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翻译则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儿童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类型,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用目标语言表现其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2.
魏雪梅 《时代教育》2013,(9):138-139
中国儿童文学是从翻译西方文学开始的,翻译文学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发,发展和兴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的翻译源于晚清,一百年来,儿童文学的翻译经历了五四时期的兴盛与发展,建国后的繁荣与曲折,文革期间的惨淡与凋零,改革开放后的重生与发展,直至今日成为中国文学园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译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研究的视角局限于儿童文学翻译家、特定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与策略等,其实,根据儿童年龄段、儿童文学体裁及国别分类的系统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儿童文学理论翻译的研究、儿童文学转译的研究、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等新视角对未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福娟 《海外英语》2022,(19):1-2+20
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既有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特点,即语言运用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拟声词、叠词等特色词汇的大量运用。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翻译原作中的特色词汇?译者对儿童文学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能否实现功能对等?文章主要以沈石溪《野猪王》中的特色词汇翻译为语料,尝试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探究儿童文学作品中特色词汇的翻译策略,以期对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特色词汇翻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翻译文学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是大批量的、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的焦虑在儿童文学界的表现尤为突出.从晚清开始,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翻译西方作品的同时,都曾留心于儿童教育,并译介了相当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萌发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是儿童 ,这一事实决定了儿童文学的翻译与一般的文学翻译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所区别。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学翻译原则——信 ,达 ,雅——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具体应用。翻译是运用语言的活动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增强。因此本文重点放在具体语言材料的分析讨论上 ,但这并不否定理论的重要性。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才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儿童文学翻译不知不觉已走过百年。由于儿童有其独特的认知能力水平和中西文化差距,儿童文学翻译对于译者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将总结晚清到当代期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探索适合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它的主要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儿童文学针对的是儿童这一特殊目标群体,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翻译的目的与其他文学的翻译有所不同。翻译目的论正因其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起的作用,更能推动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兴起,其核心是"目的论".根据目的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种以翻译目的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由于儿童文学本身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也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我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在学术界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地位.该文将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探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希望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茅盾的文学之路始于儿童文学,他一生中翻译了很多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文章运用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从视界融合的原则出发,探讨了茅盾儿童文学翻译之路上的选择。认为:茅盾的小说视域和爱国情怀使其最终走上了儿童文学翻译之路并选择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儿童小说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1.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王明亮  周岁 《英语广场》2023,(23):15-18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文学翻译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儿童文学翻译是文学翻译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应充分观照儿童的心理特点。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选取著名儿童文学作品《安徒生童话》中《拇指姑娘》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该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而助力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文学翻译历经百年,其发展的一大动因是翻译思想的演变。本文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百年来数个代表性译本的副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从译者所持有的儿童观、儿童文学观以及儿童文学翻译观三个层面考察儿童文学译者的翻译思想,探究百年来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思想的演变特征与原因。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动因推动之下,中国儿童文学翻译思想在百年来呈现出曲折渐进的演变历程,由五四时期的“儿童本位”到30年代后以工具性为特征的“现实本位”,继而发展到新时期对“儿童本位”的重新认识和再出发。本研究旨在以史为鉴,反观当下,梳理儿童文学翻译思想,促进相应翻译规范的提升,进而推动儿童文学翻译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发展迅速,而国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却甚为滞后。中国儿童文学外译应抓住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机遇,迎接挑战,重点译介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建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的理论及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本文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作用出发,在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及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层面上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而指出译者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为儿童读者译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8.
项睿 《华章》2011,(10)
长期以来,儿童文学翻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但相关的翻译研究却始终处于文学翻译研究系统的边缘地位,由于目标读者的特珠性,如何让读者更好地接受与理解作品一直是学者们探索的课题.有理论家提出将读者放到中心位置,从而接受美学作为一个新视角开始被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它的确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其作用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9.
奈达运用交际学理论,把翻译视为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功能对等理论思想产生了世界性的深远影响,在对文学翻译、科技翻译等领域里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以"读者反映论"为核心的翻译理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作者就以<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来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并通过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意义、风格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分析比较,从实践个案上来证明功能对等理论在指导儿童文学翻译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文章尝试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得出儿童本位的翻译原则,并最终证明了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