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武》课文,(《高中语文》第三册)开头处,“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课文注云;“苏武的父亲苏建立过功,苏武兄弟三人……都因此做了护卫皇帝的武官。任,用。……”前面两句,意译原文,尚无不可,后面“任,用。”这一解释,实未能完全解出这里“任”的含义,且易引起误解,以为是指苏武的“父”被任用。实则“任子”系汉代一种制度,“任子令者,……吏二千石以上视  相似文献   

2.
秦通南越_新道_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为了巩固统一,先后开辟了从首都咸阳通往各地的道路.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开始修筑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汉书·贾山传》)三十五年(前212年),开始修筑九原直道,“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史记·秦始皇本纪》)从关中通西南夷,“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西南夷列传》)至于秦与岭外的南越的交通,则有“新道”.《史记·南越尉佗列传》云:“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这里所说的“新道”,据索隐引证乃“秦所通越道”.任嚣死,“佗即绝秦所开新道,聚兵自守.”(《通典》卷一八八《边防四·岭南序略》)顾祖禹认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才征发治狱吏不直者“筑南越地”.(《读  相似文献   

3.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天文》有云:“物以三成,音以五立,三与五如八,故卵生者八窍。律之初生也,写凤之音,故音以八生。”范宁《集释》:“《吕氏春秋·五月纪》曰:‘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陯之阴,取竹于嶰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次日“含少”。次(淡按:“次曰”或作“次日”。今从毕氏校刊《吕览》据《说苑》定作“曰”。)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此引有疏误,故略辩之。范引《吕氏春秋》文,在《仲夏纪》之《古乐》篇,作“吹曰舍少”云云。《吕览》此段文,…  相似文献   

5.
请看病句: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 “谗”的主语是“上官大夫”,双引号内的两句话是上官大夫在楚怀王面前“谗”屈平的内容。如果是上官大夫直接引屈平的话来抵毁屈平,那么,“以为”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汉语中,“谓P曰”“言于P曰”都是“对P讲(说)”的意思。“谓P曰”适用范围很广,“言于P曰”却有着特定的运用范围。例如: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言于P曰”是平民(赵括的母亲)对君主(赵王)进言。下面几个句子也是类似情况:①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史记·孔子世家》)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战国策,燕策一》)再如: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史记·伍…  相似文献   

7.
门荫制在秦初已露端倪,西汉时逐渐制度化(时称任子制,东汉仍沿用任子制度)。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门阀士族政权,形成了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被门阀士族所操纵。隋代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首开科举制,门荫并未废除。到了唐代,门荫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较前代更加完备。今笔者不揣浅陋,就有关典籍记载,试对唐代门荫制实施的概况作初步探讨。一、唐代门荫制概略唐制,入仕先要叙防。关于门荫入仕者的叙防,有明确规定。《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制下》(《唐会要》卷81、《旧唐书>卷42《职宫一》同)云: 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从八品下。  相似文献   

8.
《说听》是明人撰辑的一部记载奇闻异事的笔记小说集。关于它的作者,历来有4种不同的署名:一曰“陆延枝”。见《烟霞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及《吴县志·艺文考》等。二曰“陆粲子”。见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三曰“陆粲”。见刊印于民国四年的《说库》本。四曰“陆廷枝”。见《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相似文献   

9.
“所”在古汉语中具有多种语法功能。现就初中语文古文中的例句浅说如下:一“所”用作名词。相当于“处所”、“地方”。例如: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司马迁《陈涉世家》)2.持童抵主人所。(柳宗元《童区寄传》)3.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4.予观弈于友人所(钱大昕《弈喻》)5.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干宝《宋定伯捉鬼》)  相似文献   

10.
馀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此句中的“奇服”之“服”,有的注本同文相训,如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以下简称《章句》)注:“奇服,好服也。”南宋朱熹《楚辞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曰:“奇服,奇伟之服。”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下简称《山带阁注》)曰:“奇服,与世殊  相似文献   

11.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列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  相似文献   

12.
阅读、学习古代诗文,有时还要遇到对年令的称呼的问题。比如潘岳的《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文中的“弱冠”、“知命之年”怎样理解呢?这就需要知晓古代对年令的称呼。“弱冠”即“弱冠之年”古代当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后来就用“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令。《礼记·曲礼上》说:“二十曰弱冠。”但是,女子二十岁左右的年令,却不称“弱冠”,而称做“及笄”或“笄年”。这是因为古代女子到成年时就可以盘发插笄了。笄(ji)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因此,女子成年时就叫  相似文献   

13.
杜甫有《古柏行》诗,写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孔明庙前的老柏树。其中有两句是: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北宋有名的科学家沈括(存中)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异议:“四十围乃是径(直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而《鏖史》《湘素杂记》的作者偏要为杜甫辩护。《鏖史》曰:“今人以两手指合而环之,适周一尺,杜诗四十围,是大四丈。沈存中谓径七尺,不知何法以准之.”《湘素杂记》曰:“存中性机警,善九章算术,独于此为误何也?古制以围三径一,四十围即百二  相似文献   

14.
文言中与“说”近义的词很多,这里仅将使用频繁、且易造成混乱的几个词予以分析比较,以期得到一点较为明晰的认识。一,曰。相当于现代的“说”,还可表“叫做”.如:① ,“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②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曰能”即“说(他)能干”《教参》解作“为,是”,殊属不妥。“曰谢庄”即“叫”谢  相似文献   

15.
三、衣饰、器用类1、表(表里、表面、地表、外表、仪表、表情、表率、表彰、表亲、表白、表记表表、表章等) 表,古文作“(?)”。《说文解字》云:“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段玉裁《注》曰:“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为什么“衣之在外者”称“表”?段玉裁又于“裘”字条下《注》曰:“裘之制毛在外,故象毛。”可见,《说文》所训  相似文献   

16.
一《说文解字》(以下简作《说文》)在释义、析形、注音时常用“一曰”别为一说。关于《说文》中的“一曰”,段玉裁云:“凡义有两歧者出一曰之例。”①又云:“凡一曰有言义者、有言形者、有言声者。”②我们觉得段氏所言,尚嫌未尽。本文试就“一曰”在《说文》释字体例中的功用陈述个人浅见,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二  相似文献   

17.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其中有一段主客对话的内容: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试验修订本高语一册63页)“问之客曰”四字,原必修本作“问之”,估计是版本有异。近翻阅诸祖狄《战国策集注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其上册507页  相似文献   

18.
迂公弈棋     
迂公与卫隐君弈,卫着白子,公大败,积死子如山,枰中一望浩白。公痛懊曰:“老子命蹇,拈着黑棋。”(明·张夷令《迂仙别记》)  相似文献   

19.
:(1)(木忝)(拨火棍)有栝、栖异体,“栝”并非如段玉裁所说由“栖”转写致误。(2)唐代韵书(木忝)或掭,“扌”乃“木”之讹。(3)(木忝)之释义,《说文》曰炊灶木,《切韵》一系音书曰火杖,《玉篇》曰木杖,名殊而物一。台湾编《中文大辞典》将炊灶木与木杖分列为两个义项,是承《广韵》、《集韵》之误。  相似文献   

20.
初五册《隆中对》和高一册《亦壁之战》有“挟天子以令诸候”和“挟天子以征四方”的话,一般的古文选本和教参资料均将“挟天子”一语释为“挟制天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缩印本691页)亦云:“夹持,……引申为挟制。见‘挟天子以令诸候’。”在“挟天子以令诸候”条下注云:“挟持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同上,692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