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旃丽芬 《云南教育》2005,(20):31-31
参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小学语文教师多有这样的感受:新教材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书本”。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单元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教材亲切、自然,从而激起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情感。怎样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2.
一、对“读”“写”的认识 (一)“读”——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强调“读”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常常会强调语文教师抓“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不仅是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一种本领。  相似文献   

3.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谠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笔者认为,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训练时既注重听、说、读、  相似文献   

4.
一、乐教艺术 1.激将法 也就是用学生感到提高语文素质是他自身的需要来激起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激情。送可以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达到刺激的目的。例如,古时候,有个人开坊做生意,友人送他一副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他先读是莫名其妙,再读则笑逐颜开。如课堂上问学生该如何读,学生可能兴趣极浓,却一时难以读准,此时,以言激之,学生多能意识到自身的语文素质还需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统编版语文教材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在小学中年级就编排了文言文。文言文生涩难懂,学生初次接触,有畏难情绪。教师需要大胆改革、精准定位、巧妙设计、化难为易。基于“初识”的定位,本文梳理了统编版语文中年级文言文教学的几种教学策略:一是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是以读悟为本,让学生诵读、悟读、练读、熟读;三是借助插图、注释、白话文等。最终实现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助力目的。  相似文献   

6.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并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逐渐产生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读思达”就是其中一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读思达”这种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结合教材内容实际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提高。语文教师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探讨“读思达”教学模式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重点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这种学习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顺利实施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能长时间的专注于所读的语文材料,这是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是构成教学愉悦功能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消除由紧张的思维活动带来的心理疲劳,使得教学在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中获得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效果。诱发兴趣不失为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等老大难问题的良策之一。语文教师要运用文质兼美的语文课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突破口,用形象生动的讲解,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苏秀键 《学周刊C版》2014,(12):184-18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应用、积累,思想情感的表达、回味等,均以“读”为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以“读”激情,以“读”激趣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去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取新知.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读”.然而,“读”必须目的明确,即让学生“读会”和“会读”.  相似文献   

10.
郭伯欢 《教育艺术》2001,(10):61-6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指出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那么怎样以读为主线 ,用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情感来培养学生的情感 ,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的目的呢 ?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用情真意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激起…  相似文献   

11.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以“趣”、“奇”、“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写积累语言,学会质疑、辩论,以求创新。还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自能”状态,以达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的“读”,从来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教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要保证其效果、效率,就必须坚持正确的“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可以利用“微写作”具有针对性的特点,把阅读和“微写作”结合到一起,带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素材和情境式教学,以此来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以后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俾善于读,则居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确评价。新《大纲》中也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国  郑瑞玲 《甘肃教育》2001,(11):31-32
2000年秋季起使用的高级中学语文新大纲、新教材有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第一册第一单元就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开宗明义告诫我们再不能用过去的分析讲授法来上课了,而是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和“品”上下功夫。众多的语文研究者认为:读是语文的灵魂;好的朗读,等于分析;语感是读出来的;要以读带讲,以读带练;只有读,学生才能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只有读,学生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古人对…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探究,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最根本方法都少不了一个“读”字,这足以说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精华所在,从“读”中来,向“读”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读思达”既是教学活动的本质,又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本质,过多地运用了教学辅助性活动,导致学生被动地建构语文知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在“读思达”视域下,教师应充分认识“读思达”教学法的基本内涵,了解“读思达”对语文教学精准减负的作用,明确教学目标和定位,改变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语文教学中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流程,实现语文教学的精准减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司空图在《诗品》中曾道:“生气远出,妙造自然。”苏轼也曾说过:“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渐渐掸去浮尘,揩去胭脂,直指语文之本色。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呼唤本色语文》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杨先生主张并提出: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采取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让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情动人,然后去扣击学生的心弦,营造课堂群体心理气氛,用“真情”激发“兴趣”,用“真诚”启迪“智慧”,用“真爱’’鼓励“创新”,形成课堂教学情感交融的效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智慧的启迪,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