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它们的运动状态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过程就可称为碰撞.碰撞按其能量损失程度可分为完全弹性碰撞(机械能不损失)、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一部分)、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多).不管哪种碰撞,在碰撞过程中,都要遵循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碰撞模型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它分为:(1)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共速,损失动能最多,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不共速,损失动能介于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碰撞  相似文献   

3.
碰撞中的两种极端情况是指没有机械能损失的完全弹性碰撞和机械能损失最大的完全非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中经常遇到碰撞问题,碰撞过程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其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笔者给出以下证明.  相似文献   

5.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  相似文献   

6.
碰撞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例如,两台球间、两冰壶之间、微观粒子的碰撞。因此,探究碰撞的力学规律,对指导实践和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作用远大于外力作用,系统动量守恒,按能量的损失情况可分为:弹性碰撞(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二者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物体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能量损失最大。那么损失的能量是如何分配的,其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将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与两电容器连接时的暂态过程进行类比,得出相似的能量损失公式,并对两过程中能量损失的物理意义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一、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其动能可能会有损失.若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即具有共同的速度,则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碰撞过程动能损失最大.证明如下:设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依据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0.
动量守恒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且有时作为压轴题考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动量碰撞问题的原理很清楚,但计算却很头疼,因为计算量很大,高考题中则只敢考查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很明显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其实对于弹性碰撞问题,大家都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但大部分学生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今天笔者用“速度增量法”带大家用口算来解决动量碰撞类问题,对于碰撞分为三类即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11.
碰撞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从能量角度,碰撞可分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平时的习题乃至高考题中有一大类与碰撞相类似的习题: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能量在动能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能、内能等之间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动量动能及其变化量与参考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是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碰撞,提出利用参考系化简问题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动量和动能的计算为前提,通过对非完全弹性碰撞的末速度的求解、恢复系数的测定和动能损失的讨论使得我们对非完全弹性对心正硅有一个既深刘又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研究的碰撞为一维“正碰”,根据碰撞过程中动能有无损失又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通过对两类碰撞的融合分析,指出“非弹性碰撞”又蕴含在“弹性碰撞”中,方便学生对“碰撞”本质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5.
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完全恢复,不发热、不发声,没有机械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又称完全弹性碰撞。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微观粒子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也是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即:  相似文献   

16.
对于碰撞问题,需要从动量和能量这两个方面去分析,由于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因而碰撞过程遵循动量守恒。而在碰撞过程中,动能一般来说是有所损失的,除非是那种理想情况,即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动能才不损失。所以,在解决碰撞问题时,如果能理顺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以及动能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现在来研究下面的两道例题并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碰撞”分“正碰”和“斜碰” ,“正碰”又分“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种。其中 :过程最长的是“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的过程比“弹性碰撞”短。“完全弹性碰撞”过程正好是“弹性碰撞”的一半。  相似文献   

18.
一、结论推导不同形式的碰撞损失的动能不同,当物体相碰后粘在一起时,动能损失最大.对于这种完全非弹性碰撞,当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差悬殊时,其动能损失遵循什么规律呢?  相似文献   

19.
打桩与打铁     
打桩与打铁均可视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就是两物体碰撞后不分开,以同一速度运动).下面推导完全非弹性碰撞中动能减少量△Ek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本讨论了对心碰撞中的两个问题:介绍了一种证明“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能损失最大”这一结论的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命题时要注意物理量之间的约束关系,否则可能会出现科学性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