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朝海运漕粮始于至元十九年(1282),至正十六年(1356)海运停止;至正十九年(1359),朝廷重新启动海运,至正二十年(1360)海运正式恢复,至正二十三(1363)年秋九月海运终止。刘仁本作为方国珍的幕僚、受朝廷委任的官员,参与了元朝末年的海运,并以亲历者的身份用诗文记录了至正十九年(1359)至二十二年(1362)的督漕过程、运粮数目等情况。其记录真实可靠,可补史籍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新疆坎儿井工程中的祭祀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源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2):67-73
祭祀活动是新疆坎儿井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在新疆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坎儿井礼仪文化。本文尝试从文化的视角对坎儿井工程中的祭祀活动进行解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蕴藏在这种习俗中的道德秩序,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它是当地人朴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它同时也是维系群族记忆、保持身份认同、凝聚民族情感、激发民族自信、推动民族整体发展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3.
张兰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2)
我国众多的祭祀诗文及相关记载形成了独特的祭祀文化。《诗经》作为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十分广泛,其中祭祀性质的诗歌以其本身所具有的浓郁的宗教气息和鲜明的思想特征而自成一类。在诸多的祭祀诗文中,祭祖诗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彰显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一是宣扬孝道,加强家庭、部族成员的凝聚力;二是为加强、巩固统治者统治地位服务。 相似文献
4.
祭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祭祀活动源远流长.洪成玉通过对甲骨文中“祭”、“祀”两字的分析认为:“在有文字记载以前,祭祀活动就已存在。祭祀是中华重要的初始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5.
Wang Sheng-miao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4)
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祭祀已成为全球的传统文化形式。作为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武当山,自明朝修建以来,也成为历代祭拜者虔诚祭祀的神圣场所。千百年来由此而形成的武当山祭祀文化内容丰富,其中的祭祀礼仪、节日、香火、祭品、服饰等文化都有其突出的道教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仡佬族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仡佬族人民对待天地自然和人情世故的一些心理态度和行为特征。关注和研究这些态度和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民族.为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韩国人重视祭祀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古代韩国祭祀的原因是预防天灾疾病的发生及向祖上表达自己的孝心。现代韩国人进行祭祀,除了追忆古人和尽孝之外,还从祭祀中寻求心理上的安定。另外,祭祀也有强化家族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筱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4):48-51
村落是一个多元空间的复合载体,是展示村风民俗文化的舞台,底蕴文化内涵丰富,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祭祀音乐作为一种民间信仰音乐的存在,同样受当地村落文化的影响,祭祀中祭品的供奉、音乐的传递等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向社会展示本土村落文化。从人类学视野解读村落中的祭祀音乐,分析音乐存在的文化场域和演唱空间背景,从而探讨地域文化下的音乐特征,利于村落文化的展演和社会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10.
屈原《九歌》作为祭歌,其祭祀文化不仅融合了中原的礼乐文化,也兼有南方巫风文化的影子。它不仅反映了楚地文化对祭祀的重视,还体现出楚地文化极富浪漫色彩和生活情趣等文化特点。这对于南方文化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欢欢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101-103
磬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伴随着中国传统的礼乐合一制度,磬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的各种礼仪庆典、丧葬祭祀,磬都是不可或缺的伴奏。当然,现代的传统民俗活动和古代相比有很大的变化,但磬的身影在这些活动中并没有销声匿迹,相反还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日学界对<桃太郎>这一日本民间故事的研究中,芦村芦谷先生指出桃太郎故事与湘西苗族文化有关,柳田国男先生认为本故事是多种民间故事的重组等观点是本文的研究基础.本文以湘西少数民族祭祀文化为视角,重新解读狗、鸡、后和泰团子的关系.意在明确湘西祭祀文化对桃太郎故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梁中效 《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5):4-10
秦人在关中将东方商人的上帝崇拜与西方周人的天神崇拜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祭祀文化。秦人在关陇地区快速崛起之时,既受西部西戎游牧部族神权观念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天神观念,随着向东方的不断开放,拿来东方的人才和文化制度的同时,在不断兼融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祭祀文化作为观念文化的核心在关中大地上日臻进步和完善。秦的祭祀文化体系贯通秦汉,在关中大地上绵延八百余年,波及全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16.
祭祀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政治活动。清帝北巡、木兰秋狝中的祭祀活动一直伴随其始终,并且有一些独特的祭祀项目。如祭兴安大岭、祭祖、祭天、祈谷、祭文圣、祭武圣。 相似文献
17.
甘子超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61-66
佛山北帝祭赛活动分为官方祭仪与民间祭仪,在外部表现形态上二者都具有表演性的特点,但从表演者与观演者、表演的地点、表演的情感、表演的目的等诸方面考察,二者的内部构成有着显著的差别。官方祭仪重“礼”,民间祭仪重“乐”。 相似文献
18.
陈丽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4):94-95
“高禖”祭祀是一种祈孕子嗣的祭祀形式。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祭祀“高”的神话传说。“高”祭祀在周代正式成为国家祭祀的一部分,祭祀的目的、仪式、膜拜对象等方面更为成熟。这种祭祀活动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传统的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即“重生”“重男”思想。 相似文献
19.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丰富的祭祀活动记载为研究古代的祭祀提供了可靠资料。试对《左传》中的祭祀及其祭祀活动体现的祭祀观念作了初步的文化考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古代礼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潘黎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8(1):93-95
节奏乐器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部分,它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宗教祭祀活动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于打击乐器在历史上祭祀活动的探究,得出这一乐器类群发展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