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宁 《出版参考》2005,(5):29-30
报告文学《老年悲歌》是一部传达了百姓心底的声音的书。不知不觉中,中国己悄悄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社会里怎样才能避免失落、怎样才能活得快乐?不要说老年人,就是不少即将步入老年的中年人心中也没底。面对躁动于社会潜意识层中的这份不安,女作家曲兰的《老年悲歌》,紧紧扣住如何能让老人在享有尊严和爱的慰藉中走向死亡,而不是在经历漫长的冷漠、孤独和歧视之后结束生命这个主题,撰写了这部报告文学。这本书也是青年朋友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2.
1978年2月17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第三版刊发了著名报告文学家徐迟的那篇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并配发了一张陈景润的木刻像.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这样写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读者推荐徐迟同志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3.
江宛柳,出生于1952年10月,<解放军报>高级记者.1970年入伍,先后任<解放军文艺>和<昆仑>杂志编辑、<军营文化天地>副主编.1996年调解放军报社记者部.曾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新闻作品曾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报告文学作品曾获1990~1991年度"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首届"鲁迅文学奖"、第六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相似文献   

4.
陕西是文学大省.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通讯与报告文学的优秀之作大都由作家执牛耳.最近,读了杜耀峰的报告文学获奖作品<秦道>,使我感觉,在陕西,新闻与文学成就追寻之间的距离,早在拉近之中.而这种感觉和认识,并不是二者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比较.而是我在思考,新闻传播者的优秀代表的历史文化担承意识,是否也像文学创作者关注社会人生、张扬生命体验和生存意义一样强烈.  相似文献   

5.
提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滨同志,就很容易让人想由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中那个快人快语、待人热情、办事干脆利落的街道主任.李滨早年投身革命,在她这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先后出演<龙须沟>、<茶馆>、<关汉卿>、<青春之歌>、<骆驼祥子>等多部精品话剧.1981年参与话剧<北方>编剧并获得全国编剧奖,离休后步入影视界,出演了<甲方乙方>、<卡拉是条狗>、<西洋镜>、<我的父亲母亲>、<编辑部的故事>、<心理诊所>等多部电影、电视剧,李滨通过她那朴实细腻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为人熟知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敬重.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大散文"观念.开创散文新时代 从笔者的生命年龄说要比<美文>大多了,从笔者的写作时间看也比<美文>长一些,但可以说与<美文>一块成长,是因为笔者的散文及报告文学写作几乎是与<美文>一块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和韩青辰老师的相识是一个一波三折的过程.在打算找韩老师约稿之前,我对她做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我知道韩老师是个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同时小说创作也非常有成就.她的报告文学<飞翔,哪怕翅膀断了心>让很多中小学生感受到了坚强的力量,而其小说<水自无言>曾经感动了无数读者,甚至有读者表示,只要一提到水就会想到韩青辰的<水自无言>.  相似文献   

8.
孔东梅 《出版参考》2005,(14):17-18
<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 孔东梅于2003年写下<翻开我家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2005年推出的<听外婆讲那过去的故事>这部新作,是该书的姊妹篇,也是第一部由毛泽东、贺子珍后人写作的贺子珍传记.孔东梅自幼在外婆贺子珍身边长大,书中选取了贺子珍一生中的六个重要年头,回顾了毛贺两家三代女性近百年的人生历程,谱写了一部外公外婆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意剧.  相似文献   

9.
陈琪  陈玲 《青年记者》2008,(14):83-84
通讯的种类,按内容分,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人物通讯,一般被归到报告文学里.人物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也都是以写人物为主.把人物通讯分在报告文学里头,是因为在人物通讯里有文学的成份,但内容却都是真实的,甚至连细节也必须是真实的.我们认为,对于人物通讯采写,应从三方面人手,即深入细致的采访、把握人物的时代特点、注重人物的个性描写等.这里,我们结合2007年获得山东省地市报通讯一等奖、全国地市报通讯一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二等奖的<全国第一个硕士村官杨本伦>通讯的系列报道,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图法》第四版电子版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图法>电子版是由<中图法>编委会和北京丹诚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制作即将完成.它的研制出版标志着<中图法>已步入文献信息分类电子化时代.  相似文献   

11.
在抗击"非典"的战役已经过去近两年的今天,我拿到王霞的报告文学<生死关头>,心绪难以平静.当年我只在作家赴非典一线采访的出发式上见过她一面,这批作家采访成果如何,我一直很好奇,但并不十分了解.这次拿到书,我依然按照老习惯,先读前言后记,再读正文.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学>月刊1964年曾改名为<收获>,这是借用了早在1960年就停刊的老<收获>刊名.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收获>又停刊了.后来,编辑部所有工作人员均随上海作家协会一起被"砸烂",离开了巨鹿路675号,有的下厂、下乡、到中学任教,有的留在干校继续修补地球等待安排.  相似文献   

13.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是现代中国卓越的新闻家、著名编辑、爱国老报人.从1927年在北京<国闻通信>社当练习记者开始,历任天津<大公报>、上海<文汇报>、<大公报>香港版和桂林版、重庆<大公晚报>、上海<大公报>和<文汇报>香港版的总编辑和总主笔等职,从事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国家档案局、国家科委联合颁发了<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规化.  相似文献   

15.
<果魂>(花城出版社2006年出版)是作家罗瑞,经过十余年调查采访而捧出的一部报告文学力作.作者叙述了家乡高州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三高""大农业"的成功之路,刻画了带领家乡人民走上致富之路的黄春藻、周仲伟等好干部.简言之,<果魂>是写"三农"之"魂",写为官之"魂".  相似文献   

16.
<实话实说>名声大噪之后,<艺术人生>、<鲁豫有约>也风光一时,许多地方电视台也纷纷上马谈话节目,令人目不暇接.据相关统计,仅在2009年1月1日~4月10日的100天内,在全国153个城市晚间18:00~24:00时段,就有190个谈话类节目在全国数百个频道进行了5400余个小时的播出.然而,目前谈话节目已经越来越不好做.谈话节目怎样才能重现生机?地方电视台的谈话节目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7.
韦君宜的编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范 《编辑学刊》2004,(5):41-44
韦君宜(1917-2002),湖北建始人,编辑家、女作家.1934年在清华就学期间,曾任<清华周刊>编辑.青年时代,投身解放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做过<中国青年>、<抗战报>的编辑.在她的主持下,<中国青年>成为新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1953年她担任<文艺学习>主编,取得巨大成功,与<旅行家>主编彭子冈、<新观察>主编戈扬、<文汇报>主编浦熙修一起被誉为新闻出版界的"四大才女".1959年任<人民文学>副主编,1960年后任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为缓解文革造成的书荒,她主持了近50种文学名著的出版工作,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新时期文学出版社复兴的先声.韦君宜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对书刊的编审有丰富的经验和感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她的<老编辑手记>,辑入她在编审工作中关于编辑职业道德、专业素养、选稿标准、作者培养等方面的讲话和文章,是我们学习韦君宜编辑思想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马楠乡是省委办公厅的挂钩扶贫乡,气候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在马楠挂职的孙世祥副乡长为了全面了解马楠有史以来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扶贫等各方面的情况,摸索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致贫的原因,探求脱贫途径,写出向省委办公厅汇报的<马楠情况汇报>、<半世纪扶贫的经验教训>等调研报告,以及反映马楠本世纪及建国50周年发生的巨大变迁的报告文学<百年马楠>,跑遍了全乡各村、社,并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9.
老总编束纫秋去世了,我和<夜光杯>的同仁们都很怀念他,想起他对<夜光杯>的种种关切. 1982年新民晚报在停刊16年之后复刊,当时日出六个版,其中两个版为<夜光杯>,三分天下有其一,作为报社的党组书记、总编辑,老束对于<夜光杯>的重视是可以想见的.  相似文献   

20.
范军 《编辑之友》2006,(3):73-75
老出版人李瑞良先生数十年致力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先后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出版了<中国目录学史>、<秦汉时期的书籍文化>、<福建出版史话>、<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等专著,另有论文数十篇见诸报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