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1992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从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心理认同三个维度考量了他们对自我“市民”身份的认同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以追求自我在城市的发展为务工动机,他们的乡土记忆模糊,渴望融入城市,对自我“市民”的认同感较低。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陆阳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7):109-110,113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农民工替代了老一代的农民工,并成为了农民工的主力军。然而,城市社会新场域和农村乡土经历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的困境,他们困惑自己的身份地位。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自助活动,把它运用于农民工实践活动中,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正确的认识自我,摆脱自我认同困境。通过以专业的社会工作视角来分析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探索出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职业动机、职业理想、职业角色认同、职业价值观、职业适应性、职业选择、职业满意感等方面入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心理特点,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丰富职业心理学理论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为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高低对中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传统农民工高,有较强烈的培训意愿,他们对培训所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他们是否参加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适应形势上的变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内容、模式也必须随着职业、技术的发展新趋势及培训对象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5.
淦未宇  刘伟 《软科学》2012,26(9):80-83
借鉴行为经济学理论思想,从社会偏好视角构建模型揭示了组织信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激励效应与实现机理。研究表明:(1)不同于其父辈"打工挣钱"的简单物质诉求,新生代农民工还具有强烈的认同、尊重与信任等社会偏好需求;(2)组织信任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显著的物质激励替代效应;(3)作业进程和结果监控难度越大的工作岗位,则组织给予农民工的信任强度应该越高。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和人际吸引理论,利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职业发展指导和社会心理指导对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倾向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深层次相似性在指导关系与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倾向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帮俊  杨东涛 《软科学》2014,(1):106-109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量表调查方式,对组织认同、工作嵌入及其对工作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中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对工作嵌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的匹配维度在组织认同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职业认同",就是高校辅导员本身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这种认同程度对辅导员职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辅导员自身、学生、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问题,造成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因此,要从加强教育、不断学习、优化工作环境、建立科学考评制度等几个方面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刘金燕 《科技风》2014,(13):231-231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力低"三高一低"的特征。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不再亦工亦农,而是纯粹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在我国当前城乡二元体制下,现有法律制度和社会背景使得这个群体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种种困境而无法应对,最后导致其违法犯罪。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内部动机理论,引入调节焦点和工作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探究职业认同在个体层面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通过SPSS和Mplus8.0对56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职业认同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职业价值认同的影响大于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认同.调节焦点和工作投入在上述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两者构成的中介链起到了链式中介作用.高职业认同感的研发人员更易产生促进型调节焦点,增加工作投入,研发人员创新绩效更高;反之,低职业认同感的研发人员更易产生防御型调节焦点并减少自己的工作投入,创新绩效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包括文化形式认同、文化规范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三个层次。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对于文化认同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发展心理学的个体发展观、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跨文化心理学的文化适应观以及政治心理学领域的意识形态观。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表现为群际分化与多元化、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回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强化、现代性色彩及全球化意识相伴随。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健全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双文化认同整合、凸显"中国人"的身份角色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认同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创造的虚拟环境使自我有了多重身份,很容易产生自我认同危机。这种危机带来自我同一性的消解、自我的社会角色归属感的匮乏和自我价值的丧失。网络技术引发的虚拟自我认同危机,对自我伦理的建构提出了迫切要求,有必要从自我选择、自我节制、虚实协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库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由他划时代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产生出来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一方面,库恩自认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不可通约性",但这一点遭到多方非议。另一方面,当他被认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强纲领的思想先驱时,他却拒绝承认SSK的主张;他在学术上的同路人少得可怜,与他在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完全不成比例。库恩从登上学术舞台开始,就遭到不同程度的误解,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矛盾的库恩形象,他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影响他的思想形成的几大事件,从"误解"与"被误解"的角度来阐释库恩的心路历程。我们的目的不是"去魅",更不想树立新的偶像,而是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库恩。  相似文献   

14.
茅丽莎 《科教文汇》2014,(13):97-99
无论是华裔导演王颖还是华裔作家雷庭招均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于处在美国主流文化边缘视角下的美籍华裔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的热切关注,并采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展现着对于中美文化冲突这一主题的热衷。与其他著名的华裔作品不同,《饮碗茶》敢于直面唐人街现实,以“家丑外扬”式的揭露来力图真实地再现唐人街生活,这一重要社会转型期的千姿百态,深入剖析作品中深刻思想和蕴含的艺术魅力。本文试图从影片细节入手,结合小说文本来探析作品中的主题呈现,并运用英国文化学家斯图加特窑霍尔关于文化身份的理论,深入探究主人公的文化认同进程。  相似文献   

15.
孙频捷 《科教文汇》2011,(21):207-208
农转非作为身份属性的变迁,是认同建构的开始。以往的许多研究将这种身份认同的转变路径预设为"市民化",而将农转非居民对此路径的偏离作为认同建构失败的案例。而对上海市郊某地的研究发现,"市民化"并非是其唯一路径,当地居民的认同呈现出鲜明的地方性与独特性。笔者将他们围绕自己生活的地域属性,建构身份认同的方式称为"属地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以高科技为核心支撑的计算机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由于其革命性的技术手段,越来越成为影响甚至左右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性力量,在其提供的语境世界中,技术化的传媒提供了以集体记忆名义出现的日常生活的规则、共同生活的准则以及淹没在同一性中的文化诉求,其结果便是日常生活越来越具有制度化、共同性和文化认同性的变革特征。  相似文献   

17.
Establishing the microfoundations of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requires closer scrutiny of a key actor contributing to this phenomenon—the university scientist. We investigate the sense-making that scientists engage in as part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postulate that this process involves a potential modification in their role identity. We analyzed more than 70 h of interview data at a premier U.S.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 We observe that scientists invoke rationales for involvement that are congruent with their academic role identity. They typically adopt a hybrid role identity that comprises a focal academic self and a secondary commercial persona. We delineate two mechanisms – delegating and buffering – that these individuals deploy to facilitate such salience in their hybrid role identity. Overall, these patterns suggest that university scientists take active steps to preserve their academic role identity even as they participate in technology transfer. Our findings clarify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underlying scientist involvement in commercialization activity, and offer fresh insights to the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science policy and role identity literatures.  相似文献   

18.
学术创业企业的成长伴随着从科研网络向产业网络的跨越,为了解析其成长机理,本文以中美两国共14个学术创业案例为依据,从“社会网络—合法性”视角分析企业网络的动态演化,并着重探讨了各阶段合法性约束的种类、身份转化劣势的作用机制以及合法性策略选择的情境条件。研究发现:(1)学术创业者在创业者存在身份转换劣势,并给企业带来合法性约束。(2)根据网络边界跨越方式的不同,创业者建立合法性的策略可分为直驱型策略和迂回型策略。(3)合法性策略的选择受到企业所在网络的多样性和自身技术新颖性的影响。基于学术创业的特殊情境,论文提出身份转换劣势的概念,并为企业成长理论和合法性理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EHA)探讨导师身份等因素对我国科研人员职业成长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导师行政地位对晋升正高职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导师学术地位未能对晋升副高、正高职称产生显著影响;导师身份类型为双高型和高低兼具型的科研人员比导师身份为双低型的科研人员晋升正高职称更快,即导师身份类型层次越高,科研人员晋升正高职称速度越快。此外,研究结果还发现,科研能力是实现科研职称晋升的基础因素和必要条件,在985高校工作延缓了晋升正高职称速度,具有博士后经历有利于晋升正高职称,男性科研人员更容易实现职称晋升。  相似文献   

20.
庄敏 《科教文汇》2012,(10):72-74
本文由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对两件刑事案件的审判切入,论述了在俄罗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弑父时代中,逆子弑父与主体成长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为1861年之后的俄罗斯人民所设想的自救途径,即认同被父辈遗弃的俄罗斯文化传统,通过皈依传统而完成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