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前有两个秀才赴京赶考,途中遇雨,跑到一座“文庙”暂避。一个见庙门上首写着“文庙”二字,便念道:“文朝”。另一个端详了一会儿说:“这哪里是‘文朝’,[注]明明写的是‘丈庙’嘛!恰逢一个化斋的和尚路过,两人便请他论断是非。和尚听了一笑,随口念出四句打油诗来,对两个认错字的秀才进行了嘲讽:  相似文献   

2.
这期组稿实现了我一直以来的想法.缘起是三年前在一次"‘80后’作家群研讨会"上,听到上海译文出版社赵武平先生的发言,赵先生运作出版了一系列国外年轻人的文学,让他很觉奇怪的是,在国外"80后"作家(我估计应该是指一些欧洲的作者)的写作中,对于人的命运、对于终极关怀的思考十分常见,他们不迎合出版社、不讨好市场,因为有公共图书馆、学院和大量基金会都能够给他们提供写作资助,这为他们的独立写作提供了良好基础……听着赵先生的发言我心头一震.  相似文献   

3.
画中有话     
"我们将把法国的奖牌计入欧洲,这样英国人就会乐于做欧洲人了。"法国总统奥朗德利用奥运会讽刺英国首相卡梅伦所在的保守党对欧元所持的怀疑态度。"体育在很多时候体现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公民的价值观。如果一块金牌可以超越我们的价值观的话,那我只能说我们的价值观比金牌低。"姚明评价国羽消极应赛事件。"不要再用‘他们’‘我们’这样的字眼,不要再分基督徒、科普特人(埃及基督徒)或穆斯林。大家都是埃及人、埃及公民。"埃及新任总理甘迪勒宣布新内阁成员名单,并说选择部长时只考虑能力,不考虑信仰。  相似文献   

4.
“王石他们这一代企业家,有着强烈的家国情结,这应该是来自儒家传统。同时,他们崇尚西式文明和制度建设,信仰民主自由及阶级独立。所以,他们可以说算是‘杂交的一代’。”  相似文献   

5.
去年访日归来之际,曾读过北京晚报《百家言》里有篇《快!快!快!》的文章,说“信息离开了‘快’,其价值便不免七折八扣,甚至等于零。”并例举了日本经济发展之所以快,就是同他们获得世界信息快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目睹了日本报刊传递信息之快的情景,很赞成上述文章的议论;同时,也深感我们的报刊的工作“慢性病”之严重,不禁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6.
张立 《编辑之友》1993,(2):27-30
(一) 我知道社会上育不少好人,他们对图书这种精神产品沦为商品是痛心疾首的——人类的文明竟然要用罪恶的金钱来衡量,这真是人心不古,市风日下!他们似乎觉得人们应该理智一点,不要賺钱賺到图书的头上来。  相似文献   

7.
2008年10月25日晚,北京的星光剧场,“痛苦的信仰”乐队举行了他们久违了的专场演出。千人捧场。开场,他们就拿出了新专辑《不要停止我的音乐》的开篇之作《再见杰克》,吉他弹出跳跃性的旋律,全场一起舞动。这是他们为新专辑《不要停止我的音乐》做的首发专场演出。整场演出主唱高虎共换了三套“衣服”。  相似文献   

8.
虽然老大不小了,还是很喜欢看一些娱乐节目,偶尔也到文化夜场开过眼界.看得多了,对一些艺人搞笑的几招几式,便了然于胸.譬如,他们对现场掌声的设计,有的是出其不意地将一面折扇快速甩开,上书几个大字,"鼓掌"或"掌声不热烈";有的是夸张地喊一声"想欣赏,先鼓掌";有的是卖关子似的: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在奇迹到来之前,我们需要一点点……掌声!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1月26日下午 ,在《大众日报》就省委领导活动的报道问题“约法三章”。吴官正说 :“一是省委领导的讲话 ,从我开始 ,在报道中不要说‘重要讲话’ ,把‘重要’两个字去掉 ,讲话那么多 ,哪有那么多‘重要’啊!二是涉及到我的稿子 ,你们可以删 ,觉得不合适的尽量改 ,不用告诉我 ,发多发少你们定。三是稿件中对领导赞扬的话无论如何不要写 ,什么‘轻车简从’、‘冒着寒风’等都要删去 ,本来就应该这样嘛。我们的报纸一定要体现党的优良作风 ,一定要反映民意。”看了吴官正同志的“约法三章”…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伟大的民族就应该具有历史感,我们中国就是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我们不曾中断过对历史的记录。‘全民读史’,我想迟早会到来!”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热”的时期。但据去年市场情况来看,学术文化类图书在2008年的表现乏善可陈,零售市场出现负增长趋势,许多出版机构开始感受到历史类图书不再热了。为什么曾被一些人吹捧为“全民读史”的时代只持续了短短几年就这样匆忙结束了?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前线北京记者事迹报告会,有7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介绍了参加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工作的体会、感受,他们的发言使我很受教育。在这之前,我仔细地读了《北京日报》刊发的长篇报道《抗洪前线的北京记者》,也看过一些新闻单位内部简报介绍的情况,更看过一大批从抗洪前线发回的报道,我深深地为我们的记者在关键时刻,冲得上、挺得住、打得响、干得好的出色表现所感动。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市委宣传部向从抗洪抢险宣传报道前线回来的记者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也向所有为抗洪救灾宣传报道作出  相似文献   

12.
提起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先驱者沙飞,在抗日战争残酷年代的晋察冀根据地,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因为他,沙飞,在上海拍摄了鲁迅先生的殡仪活动之后的翌年,一听到卢沟桥七·七事变的罪恶枪声,便毅然决然地奔赴抗日最前线——平型关,并获得聂荣臻司令员特批,成为我晋察冀军区乃至整个八路军、新四军抗日革命队伍中的职业战地新闻摄影记者第一人!他,  相似文献   

13.
走进图书馆,我听他们说— 图书管理员的话千百个读者对我说:“我借《家》”,“我借《复活》”,‘我借《微积分》”,‘我借《十万个为什么》”……我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我们饥渴!我们饥渴£”我走进书架林立的书库,—潜入知识的千江万河,我取来一本本精湛的书籍,—引来一股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百县馆长论坛"总结发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刚才大家听了三个分会场精彩的总结发言。在我所参加过的会议中,像今天这样水平整齐、内容丰富、效果热烈的分会场总结发言,不说绝无仅有,也是极为少见。因此,首先我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向三个分会场的全体主持人,以及作为主持人代表的分会场总结发言人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奉献给大会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精彩的总结源于精彩的讨论、充实的内容,而这就是大会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去年,在我国舆论界、理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公开争论的时间,从这年的4月到9月达半年之久。这场争论该怎样概括?有的同志认为,这是“改革要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争论。我觉得这一概括不妥。因为被批评的报刊并没有提出“改革不要问姓‘社’姓‘资’”这样的主张;批评者硬说有的报刊有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虚设论敌。有的同志把它概括为“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问姓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24日上午,机关一个战士兴冲冲告诉我:“肖干事,我给你摆个新闻!”他说,今天早晨,一个名叫魏××的小偷,钻进指导员谭长斌在本市牟家巷的租房里,被谭妻发现便堵在屋里擒获。“嗨!那嫂子太聪明了,她发现小偷进了屋,不喊不闹地把门上的双保险锁钥匙连扭两圈反锁了,小偷出不来。然后她亲自骑车跑来喊我们警卫排,是我和杨建全等几个人亲自赶去把小偷押到河北派出所的。这事儿一百个真实”。接着他又给我讲起他们跑步赶到那里时,只见百十个群众围住租房,小偷从窗口上探出头来央求群众不要把他打得太惨,由于门锁一时打不开了,群众便叫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读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金秋九月、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河南省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典。作为省图书馆广大读者的代表进行发言.我感到十分激动和无比的荣幸!  相似文献   

18.
话中有画     
“是你们自己‘选’出来的,不关我们领导的事,今后你没饭吃了可不要哭哭啼啼地来找我们!” 武汉一单位让全体职工投票“选举”下岗人员,充分显示了领导人的“睿智”。  相似文献   

19.
《河北日报》头版署名“杨柳青”的言论专栏,长期坚持,办得成绩斐然,在全国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今年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杨柳青——言论专栏1988——1997十年总汇》。这个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光春作序的精装本大部头,向读者展示了报纸言论改革的有益尝试和丰硕成果。作为一名报纸的评论编辑,我读这本书觉得心情很不平静,感慨良多,其中最具积极意义、现实意义的感想是,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思考报纸言论改革拓宽了思路;我们不妨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促使我们的报纸言论通过改革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徐光春在本书的序言中对“杨柳青”赞赏有加,并对其经验作了首肯。他说:“《河北日报》头版上有个‘杨柳青’言论专栏,办起来快10个年头了,我早几年就注意到这个专栏.觉得挺有看头。今年8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了一次‘百佳’事迹报告会,会上有4位‘百佳’新闻工作者发言,其中之一的储瑞耕,就是‘杨柳青’专栏的主笔(他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3位评论员之一);他的发言,相当一部分说的是‘杨柳青’专栏在文风上进行的改革探索,我和与会同志听了,都受到了有益的启示。”徐光春副部长认为,  相似文献   

20.
新闻浮世绘     
r’ 我们的考研班是最棒的。 听“莫扎特”1保你手术没痛苦!‘这是我们精心制作、的千人大缸‘.虽说挺废料.但个大、实在!广西制作出可供千人食用的‘世界第一缸煲出56个民族56新闻浮世绘@郭竞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