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合计水量0.97×10^8m^3。对于初始水权分配与现实水资源分配两种不同分配方案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促使水资源分配从理论公平走向现实公平。这种思路的提出,对于调整内陆河流域现有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实现水权分配由不公平到公平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桥梁,对于解决我国其他流域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学涛  石敏俊  马国霞 《资源科学》2008,30(8):1147-1154
干旱内陆河流域因缺水而引起的流域下游生态退化及社会矛盾引起全社会广泛重视,而现状水资源分配的优先权体系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制度和产权经济学层面提出以“虚拟的”初始水权概念为媒介,在此基础上建立水权交易的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目前内陆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流域自汉代以来分水规则的变化获得经验启示,初始水权分配应该按照公平性、稳定性要求,并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据此提出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初始产权分配宜以农业人口比例为基础,并发现中游凉州区对下游民勤县地表水资源的侵占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2005年的情况计算,中游凉州区多占下游民勤县水权份额15.15%,合计水量0.97×108m3。对于初始水权分配与现实水资源分配两种不同分配方案之间的差距,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来解决,促使水资源分配从理论公平走向现实公平。这种思路的提出,对于调整内陆河流域现有的水资源分配格局、实现水权分配由不公平到公平之间的转换提供了桥梁,对于解决我国其他流域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丹 《软科学》2012,26(5):71-75,80
将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作为初始水权配置对象,在构建面向区域的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剖析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内涵与特征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及协调发展角度,确定初始水权配置系统的发展目标,提出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通过构建各分配原则下的目标满意度函数,建立初始水权配置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流域内各行政区域初始水权的合理配置。并结合大凌河流域进行案例分析,将模型配置结果与水利部批复的大凌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张丽娜  吴凤平  贾鹏 《资源科学》2014,36(11):2240-2247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问题与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的崭新思路。明晰流域初始水权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支撑,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理论与实践必须适应这一制度的要求。面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约束,本文结合国内外初始水权配置相关研究进展的系统梳理,在提出相关概念及剖析其内涵的基础上,以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纳污量控制为基准,构建基于耦合视角的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方法与理论框架,具体思路如下:1针对省区初始水权配置子系统,基于量质耦合获得流域内不同省区的初始水权量;2针对政府预留水量配给子系统,基于供需双侧耦合确定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3为保障两个子系统协调发展,建立基于耦合协调性判别准则的循环耦合模型,获得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推荐方案,并详细阐述该研究框架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其之间的工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在国外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开始了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研究。排污权初始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初期,无偿分配是排污权初始分配的主要方式。我国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以行政管辖区为排污权交易的主体,可以降低大流域内排污权交易成本,据此认为在大流域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可以以行政管辖区为主体。提出按需分配法、改进的同比例削减法、排污绩效法、综合法、环境容量法等5种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各流域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时,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在淮河流域当前发展阶段,应主要采用综合法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是黄河水沙关系调节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水权制度建设框架,回顾了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完善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建议。黄河流域是中国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典范,通过自发和问题驱动机制,流域制定了水量分配方案、开展了水量调度、探索了水权转换和进行了水权明晰。但流域水权制度建设没有完成,存在用水计划没有灵活性、用户没有选择性、交易没有市场以及调度取代取水许可管理等问题。同时,水权制度还面临40年来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水资源量、用水结构和水沙关系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建议黄河流域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生态和环境水权、构建水权交易机制、转变机构职能和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监测、计量和管理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7.
一种区域水资源初始产权配置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前国内外研究仅限于探讨流域初始水权的定义及分配的基本原则,但缺乏可操作的量化模式.本文在分析初始水权优先性的基础上,认为在优先配置生活用水、生态用水前提下,生产用水的配置从国际水法中有关公平利用共享水资源的条款出发,筛选出人口、耕地面积汇水面积、产水量、现状用水量、未来需水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倒数等6项指标作为初始产权分配的可能方案,并从多人决策理论出发,构造水资源分配的满意度评价函数,同时考虑水资源系统物理条件约束,通过最优化多人满意度函数来求得水资源初始产权公平分配结果;应用所建模型对官厅水库永定河流域张家口地区水资源初始产权进行了分配,研究区总水资源量为12.5 × 108m3,生态需水为0.82×108m3,生活需水为1.14×108m3,生产需水为10.54×108m3,张家口市、宣化县、崇礼县、万全县、怀安县、怀来县、阳原县、蔚县、逐鹿县所占生产需水的比例分别为3.4%、10.1%、5.1%、5.9%、7.6%、10.1%、3.4%、19.4%、17.7%.分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公平、可操作性强、符合水文实际的特点,可为初始水权谈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中强弱势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萍  吴凤平  周晔 《软科学》2011,25(7):11-15
将流域中的区域分成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建立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群体的复制动态和演化稳定策略,演化博弈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两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存在唯一的演化稳定策略:强势群体选择"放弃水权量q"策略,而弱势群体为了防止强势群体改变策略,必须总是选择"引发冲突"策略。根据演化稳定策略调整各区域的水权,可以有效化解初始水权分配中强弱势群体间的冲突,从而构造和谐有序的用水环境。提出从政策倾斜、经济补偿和生态补偿三方面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初始水权分配中的主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妍  郑丕谔 《软科学》2008,22(2):91-93
通过对初始水权分配一般模式的研究,针对现有的两个水权分配机制,提出初始水权分配是一个以集中机制为主,市场机制为辅的协商过程,即一主和多从的主从对策问题。建立管理部门为主者、用户为从者且相互独立的初始水权分配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满意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流域水资源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流域水资源分配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流域水量分配的主客体,阐述流域水量分配与相关水资源管理政策的相互关系。总结分析目前我国现有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特点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权、责、利相统一作为流域水量分配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建议流域分配水量中应扣除地下水袭夺地表水量,合理调配流域地表地下水。通过引入用水存量和用水增量概念,提出以存量体现公平,增量体现效率的一种分水思路。针对不同分水方案的公平性、效率性,提出一种评价模式可为区域协商与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吴丹 《软科学》2013,27(4):71-75
在剖析初始排污权交互式分配机制基础上,基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即第一层次)、以及区域内不同行业之间(即第二层次)的交互协商原则,构建双层诊断优化模型,在严格控制流域允许最大排污权总量的基础上,建立流域经济社会综合效益优化函数与诊断准则,将流域初始排污权在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之间进行交互式分配,对流域内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排污量进行削减,兼顾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排污权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优化流域内各区域以及流域整体的经济效益。结合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对现有合作创新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强调了合作创新的不完全契约本质。基于不完全契约框架,分析指出,控制权配置是影响合作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融资契约的选择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还会影响到利益的分配(即控制权的配置),进而提出了将融资契约选择与控制权配置相结合分析合作创新这一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产业间水权交易潜力及制约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姜楠  梁爽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05,27(5):90-95
对我国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揭示了我国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内在驱动因素;从用水效率和经济激励角度对三次产业在水权交易中的地位做了前瞻性的分析,前者的着眼点在于三次产业间用水效率存在差异,后者在于现有产业间水价存在价格歧视,进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可能驱动的产业间水权交易量进行了初步估算;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农业将成为产业间水权交易的潜在供应方,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与工业用水结构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考虑到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战略等因素,工业将成为未来水资源的潜在需求方;第三产业比重与生活用水的线性关系显著,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的比重增加,它将成为潜在的需求方;揭示了产业间水权交易的特征,即产业间水权交易主体的集群性、客体的差异性、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和产业间水权交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同向性等主要特征;此外,针对制约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因素从制度完善、降低交易成本和定位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产业间水权交易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反向物流外包是介于市场和层级之间的混合治理结构,外包成本包括交易费用和运作成本。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借鉴威廉姆森的启发性模型,建立了反向物流市场交易的费用效率分析框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别研究了反向物流市场交易的费用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从静态来看,专用性资产与不确定性是反向物流市场交易费用效率的主要因素,核心能力及反向物流信息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从动态角度看,信息技术的发展、"双赢"的合作竞争趋势以及二者的共同作用能够抑制静态条件下,反向物流市场交易的费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促进反向物流市场交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火电企业减排成本为基础,通过变动许可证分配方式,构造对称/垄断和不对称/寡头两个实验设置,通过比较两个实验设置中成交价、IMTE指数、成交量和交易效率的差异,分析许可证初始分配制度对电力行业碳交易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双向拍卖制度能够抑制因初始分配方式差异造成的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16.
田贵良  胡雨灿 《资源科学》2019,41(2):313-325
水权交易是治水新思路下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水权定价模型研究有助于规范和加快水权交易市场发展。区域水权和取水权两种交易模式影响范围广、社会敏感性高,是中国当前两种主要的大宗水权交易模式,市场交易中,价格机制是培育和活跃两种大宗水权市场的核心要素之一。梳理总结现有定价模型和定价机制在大宗水权交易定价中的适应性,提出水权价格是使用者对水资源生产性使用能力的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在全成本价格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水权的协商定价模型和取水权竞价模型,论证市场竞争机制对水权增值的作用机理,并以内蒙古黄河干流盟市间水权转让为例,进行定价模型的案例研究,发现该案例宜采用成本价基础上的竞价模型形成其最终交易价格,且从实证结果看,竞价模型既能保障回收水权的全成本,又能促进水权向更高效益的用途流动。最后,提出树立大宗经济性用水水权的商品属性认识、健全大宗水权的基础价格评估机制、将大宗水权交易纳入大宗商品交易体系以及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宗水权交易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住房租住制度是以住房权理论为支撑、以租者权益保护为重点并充分体现政府对个人基本人权尊重的一项制度,旨在确保弱势群体"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目标。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通过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手段给予租者充分的制度性保护,以此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打消租者"不安全"、"不稳定"的寄人篱下心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而政府仅对市场边界之外的人群提供住房保障。中国的房价之所以演变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政府对房价的宏观调控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尴尬局面,与中国现行住房制度未能有效吸收现代住房租住制度的理念不无关联。在中国住房制度未来的改革之中,准确把握现代住房权理念,确立租者权益保护法则,建立现代住房租住法律制度体系,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无疑是一种必然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