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孩子眼里,太阳放射出的是七色光芒,孩子可以画出红太阳、绿太阳、黄太阳、紫太阳……孩子在画出太阳的时候,也画出了自己。可在大人眼里,太阳放射出的只是白色光芒。“你怎么能画出个绿太阳?”我们仿佛听到父母严肃的质问。从此绿太阳在孩子的心中消失了。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每个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都按照理想模式来教育着孩子。然而,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同一  相似文献   

2.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的孩子画得天马行空,一年级的孩子画得有模有样,二年级的孩子画得中规中矩,三年级的孩子就一脸茫然。我们在教会孩子绘画技巧的同时,是不是也正在剥夺他们身上一些更宝贵的东西——近来,在一个教师论坛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帖子:一位老师在假期里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给双职工家庭的小朋友上课。他给孩子们出了一个画画的题目——季节,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样子画出来,老师告诉孩子们:"你想怎么画就怎  相似文献   

4.
吹泡画     
在孩子的眼里,很多东西都是圆形的,比如小动物圆圆的头、圆圆的身体,各种水果、花朵、树叶等。但孩子画圆却比较困难,经常因为对画面表现的物体不满意而逐渐失去了绘画的兴趣。为了培养孩子绘画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设计了吹泡画。 把颜料放在洗洁精内,让孩子以此吹泡泡,然后把带颜色的泡泡放在纸上,戳破,变成一个彩色的圆形,让孩子在圆形上添画,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各种各样的物体。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幼儿十分细心耐心,轻轻地吹、轻轻地放在纸上,才能得到满意的效  相似文献   

5.
李政 《学前教育》2014,(3):26-27
一次,美术活动开始了,我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白纸和水彩笔,告诉他们:“今天我们来画画吧!”“老师,画什么呀?”“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回答道。孩子们一脸茫然看着我,2分钟后,全班一半的孩子开始绘画,一半的孩子拿笔、玩纸、四出张望和走动。  相似文献   

6.
可能与孩子打交道时间长了,我觉得孩子就好像是一张洁白的纸,看我们教育者如何用自己最烂灿的人生之笔去教孩子在纸上画出美丽鲜艳的图案。善良,是孩子对集体的热心,对他人的关心和对长辈的尊敬。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是先由教师分析苹果的结构,并在黑板上作示范,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然后让孩子按步骤画;日本的孩子画苹果,是教师先擎一个苹果,孩子观察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是教师提一篮苹果,由孩子们任意拿一个自己照着画。由于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美国和日本的孩子画出的苹果却奇形怪状。  美日孩子画的苹果虽然很不像,但这正是孩子们自己摸索的结果,包含了他们的观察、思考、想象和创造。中国孩子画得最像,是由于输入了教师的观察和分析,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只不…  相似文献   

8.
鸿沂 《家长》2014,(11):7-9
正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饭馆,参加公婆组织的家庭聚会。当大家看到儿子盼盼胸前佩戴的团徽时,纷纷夸我教子有方,培养出这么有出息、让人省心的孩子。我听后不禁苦笑,我家盼盼除了学习让我省心之外,生活上可是一点儿都不让我省心,特别是在吃饭方面。这不,我正想着,盼盼的姑父给了他一块好利来月饼。盼盼接了过来,眉开眼笑地说:"太好了,我最爱吃莲蓉馅儿的。"他边说边用手把月饼的面皮抠下来,对掉了一地渣儿视而不见,把月饼馅儿一口吞  相似文献   

9.
小村长     
谁是小村长? 他! 他,是我们山里的孩子。你一定会问:孩子怎么会是村长呀? 让我们告诉大家吧。那天,我们看见了他画的一幅画。画上,画的是咱们村,村外到处是庄稼,村里到处是楼房。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的想像力是极其丰富、超乎寻常的,他们的言行无不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灵感和顿悟,而小心地呵护孩子想像的幼苗、思维的火花,则是我们的职责。七岁的儿子是个小画迷,爱画飞机、画军舰、画坦克,画见义勇为、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叔叔——他心中的偶像……这不,他又躲在小房间里忙开了。  相似文献   

11.
默画是培养孩子记忆力、思维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一般可从这两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默画能力。一、从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入手。在孩子学会几何图形画法的基础上,引导孩子逐渐把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物体画出来。在指导孩子默画过程中要注意突出游戏性、趣味性,启发他们自由地发挥和创造。如老师在小黑板上画出几个椭圆形,然后要求孩子  相似文献   

12.
答:曾有—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画什么都不像;还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拿着她的口红在墙上画了许多看不懂的画,问我可否学画。对待提出这些问题的家长,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回答:毕加索有一次在看过儿童画展后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用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我们并不一定要像歌唱家那样唱歌,但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有歌;我们不一定要像画家那样画出传世之作,但我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图画。有时候我们也要对家长说:给孩子一方天,让他们去自由表现吧。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绘画是他们表达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可是我们评价幼儿绘画好与不好时,往往忽略了幼儿内心的体验,只用成人眼光去关注画面好不好看,画的东西像不像。为了让孩子的画更美观,画的东西更像,教孩子们画画时我们会出示范画,有时还会出示绘画步骤图,让幼儿照着一步一步地临摹。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千篇一律,全班孩子的作品和范画大同小异。大部分孩子和老师画得一模一样,这自然会受到老师的  相似文献   

14.
从孩子好奇于画笔并能画出彩色的图画时,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长便开始启发孩子观察: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这一望子成龙的行动,实际上却抹杀了孩子的想像力。有人不禁要问:"天空难道不是蓝色的吗?"没错,画源自生活,从孩子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但画亦是对真实  相似文献   

15.
案例1、美国孩子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篮鲜果,由孩子们任拿一个去照着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拿苹果让大家观察一番,再让学生照着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则是由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然后规定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画得最像苹果,而日本孩子画得则像鸭梨,美国孩子画得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相似文献   

16.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教孩子画苹果。 美国幼儿园老师并不讲怎样去画,而是给每个孩子发一个苹果,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摆弄,然后自由地根据自己的认识画出苹果。画好后,再把画与手中的苹果作比较,觉得哪儿不好,再画、再修改……而我们通  相似文献   

17.
答:要画自己感受到的人物而不仅仅是自己见到的人物。不必在意画得有多像,而在意画得有多神。也不要顾虑先从哪儿下笔画(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地方都可以开始下笔画),我们所应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表现出人物独特的美。始终抓住人物最初的、使孩子感到独特的地方,反复体会人物的美感,将自己的感受和感动带入画面,孩子笔下的人物才会生趣盎然。  相似文献   

18.
最近,看了一个画苹果的趣闻,笔录如下: 美国孩子画苹果,由老师拎来鲜果一筐,由孩子任拿一个,便作画去;日本孩子画苹果,先由老师高擎鲜果一个,让孩子瞻仰一番,便作画去;我们中国孩子画苹果,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好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只有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像苹果。日本孩子笔下的苹果像鸭梨,而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相似文献   

19.
3岁左右的孩子在画出可辨认的图形的时候,往往最先画的是人物。因而本文从人物画入手,观察孩子在3-6岁这个年龄段如何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及画人物所呈现的一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去引导孩子画画。  相似文献   

20.
玻璃心     
<正>在一个儿童教育的会议上,一位70多岁的老者讲述了他童年时的一段往事。他说:"我曾经是一个画家,其实哪个孩子又不是呢?有一天,老师教我们画一幅画。当时很多孩子合用一份水彩颜料,我等不及了,就用自己的蜡笔给画上颜色。当我喜滋滋地把画交给老师时,他一边接过来,一边转过身向其他的孩子展示说:‘你们看,当你们不愿等待时,会画出多么糟糕的一幅画,就像这一幅。’"那老者说:"我当时听到‘呯’的一声响,一道门向我永远地关上了,从此以后,我不再是一个画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