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没有人生感悟作基础,我们写文章也就失去了源头。练习写作就是要求我们在人生旅程中学会观察、感受人生,体验生活,要留心身边的人物,细心发现美,认真思考美,进而写成"自己"的人生篇章去讴歌生活中的美。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一种"穿透"生活、探索人生的本领,去发现生活的真谛,书写属于自己的诗篇。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9,(21)
校长不应失去对学校教学的领导力主持人提示:校长只有不失去对学校教学的领导力,工作才更有魄力,在老师眼中才更有魅力。享受有意义的教育人生,成就有价值的教育人生,应该是我们每位教育者的人生追求,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坚持不懈地打造和享受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和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我有幸读了《五彩青春》这本书,了解到主人公——一个转校生的生活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人生就像一首诗,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也正如《五彩青春》所说:“人生就是聚聚散散,聚散无常,但是我们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聚终会比散多得多,就凭这些,我们还怕什么!”是啊,因为年轻,我们应该笑着面对生活,即使前方是惊涛骇浪,我们也应勇往直前,不为别的,只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着使不完的力量。书中主人公也正因为年轻,而得到了他曾失去的一切。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给自己一点自信吧!别忘了年轻是我们的财富;屹立…  相似文献   

4.
人生就是为幸福而来的,没有哪个人不想生活得幸福、快乐、美满。从这个意义上讲,获得职业生活的幸福,是人生的价值和归宿。从这一视角来认识教师职业生活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启示。——获得幸福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根本目的。做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去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如果你的职业生  相似文献   

5.
声音     
《陕西教育》2008,(10):5-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疔治的愿望与计划。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充满失败.许多学生已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相似文献   

6.
习惯于失去     
<正>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的,不正常的。所以,每有失去,就不免感到委屈。所失愈多愈大,就愈委屈。我们暗下决心要重新获得,以补偿所失。在我们心中的蓝图上,人生之路仿佛是由一系列的获得勾画出来的,而失去则是必须涂抹掉的笔误。道理本来很简单:失去当然也是人生的正常现象。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  相似文献   

7.
游戏和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与儿童就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如何看待游戏的生活价值,实际上就是怎样看待人的童年。儿童的游戏产生、发展于童年的生活,因此,我们就常常认为是童年生活给予了儿童以游戏。然而,如果看不到游戏也给予了儿童以童年、童年的生活,我们就不会在意儿童的游戏、儿童游戏的权利?实际上,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必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8.
于荣 《湖南教育》2004,(11):8-8
让孩子“跳起来摘到果子”,这是广大教师的心愿,也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但我们目前的教育方式与手段,能否让孩子真正“摘到果子”,这就值得深思了。看看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吧: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师生的全部生活就是上课上课再上课。学生基本上是在老师的支配下度过的,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甚至双休日也排满了各种名目的补课、“特长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命运掌握在老师的手里。而我们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为了学生将来能“摘到果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于是乎,按照自己的预想去要求学生:学生读书没有自觉性,所以需要强…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生活。特别是依托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我们也一步步地走进了新课改。一、稳中求变,改进教学方法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课题研究是个载体,是个平台,借助他可以进一步帮我们理清新课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人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原则。思想政治工作要不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当然是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注意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我们决不能忽视一条更为重要的原则,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首先是教育人,只讲尊重、理解和关心而不讲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势必会失去原则性和战斗性,失去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虎志彪 《时代教育》2009,(6):194-194
对于学生来说,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教育,他的教育就是他的生活,决不能把学习与生活,学习与生长看作是分离的。否则,教育脱离了生活也脱离了人生,也就不称其为教育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联系生活来教学。教师若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就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提高,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来教学,才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陶麒芸 《家教世界》2013,(12):267-268
从呱呱坠地我们就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育,被赋予各种期待,但是连所有的期待者都不知道我们要怎样才能正确实现这些期待。甘肃武威发生的少年连续服毒事件错在谁?虽然人生没有预演,但我们所受的教育不就是在为将来的"演出"做准备吗?他们需要一个出口,我们的教育更需要一个出口。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新生     
宇宙是在动,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是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怎样动?向着哪儿动?我们要想寻得教育之动向,首先就要认识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之对立。一方面是生活教育向传统教育进攻;又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向生活教育应战。在这空前的战场上徘徊的、缓冲的、时左时右的是改良教育。教育的动向就在这战场的前线上去找。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一下,我们就遇着“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  相似文献   

14.
所谓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居危思亡的意识。忧患意识意义重大,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智慧。改革开放40年成绩辉煌,如何面对成绩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辉煌成就很容易让我们失去忧患意识。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忧患意识不足的恶果。社会上的忧患意识减弱也体现在教育之中,导致教育中讲成绩多、讲问题与挑战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再次提醒我们忧患意识培育的重要性,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都需要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游戏和儿童从来就是不可分的。在一定意义上,游戏与儿童就是同一个概念,所以如何看待游戏的生活价值,实际上就是怎样看待人的童年。儿童的游戏产生、发展于童年的生活,因此,我们就常常认为是童年生活给予了儿童以游戏。然而,如果看不到游戏也给予了儿童以童年、童年的生活,我们就不会在意儿童的游戏、儿童游戏的权利。实际上,如果没有了游戏,儿童必将失去自己的生活,当然也就失去了成长的幸福和快乐。游戏给予儿童以儿童的生活,给予儿童以灵性。儿童生活于游戏之中,就是过一种有灵性的生活。这种灵性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自然成长的力量与后天文…  相似文献   

16.
<正>文言以文字为外衣,以古人千百年的生活经验为内核,娓娓道来的是历史积淀的智慧,上文言课如若从头至尾字词句罗列堆砌,那失去的不仅是语文课堂本该有的况味,更多的是学生探索文言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既谈不上构建语言,也不会有文化传承。讲苏轼如若不讲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生经历,不讲他"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  相似文献   

17.
1 思考之一———用学生熟悉的东西讲数学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 .正如此 ,在多数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 ,数学是单调和枯燥的 .虽然我们的老师花了很大精力去教 ,学生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学 ,但效果并不理想 .有的学生就是因为数学成绩差 ,导致中考失利 ,留下终身的遗憾 .最近 ,美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说 :“由于学数学 ,一些学生从很年少时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 ,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的数学教育在毁灭年轻的一代 .”尽管这种说法有点过分 ,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学教育不景气的现状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慧琴 《考试周刊》2009,(14):231-23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不是靠说教靠灌输就能见效的,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优良的交往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就是培育人,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所以离开“人”的培养去讲“语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志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也就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我们曾经以它们为自豪,它们也以我们为骄傲。因为,是它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是它带给我们无尽的欢乐,是它引导我们走向人生辉煌大道。如果我们不把握好机遇,我们可能会失去它,一旦失去它我们可能就会放弃,放弃后我们的命运会得到转变。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