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村外 ,草店西 ,晚霞明雨收天霁 ③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 ,锦屏风又添铺翠。[注 ]:①寿阳曲 :曲牌名。②岚 :山林中的雾气。③天霁 :天空转晴。霁 ,雨后或雪后转晴。【新读】这首小令是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笔下以描写潇湘美景为题材的《潇湘八景》之一。在这首文情并茂的小令中 ,作者以诗情画意般的笔触通过对一个远离城镇喧嚣的偏远小村雨后初晴美好自然景物的铺写 ,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幅恬静祥和、清幽静谧而又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小村雨后夕照的画面。情与景的交融 ,表达了作者对良辰美景的赞美与留恋 ,也流露出厌倦世俗生活、渴求回归大…  相似文献   

2.
下雨啦     
这天,我请孩子们用棉签画《下雨啦》。原以为孩子们对下雨有许多感受,可实际上他们没有多少体验,绘画表现基本以相互模仿为主,自主想像表现的成分很少。对这次失败的美术活动,我进行了反思。如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美术表现能力呢?虽然孩子们经常看到下雨,也曾在雨中行走,可是他们有意识地观察过雨、听过雨吗?这一想,我豁然开朗。第二天,我请孩子们穿上雨鞋,撑着雨伞,走进雨中。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小雨点从哪儿来?它是怎么样的?”“小雨点从天上来”“从云朵上来”“小雨点一条一条像线一样”“小雨点是一节一节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是写窗外下雨引发的深思。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春雨、秋雨,人们习以为常或近乎麻木。不过,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的笔下,赋予了诗意和想像,寄寓了情怀和感慨。作者也写雨,对雨也异常敏感,但那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雨、描写雨的。作者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把小雨写得很有情趣,很有韵味。尤其难得的是,作者把雨拟人化,融进自己的感情,所以当第二天醒来时,看到雨还在慢慢地下,便从中联想到雨已经不是单纯雨的本身了,已是有生命意义的化身,她在工作,在为人类无私地作出贡献。记得有一句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就是为了抒情,…  相似文献   

4.
左建明 《初中生》2013,(14):25-26
很喜欢乐沁馨同学的这两篇作文。《等你回来去踏雨》以真挚细腻的情感和优美流畅的文笔打动了我。作者从"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窗外一片潮湿,很显然昨夜下了一场雨"写起,接着写爸爸过几天就要从远方的城市回来了,作者"希望这几天的雨不要停",让爸爸回来陪自己去"踏雨",很自然地吻合了文章的标题。作  相似文献   

5.
一、目的1.了解微生物存在的方式。2.初步了解微生物对植物生存的作用。3.知道微生物对人类有不同的影响;不吃变质的食物。4.认读汉字:微生物。二、准备1.课前活动:①组织幼儿将肉骨头、鱼骨头等动物残骸埋在一棵缺少养分(树叶发黄)的树下,连续几天组织幼儿观察树叶由黄变绿的过程;②让幼儿把鲜草莓、面包放在固定的地方,观察它们长毛、发霉;③给幼儿讲森林里雨后长出蘑菇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秋天的雨     
[提示与建议]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秋天的雨写出了秋天的树、秋天的花和秋天的果实。语言生动形象,让孩子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秋天丰收的景象。这篇散文适合大班幼儿欣赏,活动前先带领幼儿出去走走,玩玩,也可带幼儿去公园、农村秋游,让幼儿领略秋天的美。教学时,可以利用挂图和多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孩子们对风、雨、雪、虹、雷鸣、闪电等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我设想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自然现象,关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教会幼儿形象地记录气象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以幼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自我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幼儿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相关显著:幼儿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各组成部分(自知、自尊和自控)间相关显著;幼儿自我意识及其三个组成部分均表现出随年级而增长的特点:幼儿心理健康程度随年级逐渐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间差异,女性幼儿的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优于男性幼儿.  相似文献   

9.
一年四季都有雨,要把不同季节的雨景写好,小语第五册《雨》是一篇极好的习作例文。本文作者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形象逼真地描写了一场夏季暴雨的过程,反映了作者在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写雨前,作者抓了下雨的三个特点:“天色暗”;“刮狂风”;“闷热”。这就  相似文献   

10.
好听的雨     
<正>【设计理念】孩子们特别喜欢下雨,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在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打雨滴,用小脚踩踩水坑。但是关于雨,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正是因为不了解也就让他们充满了好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我们可以通过让他们倾听、感受和表现来体验雨。活动中,我充分让孩子听,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11.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作者冒雨登山的"雨趣";教学难点:体味作者将山、水、雨趣融为一体的写法.  相似文献   

12.
我们幼儿园地处集镇,前面有广阔的田野,四周青山绿水相映,大好的自然景色和浓郁的乡村气息,是我们对幼儿进行观察力培养的理想课堂。四月的一天,一个幼儿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燕子在小礼堂的梁上做窝了。我立即带小朋友去观察。我教他们注意看燕子用什么筑窝,泥是从什么地方衔来的。几天后,有个幼儿跑来说,燕子从围墙顶上啄来泥做窝,还说:“天刚下过雨,围墙顶上的泥是湿的,粘得牢。”他们经常翘首观望,发现燕子不但用泥,还用草和鸟的羽毛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十六两天,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的妇女们都有舞“被狮”的奇特风俗,世代相传。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作者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以家乡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故事背景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原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鲜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于是他们就会去观察、去探索……故事描述片段一:兴趣萌芽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这天终于停了,早上,小强捧着一个塑料盒走进教室一,远远望去里面并没有什么。小伙伴们都感到很好奇,纷纷走到小强身边,小强小心翼翼地把塑料盒放在桌子上,随后就笑嘻嘻地说:“大家快看,这是蜗牛,刚捉到的。”  相似文献   

15.
《雨的四季》是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该篇散文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音 响、气息,表现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赋予了生命活 力,表现得亲切可爱。作者以诗化的句子来增强形象感和动作 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6.
作品赏析: 这幅看图讲述的画面设计是相当成功的。画面构思反映了作者对幼儿年龄特点的了解。作者以幼儿最喜爱的小动物为画面主角,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形象的语言——图画来反映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内容。幼儿在这幅图画中看到小动物从商店用各种动作将所购物品带回家的场面,极有兴趣地学会和理解了许多有关的动词和量词。作者的教学意图就在他构思的这张图片中巧妙地让幼儿接受了。  相似文献   

17.
程绍莲 《云南教育》2003,(32):45-46
一场秋雨过后,我和孩子们在户外自由活动,不时看到几个男孩从雨水坑中跑过,他们看着飞溅的水花开怀大笑,还看到几个女孩用梧桐树叶从雨水坑中打水浇树。孩子们的表现使我立即意识到他们对“水”的关注,于是,围绕水的探究活动悄然生成。关于水的话题一进教室,关于水的话题立即展开。有个孩子提出:“水有什么用处?”幼儿各抒己见:水可以喝、可以洗脸、洗衣服、洗菜,还可以浇花,小鱼也离不开水。但问到“水是什么味道?”这一问题,幼儿的回答让我意外:“水是甜的。”尽管我和幼儿一起用糖、盐做了实验,尽管我让幼儿尝了糖水、白开水、盐水,仍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培养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快速奔跑、躲避的能力。准备:幼儿分为4队,每队4人分别站在正方形的边线上(如图)。每队4位幼儿分别代表风、雨、雷、电。玩法:请一名幼儿站在正方形的中间。游戏开始,中间的幼儿叫“刮风了”(或下雨了、打雷了、闪电了),每队的“风”就和对面的“风”交换位置(必须通过正方形的场地)。此时,中间的幼儿就试图抓住他们(一个或几个),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诗,作者抓住不同季节的一个突出特色,展开描述,各具情态,春夏秋冬尽在笔底。首先,作者抓住春夏秋冬的特性,用花、雨、月、雪四个特征来表现四季的变化。李后主曾用“春花秋月何时了”来表述自己个中的心情,其中“花”和“月”就是代表了春和秋的特征。本文作者准确地抓住四季特征,再加以描述,很有象征意义。与其说这是一篇散文,不如说是一首意味无穷的诗,诗的韵味很浓,很醇;诗的意境很浓,很深。例如,在“雨聆”一节中作者写道:“夏日午后,侧耳聆听雨与风的酬唱应答,雨与石的温和争辩。雨聆中的山水,讲述茂盛葱茏的故…  相似文献   

20.
作者选择在桌面游戏中观察幼儿的合作行为,发现中班幼儿在桌面游戏中的合作行为主要表现为:幼儿合作行为正常出现;幼儿合作行为出现晚;幼儿合作行为发展良好三个方面。对于合作行为出现晚的幼儿,究其原因,主要有幼儿缺乏自信心;未脱离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相处时间少,基于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