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祁人 《辅导员》2011,(Z2):52-67
一、诗与新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有关于诗歌的一些基本概念。(一)诗的起源关于诗的起源,一直便有"劳动说""模仿说""游戏说""移情说""冲动说"等多种说法与争论,可谓众说纷纭。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自称是"杭育杭育"派,是主张"劳动创  相似文献   

2.
十二、什么是诗歌?诗歌是诗和歌的总称,通常把各种形式的诗和歌谣,如古诗、现代诗、民歌、儿歌等都称为诗歌。诗歌是运用有节奏、有韵律、凝炼而富于形象的语言,集中、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节奏和分行排  相似文献   

3.
诗,是对"此在"的敞开。而所谓"下半身写作",是对传统诗歌诗性的误读,是在一种非诗的情绪下对诗歌本身的报复和泄愤。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诗人如何发扬汉语和诗歌本体的自觉意识,诗歌如何立足于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呈现人类存在的整体性命运和思考,应该是我们更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5.
<正>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语文考查的重点与难点,综观多年的诗歌鉴赏题得分情况,得分率普遍偏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考生读不懂诗歌,无从下笔。如何提高考生诗歌的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鉴赏诗歌,读懂诗题对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正所谓"万诗题入手,抓题作文章"。那么,诗题具有什么作用呢?应当怎样读懂诗题呢?一、诗题的作用(一)诗题显示结构类别古代诗歌内容,可分为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边塞诗等。诗题往往能显示诗歌的结构类别,鉴  相似文献   

6.
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问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北宋年间苏轼就将"诗中画"作为论诗的一种标准。而时至今日,我们在日常的古诗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只重视诗歌内容的本位教学而对"诗中画"却常常忽略。那么,"诗中画"到底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诗中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在诗歌中举足轻重,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环境描写对诗歌的重要作用及赏析的方法。一、主体作用诗歌中的"诗中画"往往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民族诗人的海子,其诗歌虽是以汉语的形式存在的,但却与丰富博大的西方诗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宏大的"大诗"追求也是力图要调和诗与哲学的千年之争,完成维柯式的"诗与真理的合一"。海子的诗歌确实深受德国浪漫派等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海子诗中所体现出的天才般的创造性、强烈的"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和复杂深刻的人类性内容也是不可否认的。海子不仅是民族诗人,还是"世界诗人",其诗歌也是"世界诗歌",其《太阳·七部书》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怨诗"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诗歌形式。从孔子从诗歌功能的角度出于政教目的提出"诗可以怨"开始,到屈原第一次在诗歌创作中无限制地抒发自己的"怨"情,再到钟嵘《诗品》第一次对"怨诗"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大大提高了"怨诗"的地位,古代诗歌理论实现了从政治附属物到纯文学的转变,诗歌创作中的"个人之情"不断加强,对后世"怨诗"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含蓄而雅致的语言表达形式。它的语法颇具灵活性,诗的内容要以抒情形式呈现。教师将陌生化的文学理论,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英语诗歌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轻松地步入诗歌的乐园,快乐地去欣赏和品味每一首诗,激发他们对诗歌的真正热爱。  相似文献   

11.
散文诗是人类文学史上的一种奇特文体,它分别萌芽于不同国度,主要寄生于诗与散文两种文体中,并渐渐从两种文体中分离出来,由诗与散文两种文体合育成新的文体。因此,散文诗文体具有特殊的起源和价值,西方散文诗具有散文味较诗味浓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收录一首所谓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的拗体七律《春游曲》,前些年被人引用剖析其心态。我认为该诗是伪作 ,因为 :其一 ,文献中没有她作诗的记载 ,说明她不会作诗 ;诗的内容也与她的履历、身份、性格不符。其二 ,她处在唐初时期 ,拗体七律尚未流行 ,这种体裁的作品更不可能由不会作诗者率先尝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现代诗的"探险者",穆旦以其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和"诗的殉道者"的搏求与创造,日益引起海内外文学研究界的关注与极高评价.他的代表作<赞美>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试验修订版),也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追溯了穆旦的生平,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创作史料,对其一生的诗艺创作和不同阶段的诗艺风格给予精辟的分析,并对穆旦诗歌的深入研究与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导航.  相似文献   

14.
鲍照诗风"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是以"颠覆阅读"方式引起世人注意的,但这样的诗风难以为继,其后继者亦不被世人所认可,只有沈约把鲍照的"俗"引向雅化,既多用民歌,又改"险急"为清新自然;既多写女性,又改"倾炫心魂"为文人趣味。沈约使鲍照所倡导的民歌与叙写女性文人化,于是成为南朝时诗歌发展的主流,这就是宫体诗。  相似文献   

15.
律体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殊样式,到唐代繁荣鼎盛走向顶峰。但因为律体诗有严格的语句、平仄、对仗、韵式要求,它的形成却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从语辞由宽对到工对、平仄由无序到有序、位置由不定到固定三个方面论述了五言律诗对仗的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16.
《乡下孩子》是一首农村题材的生活小诗,格调轻松、温馨,情感充沛、真挚,充满诗情画意,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本文通过对该诗的品读分析,指出其五方面的艺术特点:第一,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第二,语言朴素、浅白,内涵深刻;第三,节奏、韵律鲜明,琅琅上口;第四,天真活泼的童心童趣;第五,形象优美、意境幽远。  相似文献   

17.
李贺是中唐后期的一位天才诗人,其诗歌创作不但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诗风的开山,而且在题材、风格、语言、情调等方面影响了温庭筠词的风貌。从诗词嬗变的角度来说,长吉诗和飞卿词可谓其两极。  相似文献   

18.
"以文为诗"是文学初源的形式特色,比"纯诗"具有更加深厚的传统基础。苏轼巧妙运用"以文为诗"的手法,不仅能保持韵律的要求,而且能充分表达无所不包的丰富内容,自由奔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另外,苏轼诗歌中"以文为诗"的另一个特色,是诗歌意象的散文化,体现在客观事物主观化和叙说句式中主观意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在一次次批判与清理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主宰诗歌命运30余年的似是而非的主流文艺理论话语,这一理论话语又吸收和强化了新诗史上业已存在的直白化理论,从而使得缪斯的容颜发生了畸变,诗歌的发展丧失了生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和“朦胧诗”影响的日益扩大,新诗创作才又逐渐回到其自身的轨道上,诗学意义上的个性化、多样化的诗歌创作格局才逐渐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爱国诗潮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歌运动,它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主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画卷,同时开启了中国诗歌新篇章。本文试从鸦片爱国诗潮创作主体、内容、风格等方面来进一步探讨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