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建立数学模型并实证检验了集群内部竞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集群企业内部竞争对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之间展开创新竞赛,进而使得每个企业增加了创新投入强度;但是竞争的加剧也使得每个集群企业的利润下降,导致用于创新的资源减少;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竞争对技术创新产生了一种倒U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集群的嵌入性是影响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但是何种强度的嵌入性更利于集群创新,学术界尚未有定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企业创新的知识基础来源于企业的"学习空间",知识深度和知识宽度是学习空间的两个维度,与集群内部的交流增加了知识深度,与集群外部企业的联系增加了知识的宽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研究了集群内部网络的嵌入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集群内部的强嵌入性对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集群内部强嵌入性一方面增加了知识深度进而促进了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降低了知识宽度进而阻碍了技术创新。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
杨皎平  侯楠  徐雷 《科研管理》2015,36(6):68-74
文章以集群企业间竞争程度为调节变量,以创新协同效应和创新抑制效应为中介变量剖析了知识溢出对集群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数理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一方面知识溢出促进了集群的创新协同从而对创新具有正效应,另一方面知识溢出具有创新抑制效应从而对集群创新具有负效应,集群企业间竞争程度负向调节了知识溢出的创新协同效应,正向调节了知识溢出的创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网络特征即网络关系强度入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其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网络关系强度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关系强度通过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产生的影响大于不通过中介变量产生的直接影响;网络关系强度是影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四个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网络结构下的产业集群若能通过提高互惠性,扩大合作交流范围和增加接触的机会来加强网络关系强度,将能更好地提升其整体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西安通讯装备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集群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提高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波 《软科学》2011,25(11):19-23
以陶瓷产业集群为例,对产业集群内部特征与集群的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广东佛山、四川夹江、福建晋江、山东淄博陶瓷集群的412份调研问卷为研究样本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集群的协同性和支持性对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三维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的集聚性对集群的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集群的生态绩效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回顾《高等学校“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以来高校科技战线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深入研讨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机遇,部署高校科技战线重点工作,教育部于3月29日在武汉召开2013年高校科技工作会议.王延觉司长代表教育部科技司向会议作工作报告,本刊刊登报告全文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产业集群中竞争与合作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从集聚中获益,然而企业在产业中集聚也从一定程度上容易形成恶性竞争等不良企业行为.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现代产业集群中的企业竞争与合作行为,指出群内企业在良性和稳定的集群内部环境中可以承受一定的外部环境的冲击,企业个体要想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必须转变理念,从长远的视角考虑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才能最终达到竞争和合作的均衡,从而使该产业集群整体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过程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于集群创新网络的演进,探讨我国集群创新过程的网络化问题。在基本假设基础上,选取杭州、富阳、宁波和温州等六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集群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证提炼出七个网络主要结点因素,并借助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0.0),对来自不同产业集群的76家企业的信息进行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以寻找影响集群网络化创新过程的关键网络影响因素,验证集群创新网络化程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产业集群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产业集群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发现产业集群并不是本质上形成企业创新绩效的充分有效条件。深入探讨了集群创新机制中的其他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合争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竞争优势上看,产业集群的主要优势在于资源的聚集效应和协同效应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专业化分工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和集群内价值链网络协同优势。本文通过对集群企业间合争机制的博弈分析,从理论上说明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是以企业间独特的合争机制为基础,这种合争机制既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同时又有利于互动式学习和技术扩散,它将原本孤立、松散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了起来,从而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集群内可以获得比集群外更多的竞争优势.对于企业而言,这种竞争优势的获得表现为企业获得的超额利润;对于产业集群整体而言,这种集群的超额收益表现为集群剩余.这种集群剩余的获得又可以归结为企业加入集群的利益动机,成为集群形成发展的一个物质基础.通过对沈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的集群剩余研究,分析了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集群剩余的存在,而不同程度的集群剩余又成为了集群内企业相互合作的隐性契约关系的基础.此外,还可以利用集群剩余对集群内企业进行规制,进行集群治理.  相似文献   

13.
外包与产业集群相比,在形成机理和竞争优势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通过对外包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比较分析,来探索如何利用外包的竞争优势,补充、促进和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合作创新的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作创新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提升到更大的群体之间,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推动企业技术的联合开发,增加合作双方的经济收益,改善企业集群的创新环境。研究表明,合作创新是集群企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生态位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概念,对于研究集群企业的竞争关系,以及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从生态位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生态位的概念及相关指标,并分析了生态位重叠与竞争的关系,还列举了基于生态位的企业竞争战略,以及在不同情况下集群企业如何进行生态位选择。最后论述了企业在集群演化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生态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集群创新网络的成员、联系、结构和功能,讨论网络结构变量对集群内部企业创新能力和绩效的影响,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所嵌入的网络的密度、联系强度、互惠性、稳定性、居间性和资源丰富程度等因素都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着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出现,它们是否能促进东道国企业的发展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在对苏州集群企业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所提出的概念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企业的吸收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溢出效应的发生,并且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品牌经济时代,集群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集群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理想举措。分析集群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能够协助集群品牌建设主体有效获取和提升集群品牌竞争力。立足集群内企业,构建了区域政府、行业协(商)会、个体品牌投入对集群品牌竞争力的作用模型,并实证得出政府平台服务、行业协(商)会的协调服务、个体品牌价值和管理对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三者间的协同互动发挥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由于其特殊的空间组织形态,推动企业间的联系,加强社会资本的积累,进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本文创新性地提出纵向、横向、斜向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基于产业集群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各个维度特征不尽相同的视角,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会呈现较大差距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实证结果显示:在形成期,只有纵向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成长期,纵向社会资本、横向社会资本和斜向社会资本均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强;成熟期,横向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表现出负相关,纵向社会资本和斜向社会资本仍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性减弱。  相似文献   

20.
已有产业集群相关研究大多关注企业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学习,忽视了对于集群企业内部知识管理过程和行为的探讨。基于知识管理视角,提出了知识存储惯例的概念,对产业集群企业内部的知识存储行为进行系统刻画,进而探讨知识存储惯例强度和知识存储惯例多样性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问卷调查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知识存储惯例强度和知识存储惯例多样性对产业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