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利益分化不断扩大,利益矛盾不断凸显,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整合压力.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以现实的利益矛盾为逻辑起点,以社会的利益和谐为最终归宿,为党解决利益分化问题,实现利益整合提供了重要的思考维度和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中国社会的有效整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的利益分化问题,以利益整合为核心,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推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益反哺是一种协调和解决社会利益问题的基本方式。在我国存在社会利益失衡的现实情况下,利益反哺是缩减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差距、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是利益反哺的基本价值蕴含。构建和谐社会对法治的内在要求和法律自身的功能属性,决定了利益反哺的实施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经由法律的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但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从而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这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就成为现实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引起的社会结构尤其是社会利益结构的重大变化产生出诸多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引发重大的社会危机,因此需要对这些变化了的社会结构进行新的整合,以形成新的社会的“稳态”,使整个社会能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建构一个和谐的社会。从社会利益分化与社会利益整合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在社会利益分化的过程中,以新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所构建的一个新的“稳态”的社会,它追求的是一种更高质量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两期并存的特殊阶段,倡导利益和谐尤为必要。因为,利益不仅是联结社会成员的纽带,而且利益的主观需求和客观实现之间是否均衡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尺。因此,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而言,致力于利益主观需求与客观实现之间的动态平衡,消解利益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利益协调既是多元化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保证社会公正的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生命线。没有健全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就没有真正的社会和谐。在新时期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相结合的利益调控机制,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机制,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和顺畅的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实现社会利益关系和谐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利益的大体均衡。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妥善协调、正确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而现实中社会利益分化的加快和利益冲突的不断出现,已经形成对社会和谐的严峻挑战。因此,提高中国共产党对各方面利益的整合能力,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和谐.实现社会利益关系和谐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利益的大体均衡.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利益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利益矛盾也日益凸显,给现代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根据马克思主义利益矛盾理论,共同利益、价值底线、合理的规则是解决利益矛盾的关键要素,也是本文构建利益博弈模型的基本要素。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模型来看,公共政策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以现实政策环境为准绳,又要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利益均衡点的确定既要维护公共利益,也不要触及利益各方的博弈底线;要寻求规则理性。这一利益博弈模型虽然不尽完善,但对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化过程中,社会利益矛盾成为危及社会和谐的最主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凸显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重要性。执政党须以社会公正为准绳,通过利益协调进行利益整合,形成社会利益共同体以实现社会和谐,进而建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作为社会体系的重要子系统,在新时期,推进校园社会管理创新,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从利益协调发展的视角,对影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相关利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高校党组织解决和处理协调利益关系的工作路径,对于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没有利益的和谐,就不会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不会有和谐社会.实现利益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把握这样几个基本点:市场经济推动利益和谐,政府保证利益和谐,动态渐进实现利益和谐.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和谐,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包容,包容意味着共享与普惠,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发展;开放.开放不仅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开放;兼顾,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不同地区、阶层、人群的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使全体人民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受益;公正,社会公正是利益和谐的关键.只有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是影响德育的重要因素,对道德与利益进行多层次剖析,考察现实中道德与利益的密切联系,进而探讨道德与利益关系的和谐与改进德育的互动,成为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利益分配是否合理,利益关系是否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益不和谐会通过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反映出来。从实践层面看,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是正确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和矛盾,实现利益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质是调整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这种调整的目标是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益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和外在体现。要促进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则必须处理好利益表达和利益代表的关系,注重和优化利益表达是实现利益关系和谐的必要环节。正视和发挥利益表达对和谐社会构建的意义和作用,就必须完善和优化利益表达的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的基本要求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正当利益.以人为本要注重利益矛盾的解决和转化,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以人为本要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利益关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公平的核心是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它是社会走向和谐的内在诉求,实现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当前,我们必须面对不公的事实,以公平为重点整合利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以推动我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益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当前社会存在利益失衡的主要表现为:行业收入失衡、贫富失衡、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人与自然失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当重视和解决利益失衡,努力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疏导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利益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公平正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也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促进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其着力点在协调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