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后“,教教材”“与用教材”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知识复制的样本与原件,并严格规定了教与学的疆界。因此,在教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束手束脚的。在“用教材”中,教材回归它的工具性本质,成为教师手中的利器,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起点引领学生去探索教材内、外的各类知识。因此,在用教材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开放与自由的“。用教材”的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那么,如何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关键是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本期五篇文章,以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据,对活用教材有生动、鲜活的阐述,为我们勾勒出活用教材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从教育实际出发,确立教师对教材分析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主动分析教材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新教材改革的今天,更需要老师对教材有更新的认识。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分析教材呢?  相似文献   

3.
<正>习题是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而忽视对教材习题的研究.事实上,教材习题,虽然只是一个载体,但却为有效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那么,怎样发挥课本习题的教学价值,如何对课本习题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这是教师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教师能够运用"放大镜",将一些习题"小题大做",就能有效开发习题中蕴藏着的巨大教学资  相似文献   

4.
<正>时下,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宠儿",特别是"一例到底""一例多用"更是被广大一线教师推崇备至。于是,我们总是忙于通过网络、报刊、教辅资料等搜集素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以达到教好教材的目标。当然,这些做法无可厚非,所获取的教学资源值得肯定。只是,当我们每次"众里寻他千百度"时,可曾"蓦然回首"发现,教材仍是主要的教学资源。现行思想政治教材由正文、辅助文和每单元后的综合探究组成,其中的探究活动(教材的情境)、知识原理、辅助材料等,都是可贵的资源。如何开发教材资源,让课堂绽放精彩?一、选编教材情境,使教学更简约  相似文献   

5.
教材应是课程的载体,是组织教学活动的蓝本,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工具,教师必需尊重教材,更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注重教材资源的深度开发.从教材问题资源、案例资源、格言资源等角度,谈思想品德课教材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慧前 《考试周刊》2014,(40):16-16
正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它是指教师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合理构建结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及积累,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资源价值。那么,应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一、立足文本,挖掘教材资源什么是教材资源?狭义而言,包括教科书和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广义而言,包括工具书、教师的教案及学生的学案等内容资源。诚然,教材资源自身的丰富内容为教学的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单元来编排的,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更具挑战性。老师不仅要考虑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还要全面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价值如何实现,各篇课文如何互为资源、互相补充,并适当拓展教材,使单元主题更凸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教材,主要是向读者系统地介绍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有关的应用。但对于一本好教材的要求却绝不止于此。教师教学生,教什么?怎样教?学生要学,学什么?如何更有效地学?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一本好的教材也不应局限于叙述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知识是怎样得来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利用与捕捉各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合理开发教材的资源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虽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仍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不能机械地再现数学教材,被动地适应数学教材,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使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自觉地用新的理念认识教材.做到既尊重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保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领会和把握教材呢?笔者尝试着从以下方面着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文本.笔者在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发现新教材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文本体现,它的结构比老教材更科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生活,特别是教材中那一幅幅色彩亮丽、生动活泼、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主题图,更是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是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下面就如何挖掘主题图资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越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经验世界,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更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阅读情境呢?一、走进生活,开发利用生活中的阅读资源  相似文献   

13.
《华章》2006,(8)
正如许多人理解的那样,“开发课程资源”确实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也是学校校长和教师课程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课程资源对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何意义?为什么要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如何处理学校所开发的课程资源与教材的关系?如何评判课程资源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这些问题在热火朝天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当下,应给予认真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田才千 《教学随笔》2013,(12):15+84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编者教学理念的物化。解读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用活教材是现代课程的新要求。我们要透过教材,读她、赏她、品她,更重要的是张扬教材的个性,激活儿童体验,赋教材于生命。让文本与学生、老师展开对"话",让文本的作者、编者、教者、学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使她们的生命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教材、教师用书、音像资料、网络……是可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那么,听课的老师是课堂教学资源吗?请看小学思想品德《学会礼貌用语》一课教学案例片断。  相似文献   

16.
青岛版教材落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构筑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使得教师必须动脑筋收集材料丰富的教学活动。科学学习应以探究为核心,学生的学习更是经历过程而并非硬学书本。探究活动的载体便是适合学生可探究的资源,教师不仅要用好科学教材,更要以教材为依托创造性地整合身边的科学课程资源,以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7.
余六妹 《学子》2014,(9):10
正在给学生"减负"的教育大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如何用好教材,让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深究的。任何教材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教材能否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主要决定于教师是否"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好教材",只有教师才能真正演绎出教材的精彩。有句话说: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吗?教材只是一种文本、一种工具。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改编、丰富、重组、调整、超越教材,使教材能更充分、更有效地为教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课程实施需要更广泛的教育资源,教师已不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实践者,更应该是开发者和研究者。纵观当前幼儿园,课程资源利用较多的是教材、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而对幼儿园内的小主人群体——幼儿资源的利用还是比较少。殊不知,幼儿本身就是教育资源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拓展教育资源的利用途径使之更多元更丰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做个善于“采撷”的有心人,时刻关注教学过程,关注活动中的幼儿,并将这种关注放在心上。当我们的教师…  相似文献   

19.
王林 《湖南教育》2013,(2):27-28
我不是一线的语文教师。我的专业是儿童文学,职业是教材编写者。由于职业的关系,我经常有机会进入到小学语文课堂。在这些课堂中,我感佩于教师的敬业与专业,同时也有深深的迷惑:我们的语文课堂为什么如此沉闷?有没有一种可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快乐、更有效、更真实、更开阔?听过无数节课后,我总结出小学语文阅读课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如何构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挖掘教材,成就精彩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虽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仍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不能机械地再现数学教材,被动地适应数学教材,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更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