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历代传诵的赠别名句,它表达了真挚感人的友谊和开朗壮阔的意境。它的作者就是一千三百年前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青年诗人王勃。一王勃(公元649—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现我省河津县)人。他的祖父王通,谥号文中子,著书讲学于河,汾之间,是隋朝有名的学者;叔祖王绩,也是唐初  相似文献   

2.
王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一说山西稷山)人。他的哥哥王通是隋末大儒。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王绩的侄孙。王绩年青时“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雄心勃勃,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在隋末大动乱中,他目睹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残杀,自己又在官场遭到挫折,几乎落入罗网,于是心灰意冷,转而厌弃儒学和仕途,退居田园,以阮籍、嵇康、刘伶、陶渊明为同调,纵酒,隐逸,成了消极避世的隐士。王绩辞官以后过着狂放的隐居生活。王绩在《自撰墓志》中概括自己的隐居生涯说:“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尝耕东皋,世  相似文献   

3.
王通是隋代儒家学者,《隋书》未为王通立传,《新唐书·王绩传》说:“兄通,隋末大儒也。”《旧唐书·王勃传》也提到王通,说其祖王通“依《孔子家语》、扬雄《法言》例,为客主对答之说,号曰《中说》。”足见王通是唐初王绩、王勃家族中的一位著名学者。王通卒后,其弟王凝及其子王福畤编次王通的遗说,成为《中说》一书,亦称《文中子中说》。《中说》实际上是王通的言行录,书中内容模仿《论语》。在《论语》中称孔子为“子”,在《中说》中亦称王通为’子”。叙述王通的行迹,亦模拟孔子,如孔子最好的弟子颜渊早死,王通也有一个最好的学生早死,这就令人感到可笑了。但是孔子活了七十多岁,王通却享年不永,这就不能与孔子相比了。  相似文献   

4.
由于唐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的空前繁荣,涌现了许多少年才子。例如:王绩,15岁游长安,被举为神仙童子;骆宾王,7岁能诗文。《咏鹅》诗即写于此时,被誉为“神童”,十二三岁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李峤,自幼聪明颖悟,15岁通五经,20岁中进士;王勃,自幼聪明过人,6岁能作文,7岁举神童,9岁写《汉书注指  相似文献   

5.
1 填空 1)全唐诗 四万八千九百 胡应麟 十种 2)韩愈 柳宗元 骈文 古文 3)传奇 4)高(木秉) 明末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5)出塞卢思道 薛道衡 边塞诗 6)王绩 野望 7)上官仪 上官体 六对八对 8)沈约 沈佺期 宋之问 9)闻一多 戏为六绝句 10)卢照邻 骆宾王 王勃 杨炯 11)骈文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2)张若虚 贺知章 春江花月夜 13)修竹篇序 汉魏风骨 风雅兴寄 感遇14)张说 次北固山下 15)恬淡孤清 闻一多 唐诗杂论 16)政治诗 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 17)苏轼 山水诗画 18)凉州词 听玉门关吹笛 19)崔颢 黄鹤楼 20)王昌龄 边塞诗 赠别诗 闺怨 宫怨诗  相似文献   

6.
近读1990年《山西地方志》第4期贤赵维勇、刘益令二同志合撰的《王通故里考》(以下简称《故里考》)一文,颇感惊异,继而追思累代高贤,群情仰慕,而世还年湮,书册记事,辄有分歧,遂启后来士于文笔兴讼之端。汉张良、诸葛亮生前里籍,至今犹众说纷纭,即其例证。虽然执论尽可不同,旁证博引、索根完据,佐以总合精研,不难澄清是非真伪,终归于一。兹者欣逢盛世,学术研究之风遍及全国,关于王通故里问题,赵刘二位既考之于前,有异议者,不能不抒怀于后,爰就管窥所见,以与赵刘二先生商榷。 一“河津说没有史料依据”析 《故里考》云“河津在隋唐之际,曾以龙门称,但在现存隋唐史料中,没有王通是龙门的记载。”这是对隋唐史书中有关记载的忽视,或者说对此一事实的有意迴避。 众所周知,《隋书》无王通传,当然不可能有文中子的籍隶是何地的记载。 在《故里考》文中,作者清楚指出:“王通之子王福时”“王通之弟王绩”,而号称唐初四杰之首的王勃,恰是王福时第三子、王通之孙。 新、旧唐书《王勃传》与《王绩传》中均载明二者俱为绛州龙门人而且均提及他们与王通的祖孙、兄弟关系。因此,王通籍隶龙门,应是毫无问题的事。同时《故里考》通篇引证史料也承认王通、王绩兄弟  相似文献   

7.
从王绩田园诗代表作《野望》入手,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对形成他复杂思想的影响,剖析了王绩诗作中的复杂人生况味,指出对王绩及其诗作的研究都应再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8.
初唐诗人王勃(公元六四九年——六七六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著名诗人王绩的侄孙.据说他七岁的时候,就能够写文章,而且写得又快、又好.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汉书指瑕》十卷指摘其错误.十四岁时,太常伯刘祥道巡行关内,他上表自陈,刘"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杨炯  相似文献   

9.
王艳花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9-20
酒,是王绩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也是王绩生命中的重要角色。曲折的人生经历、清醒的生命意识和渴求知音的无奈,导致了王绩生命状态的孤独,而这种孤独则成为他嗜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绩是隋末唐初的著名文人,其文集最早以五卷本行世,元、明以来,五卷本的《王绩集》不见著录,多以三卷的删节本流传。文章就今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王绩别集中序跋的整理作相关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管窥别集序跋在文学与文献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唐初诗坛上,王绩高情胜气、独步当时。王绩辞官归隐,一方面是由于仕途艰险、政治失意;另一方面也是性分使然。作为田园诗的有力继承,王绩和陶渊明有许多近似之处。王绩创作的重点是表现隐居生活及乡村景色、山水风光。风格朴素平易,意境浑融,语言浅淡清新,讲求音律对伏。从诗歌发展史看,王绩是陶渊明田园诗向王孟山水田园诗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从王绩田园诗代表作《野望》入手,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对形成他复杂思想的影响,剖析了王绩诗作中的复杂人生况味,指出对王绩及其诗作的研究都应再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来王绩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绩是初唐第一诗人.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绩卓著.通过全面综合述评,展示王绩研究的历程,以利学术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王绩以其疏野质朴,清新自然的诗风卓立于初唐诗坛。历经隋唐两朝的王绩,诗文创作不论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以及其表现手法,在当时都自成格局,独树一帜。王绩在创作上对唐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情景进一步的交融、对诗歌律化的推动及语言的口语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绩与佛教     
无论是从史料爬梳得出的史实,还是王绩作品中对其思想的精彩表述,抑或诗文中经常出现的佛教词语,都可以充分说明,王绩不只受儒、道思想影响,还深深濡染于佛教。王绩已把三教思想圆融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甚至还超越了儒、道、释思想束缚与羁绊,而实现精神上的真正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16.
王绩是陶渊明在初唐的嫡系传人,他以自己如陶渊明一样坚贞的思想行为和朴实的创作实践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等文人再树样板。本文分析了王通、王绩兄弟不同的研陶趣舍。  相似文献   

17.
生于农民起义频仍的动乱年代的王绩,既想在乱世之中完成他"学剑觅封侯"的雄心壮志,又因乱世之祸而忧心忡忡。再加上儒、释、道三家在他心灵的交织、碰撞,从而外化为王绩诗文中表现的苦闷精神与寂寞心境。王绩开始从酒中、山野田园之中、魏晋名士之中寻找精神的慰藉。他渴慕知音,但一切都归于虚妄。功与名,忧与乐,生与死都如眼前浮云,走向归隐。  相似文献   

18.
王绩是初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他一生三仕三隐,大部分时间在隐居中度过,这对他的诗风产生了重大影响。王绩诗歌的一个重大特点是具有一种"平淡"之美,这种"平淡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造语疏野,平淡简易;其次是平淡中寓有深意。王绩诗语言与情感完美结合,达到"自然圆熟"之境。  相似文献   

19.
正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龙门)人。隋大业末,官为秘书正字。不久,义兵四起,天下大乱,隋朝政权有即将崩溃之势,他托病辞官,回到家乡。李唐政权建立后,武德年间征集隋朝职官,王绩应  相似文献   

20.
"东皋"释辨     
“东皋”是王绩隐居的地名,诗文中的“东皋”是诗人对典故的化用,“东皋”应从这两方面解释为宜。王绩自号“东皋子”是因地取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