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式,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从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认真开展好这门课程,无疑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立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验区开设两年多以来,教师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和探索过程中,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要从误区中走出来,必须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课程执行和唯一的指导,而是学习、课程开发、研究和共同指导。  相似文献   

5.
6.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最新亮点,但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职教师,让老师们步履蹒跚。而农村又面临经费紧、教师培训机会少、实施更困难。目前,急需探索出一条将综合实践活动理念转变为可操作的一套完整规程,使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逐步走向“常态化”,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就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新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它既是新课程中的亮点,更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有研究显示,尽管人们对综合课程的理念都表示认同,但在实际中,课程理论与课程实施之间却存在很大落差,在实践中遭遇到很多问题,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非常态”和“表层化”。首先课程实施不完整,课程内容窄化。  相似文献   

8.
李群 《教育学术月刊》2003,(10):12-13,16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课程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指导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所应具备的智能素质,从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还需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种新的知识构成,呈现多层复合的结构特…  相似文献   

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课,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它却屡遭冷遇,常常成为一门边缘课,难以形成常态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涉及教育行政直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师等三个因素,因此需一一对症下药,促小学综合实践课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与学科课程相比,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角色有很大不同,但绝不象某些人所误解的那样,教师无事可干;相反,教师应该重新学习,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和教学习惯,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来一个较大的转换,即:从前台到后台、从权威者到合作者、从教材的讲解者到“教材”的加工者、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1.
陈禄凤 《湖北教育》2003,(13):11-12
新课改倡导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特有的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要求指导教师牢牢把握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不是单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  相似文献   

12.
袁英 《青海教育》2004,(6):17-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产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做出调整后增加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自身的概念内涵,倡导了独特的课程理念,既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教师的配备与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群 《当代教育科学》2003,(15):29-29,38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从小学到高中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独立设置。它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受制约于多种因素,当前最为关键的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教师队伍如何构成?是否应配备专职教师?指导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业务素质?这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就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配备与要求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配备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教师的必要性今年春季开学后,我对我市新课程实验区市中区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全区统一的小学新课程设置表中,明确规定3—5…  相似文献   

14.
任本雄 《新教师》2020,(3):73-74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重视每一名学生的兴趣,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顺着常态化发展之路实施,相关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原则,探索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化实施策略。一、基于常态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原则(一)常规化原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必须要形成一套常态化、规范化的制度,不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视为束之高阁的摆设,也不能朝令夕改、没有规划性地进行。只有秉持这个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持久实施下去,并且发挥重要的素质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框架内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并作为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必修课。作对一门全新的课程,其课程内容的复杂性,课程资源开始与组织实施的艰巨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不协调性,导致这门亮点课程在多数农村小学只是课程表上的一张标签而已。  相似文献   

16.
姜平 《湖南教育》2003,(4):35-35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设置的必修课程,它以活动开展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判断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如何,要通过对课程的科学评价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不是外在于教与学的环节,它与教师的指…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 ,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新的挑战和考验。我所在的学校承担了成都市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四条件”的研究》 ,结合课题 ,我和我校三年级学生一起搞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动物———人类的朋友》 ,下面谈我们感受最深刻的几点。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学生活动的结果 ,但更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个性体验。他们在教师指导下 ,确定课题 ,小组分工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得出一定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 ,儿童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意志得到了磨练 ,情感得到了熏陶。这种锻炼、磨练与熏陶的过程是以往的学…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一门新课程,虽然国家规定了该门课程的名称和课时、并制定了指导纲要,但是,这门课程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的开发和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更加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地处经济化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而言,它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难度更大,要面临比发达地区中小学更多的困难,要深入解决在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开展,我们必须在教师评价策略问题上,包括教师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实施策略等相关问题上作有益的思考。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改革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一些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前所未有,这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学习和培训,我们从理论上基本认识了“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从实践上开展了积极探索的实际行动。近年来,学校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管理工作上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