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镇居民对环境治理的边际支付意愿是社会环境偏好最为直接的度量参数,也是环境制度改革和细则政策出台的基础依据。本文使用199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选择居民环境偏好的指标度量,对影响中国城镇居民环境偏好指标的主要因素分析发现,居民收入水平、环境污染程度、地区城镇化水平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与城镇居民对环境的偏好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可作为居民优质环境支付意愿的度量基础。根据测算,若年均减少1 t工业废气排放,中国居民边际环境改进的支付意愿为0.21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处在较低的环境支付意愿水平上。本文创新性地引入环境偏好概念,使用中国各省居民对环境的信访数据作为衡量消费者对环境偏好程度的代理变量,通过测算城镇居民对环境治理的边际支付意愿,为政府进行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决策提供了可量化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构建包含经济与环境两系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碳税政策冲击、清洁型厂商技术冲击与污染型厂商技术冲击对宏观经济与环境质量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上述3种冲击均能实现社会总产出水平提高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厂商技术冲击对除自身以外的厂商产出存在抑制作用,且污染型厂商技术冲击对污染型厂商产出的促进作用大于清洁型厂商技术冲击对清洁型厂商产出的促进作用;投资对3种冲击的响应程度均大于消费的响应程度,这说明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3.
余璐  谢丁龙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06+221-306,22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4.
宁卫华 《今日科苑》2007,(24):164-16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镇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  相似文献   

5.
陈虎 《华夏星火》2005,(5):96-9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10)
以人—环境匹配理论、边界理论与需求满足理论为基础,从工作家庭边界管理的视角,将组织与人的因素同时纳入研究,探讨了组织与人的工作家庭边界管理一致性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并且为深入探究发生机制构建了以工作—家庭促进为中介的研究模型。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以745名来自不同行业、职位的员工为调查对象,分析结果表明:①相较于不匹配,个体偏好—组织供给匹配使得员工工作满意度更高;②个体偏好—组织供给匹配情况下,二者的匹配程度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③工作—家庭促进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正日益的提高,同时环境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面对逐渐恶劣的环境现状以及迫切的环境全球化趋势,人们一定要改变以往开采资源与利用环境的形式,加强环境管理,提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构建了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区2003-2008年的两型社会建设进程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对环境规制在中国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两型社会建设进展迅速,但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现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两型社会建设至关重要;(2)要促进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应该从提高环境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经济规制手段、加强对环境的舆论监督和指导、积极引导企业的自愿性环境规制行为、强化公众环境参与意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响应关系及节能减排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邵超峰  张裕芬  鞠美庭  冯银厂  刘伟 《资源科学》2008,30(12):1796-1802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趋势,探讨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能源利用强度低、结构不合理是引发区域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从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排放与大气环境质量两个方面探讨了能源消费与区域大气环境的响应关系,提出了建立社会经济目标(区域规划指标)和环境目标(城市环境质量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条件下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节约思路。同时借鉴国外节能减排措施及经验,针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建设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为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我们要进行环境监测系统的建立健全,以提高当代社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如多数发达国家一样正经历"在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之前环境随经济发展而恶化"的困境。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山东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此种两难发展模式极大威协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背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制约经济的长期增长,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品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仅靠市场机制则难以脱困。我们必须依靠政策环境规制来解决此问题。鉴于此,本文从山东省政府层面寻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对策,包括环境规制绩效,制定处理环境污染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林琳  赵树东 《科教文汇》2012,(31):203-204
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凸显,如何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成为了国际贸易领域中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从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问题的实质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在此问题上的因应之道.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住房租住制度是以住房权理论为支撑、以租者权益保护为重点并充分体现政府对个人基本人权尊重的一项制度,旨在确保弱势群体"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目标。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通过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手段给予租者充分的制度性保护,以此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打消租者"不安全"、"不稳定"的寄人篱下心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而政府仅对市场边界之外的人群提供住房保障。中国的房价之所以演变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政府对房价的宏观调控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尴尬局面,与中国现行住房制度未能有效吸收现代住房租住制度的理念不无关联。在中国住房制度未来的改革之中,准确把握现代住房权理念,确立租者权益保护法则,建立现代住房租住法律制度体系,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无疑是一种必然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润润  邓祥征  金琴  郑新奇 《资源科学》2011,33(11):2169-2174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经济增长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对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持价值。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案例区,利用1978年-2008年人均GDP与鄱阳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数据,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鄱阳湖水体TN、TP浓度随人均GDP增长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的关系具有库兹涅斯曲线(EKC曲线)特征。鄱阳湖水体中TN、TP浓度随经济增长而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转折点分别位于人均GDP为8600元/人、7400元/人(以1977年为基期计算)时。目前,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与环境政策的影响,鄱阳湖流域的氮磷排放量已出现下降趋势,但为保持鄱阳湖水质的持续改善,鄱阳湖流域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控制氮磷排放,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现实要求,并充分体现了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对当前大学生创业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毕业即创业意愿不强、受经济利益驱动明显、社会责任感淡薄、创业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软系统方法论问世以来,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它在处理复杂社会问题方面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介绍软系统方法论的基础上,分析软系统方法论应用于数字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价领域的缘由和意义,并根据软系统方法论的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价策略对数字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价这一活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口因素与新疆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冬  原新 《软科学》2008,22(1):101-104
面对人口激增、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受阻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适度的人口规模、适宜的人口密度、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新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冲突的最佳途径,必将成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张然 《科教文汇》2013,(20):40-40,43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先行者,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而且体现了一个国家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创业教育成为了每一所高校亟待需要补充提高的课程教育。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进行分析,以期给各大高校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数字鸿沟的本质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等导致的"社会鸿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the digital divide problem figur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ly and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seriously.In order to close the digital divide fundamentally,it's necessary to anatomize its essence.Digital divide is essentially a comprehensive gap which consists of factors in the technical,economic,knowledge and social aspects.In technical aspect,it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agents to get access to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and it's the "technological gap" which appears in the popularization process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n economic aspect,it reflects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inequality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polarization of poor and rich in the information age,and it's the "economic gap" which appear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in the information age.In knowledge aspect,it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to us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o obtain and utilize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is the "knowledge gap" which appears in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process by information agents.In social aspect,it reflects the stratum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and is the "social gap" caused by the ine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本文从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外向性、人民生活水平、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与环境七个方面来比较四大区域之间存在的异同点。针对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指明未来十二五期间四大区域的发展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东部地区国际竞争力;培育中部核心城市带,建设大型生产中心和物流中心;继续完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东北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