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民族性特征,与源于“象形”“会意”等造字规律而孕育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儒家教育思想主要较倾向于象形思维;道家教育思想则偏重运用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2.
"象形"会意"作为汉字造字基本规律,其所蕴含、孕育的思维形式,乃是中国传统理论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其对传统文化内在而深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儒家多偏重运用象形思维模式,道家则更多体现为会意思维.偏重并非只有,"象形"会意"的互补,亦可视为中国传统特有的归纳和演绎.整个传统理论根本上正是"象形"和"会意"思维模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象形造字思维直接孕育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会意思维则造就了源于老庄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儒家多倾向象形思维,道家倾向会意思维,象形与会意思维互补运用,便造就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三书的排序历来大都是从汉字产生的手段和方法的角度来讨论的,如果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角度来立论,从汉字产生的时间和形成的过程来看,象形、指事、会意三类字有条件也极有可能同时出现,没有先后之分。  相似文献   

5.
象形和会意是汉字符号的两种基本构形方法。象形法的构形结果是具象符号,通称象形字;会意法的构形结果是意合符号,通称会意字。两种方法的构形特征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构形特征主要体现在符号构形的结构特点、符号构形的思维特点以及符号构形的文化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象形”“会意”思维规律奠定了传统艺术思维民族性特征基础。“赋”“比”“兴”恰是其运用于艺术表现中的结果;刘勰“神思”说,正是基于造字思维在艺术创造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而作的抽象和概括;“象形”“会意”思维还相应造就了中国传统独特的艺术追求:“意境”和“传神”。  相似文献   

7.
运用阴阳-五行说,来研讨思维素质训练系统和全面素质系统基本要素及其同构对应,并进而分析五行思维训练系统的生、克、乘、侮等相互关联,及其对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民族性特征,与源于"象形""会意"等造字规律而孕育的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儒家教育思想主要较倾向于象形思维;道家教育思想则偏重运用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9.
汉字造字思维实为传统思维方式之滥觞。本文结合会意造字规律,探讨并归结其思维特征,主要体现为:比类取象、得意忘象和意象性直觉思维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会意字构件的性质、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隐性构件--"关系位"的分析,时"会意"特点从根本上给予揭示,同时利用这些特点把会意字和合体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区分开来,澄清会意与其他几书之间的漫混之处.  相似文献   

11.
摘要:对1979~1999年间中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及参加国际大赛比赛出现的"阴盛阳衰"现象进行了透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字的产生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民族思维发展一次质的飞跃。象形造字从源头上奠定了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些基本特征:观物取象的整体与直观思维,立象以尽意而以具象表达抽象的意象思维;随体诘诎以循具象把握抽象的思维;复体象形的整体系统关系思维等。  相似文献   

13.
自列维一斯特劳斯提出西方文化、西方社会建基于二项对立这一深层结构的观点以来,寻找深层结构,并研究该结构对特定民族文化、文学及文论的建构影响,成为文论界研究的热点。中国文化创制方式、华夏民族对宇宙万物生成模式的认知模式决定着中国文化及文学、文论的深层结构是阴阳同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阴阳同构这一体系无所不包,在诸如中和美学、文气论、文章风格、文章章法结构等古典文论话语中,阴阳同构的深层结构在其概念的内涵外延上均有着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论"阴阳两仪"思想范式的美学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方文化和美学观念中,“阴阳两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范畴和文化命题。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宇宙观念和人生哲学,而且也反映了一种东方式、中国式的美学思想范式。其美学意涵主要有四:一是“耦两”美观念,即强调在相反相对的两种矛盾因素之间思考美、创造美;二是“中和”美意识,即讲究在两两相对的矛盾因素之间实现均衡持中、不偏不倚的和谐之美。其核心范畴是“中”。三是“刚柔”美理想,既讲究阳刚与阴柔这两种审美理想之间的相成相济,又有偏重阴柔之美的趋向。四是“虚实”美境界,在阴与虚、阳与实的对应中,既强调虚与实之间的互用相生,又讲究以虚为体、以实为用,从而推动“意境”美学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这一思想的独特内涵。指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一方面从理论上肯定了德治为本的政治方向,为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思想基础,奠定了政治基调。另一方面,他的宗教神学也从理论上炮制了许多荒诞不经的内容,有愚民成分。认为研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应当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对其给予客观的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易学象数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 ,具有重整体和合、轻个体分析的整体性特征 ,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的功能性特征 ,重感性形象、轻抽象本质的形象性特征 ,重循环变易、轻创新求异的变易性特征。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 ,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7.
《易传》"神"字的科学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易传》“神”字的剖析,可揭示出其中包括的天地化生的自然规律和阴阳变易的哲学蕴涵,折射出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笼罩在《周易》上面的神秘色彩和人们对它的误解。  相似文献   

18.
"阴阳·五行·十二兽相配纪年法"非吐蕃所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阴阳、五行和十二地支均为汉族传统文化.汉文、粟特文和回鹘文文献的记载也表明,"阴阳·五行·十二兽(地支)相配纪年法"为汉族道家所创,是汉族僧侣所习用的纪年形式.如若根据创制者和最初的使用者命名,可称之为"汉族僧侣纪年法",而不宜称作"吐蕃纪年法".  相似文献   

19.

The accuracy of the Brigance K&1 screen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Head Start children with possible cognitive/academic giftedness, was explored in this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sample of 134 children, 13 of whom were identified as potentially gifted on the basis of performance on the K‐ABC. Potentially gifted children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on the Brigance than nongifted children. Group differences were large and exceeded one standard deviation on the K&1 total score. Classificat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use of the technical manual criteria underreferred potentially gifted children. However, use of local criteria established that the K&1 screen has good sensitivity (>80%) and acceptable specificity (>70%) in relation to 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cognitive/academic outcomes. Teacher ratings were ineffective in detecting potentially gifted children. The K&1 screen may be helpful in the early detection of low‐income children who may be cognitively/academically gifted.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与哲学认为,在"混沌"或"太一"中创生了阴阳,衍生出天地万物。老子与孔子形成天道观的时候,都受到了远古历法的影响。古代流行的盖天说与浑天说都受到远古六龙历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六龙历也是《周易》形成的天学背景。立足于古代地心说的左旋说与右旋说的争论,涉及到唯物主义经验论导向的历学家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导向的儒学家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