果,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成功经验,为大学生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为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样本、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昭通文学发展中独具审美品质韵味的昭通方言,是影响滇东北、黔西南、及川东南现代方言语法结构及发音的重要因素,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是昭通文学言说的一个重要载体。昭通本地的文学中有大量本地方言,这些方言不仅使文学本身形象生动,而且把昭通本地人文特色凸显出来。昭通方言是研究昭通文化现象和昭通入文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3.
"昭通作家群"的作家们在各自创作中融合了本土历史、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展现了丰硕的创作实绩。但在实际创作中,昭通作家们不同程度上突出表达主旋律,关注民生疾苦,却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关注和表达不够。因此,昭通作家们不仅应"走近"昭通,也要"走进"昭通。  相似文献   

14.
《昭通作家精品集·诗歌卷》,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收入了35位作家的诗歌作品,主编为全国著名作家夏天敏。  相似文献   

15.
昭通作家群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一个地方性高等院校密切相关,在全国范围内来说,相比于其他作家群体,这都是一个显著的区别。作为昭通作家群的摇篮,昭通师专(今昭通学院)担负着培养文学新人的重大责任,通过对青年大学生创作情况的统计调查,发现问题,思考对策,帮助高校青年大学生提高文学素养,有助于校园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昭通作家群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以夏天敏短篇小说《土里的鱼》为例,通过对昭通的地理特点和昭通作家群的乡土情结,探寻昭通作家群中的乡土小说特点。  相似文献   

17.
曾令云先生的《云兴街》在创作上表现出昭通人、昭通方言和昭通文化的层级对应,用昭通方言塑造昭通人形象,展示了具有多元化、多民族、地方特色的昭通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推动文学事业良性、健康发展,促进昭通学院新文科建设,昭通学院与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文艺争鸣》杂志社联合主办了第九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在《语言与文化论坛》编辑部、《文艺论坛》杂志社、云南省昭通市文联和昭通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筹划、精心组织下,第九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于2019年12月14日至16日在昭通学院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9.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4):F0002-F0002,F0003
2009年6月26日下午,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在校内举行了首批“昭通文化艺术作品收藏”仪式。此次收藏了吴家林、陈孝宁、冷际康、谢崇岘、夏天敏、吕耘艺、陈孝寿、蒋仲文、姜明祥、吕世平、刘永忠、任正银、洪浩昌等十三位昭通籍名家的作品、字画、手稿30幅(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都是作家和艺术家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今天昭通文化艺术繁荣兴盛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和考察任何一种文化与文学一样,考察昭通文化与昭通文学除了必须观照它的众多基本性质如超自然性、符号性、整合性、可变性之外,同样必须考察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昭通女作家、女诗人夏吟创作的《巾帼乌蒙:昭通历史上的杰出女性》正好为我们研究昭通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且独到脱俗的观照载体和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