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阶段,肩负着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提升高校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使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更为科学和规范,从而为培养创业人才的教育实践体系贡献出一份力量.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新建本科院校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时期,第二课堂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存在定位不准确、内容不成体系、保障不到位、管理评价缺失等问题,导致第二课堂本应承载的实践任务被弱化。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三明学院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顶层设计入手,通过"课程化"、"学分化"和"项目化"重构第二课堂,有效延伸了课内实践教学时间,拓展了实践教学疆域,促进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搭建了一个课内课外相结合、显隐性互补的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3.
向彪 《高教论坛》2010,(8):43-46,5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及其课程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学生就业流向的多元化趋势以及信息化条件下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出路,在于建构一套与社会需求、就业趋势、信息化时代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对接的开放式动态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出一套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其就业市场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职业素养要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体系,摸索出一套与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地方本科高校与技术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构建的差异问题,处理好课程体系改革的市场导向与专业属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第一课堂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制度体系。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第二课堂教育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第二课堂教育形式灵活、内容广泛,以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出发点,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所发挥的育人作用也是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主要研究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驻青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体系,阐述了第二课堂的概念及重要性,并从高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分析第二课堂的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实践做法,阐述了培养创新能力的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体系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适用人才,是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必须树立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在知识教育环节以外,高度重视通过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绍兴文理学院在近年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断创新第二课堂建设,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并在内容与形式、时间与空间、环境与保障上与课堂教学实现了紧密对接,取得了较好成效,并形成了工作机制。该文就此展开讨论,希冀提升对第二课堂重要作用的认识,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尤为重要。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两个层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建议,以期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贯彻《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从目前现状入手,高校培养创新人才,一要提高认识;二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普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高等教育的创新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仍然是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尚未形成;学生考试评价体系不合理;教育资源紧缺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师管理体制;优化课程体系;注重第二课堂;推进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9.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行业卓越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当前高校实施第二课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阐述了“卓越计划”实施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内容,然后以天津科技大学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第二课堂建设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资源建设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分析了第二课堂建设对行业卓越人才个性化培养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我国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尤其是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学生应具备职业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构建并实施与培养自考生职业能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将职业准入制度引入自考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等措施,努力打造自考生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能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专业技能和外语交际能力都过硬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经过调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优势,但也存在就业能力较弱、岗位工作能力不强、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够等不足。高职院校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体系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加以努力,不断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教学,高校应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倡导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理念、完善课程分类体系、深化公共基础课改革、建立多维立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研讨式课程教学等多种举措,从理念、知识、能力、个性发展四个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改革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但是,当前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素质拓展课程不系统等问题。导致学生知识储备贫乏、社会实践能力差、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而第二课堂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加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以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为亮点,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导向,着力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各项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睿琪  刘文奇  黎进 《考试周刊》2014,(49):158-159
目前我国半数高校要进行高校结构改革转型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具有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深刻剖析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楚怡”精神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构建具有湖湘职教特色的课程项目体系,并将楚怡双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体系应用于人才培养中。该体系有助于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楚怡双高校建设和学校共青团改革发展,服务“人才强省”“三高四新”“富民兴湘”战略。  相似文献   

16.
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探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基础上,从双师型教师引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融合、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等三个步骤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职场竞争力和符合"创业型"社会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人才培养过于理论化、能力培养缺乏工程思维、职业能力不适应社会需求等问题,亟待顺应区域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针对当前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从具有工程思维的职业能力体系构建、面向职业能力的经管类本科专业工程思维培养两个角度,提出嵌入工程思维的经管类本科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思路,并从项目体验式实践教学、联合工作坊式综合实训和产教融合式实践就业三种形式,探索经管类本科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工程思维培养改革实践,为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就业力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力式。实施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竟争力,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有利于使广大青年学生逐步完成从“找饭碗”向“造饭碗”的转变。因此,有必要将创业教育提升为整个高等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高等学校要构建起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力法和手段改革及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人才培养成本与其培养质量、培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人才培养成本的研究,有助于高校完善培养策略,降低培养成本,提升培养质量与发展能力。基于对人才培养与使用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培养人才是为了应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培养成本的角度看,就业阶段产生的成本是在校学习阶段培养成本的延伸,因而,研究高校的人才培养成本,不仅需要考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培养成本,还应考虑其就业阶段产生的成本,这种整体化的培养成本分析,能够更好地体现采用不同培养策略时,高校培养成本的构成及其特点。同时,通过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成本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单位变动成本模型,为基于定量的成本分析评价不同人才培养策略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对高校主要培养策略及其变动成本的研究表明,大规模培养策略的人才培养成本具有在校学习阶段低、就业阶段高的特点,而个性化培养策略正好相反,总体而言,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具有培养成本、需求时间、就业适应性等优势的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安徽理工大学立足于学校发展实际,多管齐下,积极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其措施包括: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师自我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良性互动,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学术氛围;构建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