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教学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场所,它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 ,可以说 ,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目标、职能就不可能实现和存在。因此 ,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 ,把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作为实验工作重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教学过程”明确提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教育变革,它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必须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等方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又一个里程碑,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赖于教师,因此,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思想支配着行为,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而转变教学行为,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新课程异步教学,是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重新构建一套完善的符合现代课程新理念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特别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价要求: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提高,并有效地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评价教学行为的信息,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教师的制度。因此,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环节,首先要贯彻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用新型的评价观—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牵动整个基础教育方方面面的全面改革。既涉及到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标准的制订、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也涉及到新课程的实施、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评价制度的改革和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师资的培训等。但是,课程改革到了具体实施这个环节上,必须有教学改革提供支撑方可落实。教学改革应被视为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否得到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真的有了根本的转变,应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实施过…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玉兵 《考试周刊》2010,(46):38-38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便会流于形式。新的教学观念中,教育不再是知识的灌输、技艺的堆积、权威的压制,二十一世纪呼唤一种智慧的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改的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人才培养规格的综合性,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育类课程,强化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