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在经费保障、质量、管理体制、结构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方面,和一些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不断地加强学科专业、人文社科类高校以及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并要适当的加大经费投资、完善教育制度以及创新教育理念,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强国以及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加快经济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本文重点分析了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主要特征以及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如何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在明确了高等教育强国与经济强国之间的互动关系的之后,本文首先界定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描述高等教育强国的特征,提出了一个按照保证充足经费投入、构建合理高教体系、创新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建设高水平大学、提高创新能力这样一个优先层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要求,同时也是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自主创新是其灵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加大政府对科研创新的经费投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大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汇聚一堂,总结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步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功能优势,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助力。与会领导和专家普遍认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应深刻认识教育强国核心要义,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为抓手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全面理解教育强国时代特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准确把握高等教育使命方向,助力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在分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性的基础上,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切实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引进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进一步健全高校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时代的呼唤,“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世界上高等教育强国的特征,从科研创新、办学理念、国际合作、办学经费及学科师资的优势等方面阐述了高水平大学对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和推动作用,并指出了我国目前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在分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性的基础上,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切实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引进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进一步健全高校管理体制机制、努力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9.
阿特巴赫教授谈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阿特巴赫认为,中国有可能也有必要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为此,中国政府需要培育高校学术文化,鼓励高校自主创新,加强高校人力资源建设,坚持对一流大学的投入和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作为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美国高校奉行的学术自由、竞争意识和服务精神对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而美国高等教育过于商业化与市场化的负面教训则是中国需要加以警惕的.然而,对中国建设高等强国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应尊重自己的高等教育文化和环境,不能简单地照搬欧美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强国目标下的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水平、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要站在全局看教育,立足教育谋划全局,在把握演变规律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体系建构、内涵提升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扎实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归纳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以及战略意义,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政府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为老牌的高等教育强国,一直在高等教育改革上不断探索。尤其是自1995年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以来,英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文章从高校、学生、教师、经费等方面,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发展情况,并指出,高等教育强国既是一个规模的概念,也是一个质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我国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等情况的出现,高等教育面临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求,需要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建立对大学的淘汰机制、大学要尽快适应人类文明社会转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以及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理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多方面入手,共同努力,助力我国早日建成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法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借助《科研规划法》等法律的制定,以制定高等教育战略与国家研究战略、出台有关学生培养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数字化未来校园建设等措施,希望以此逐步提升法国在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中的地位。法国的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在顶层设计上可以通过制定高等教育战略,明确和强化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导向;在核心目标上应高度重视学生培养,规范和创新高校立德树人的培养过程;在资源战略上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和彰显中国大学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强国呼唤着高等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也对高等教育强国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点,而且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最根本的要求。我国的教育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强国并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的概念,更是一个质量的概念。高等教育强国是新时代下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源自私立学校,早期是典型的殖民地学院。独立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州立大学的创立、莫里尔法案的颁布、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实现四个基本阶段。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经验可概括为:政府积极作为,通过立法促进大学发展;强化实用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多元化办学,创建科学合理的高教体系;加强质量建设,创设行之有效的监控机制等四个方面。美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和经验,对我国加强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加大高校社会服务力、创建科学合理的高教体系、提高教育质量,进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颇多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经济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特别是高等教育强国。德国是全球最善于以教育、科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成功样板之一。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主要有: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科技对经济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重视以评估认证促进公平竞争和办学质量提高;高校定位准确、特色鲜明、职能稳定,重视合作办学,拥有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德国大学善于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填补资金需求缺口。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国际走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理性选择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发展取向四个层面,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现实动因.文章还指出在高等教育多样化和大众化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作为支撑,必须重视和加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任中普 《红领巾》2005,(4):113-115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已成事实.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不断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办学经费短缺等问题使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成为必然.高等教育办学多元化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认识、办学经费、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应采取提高认识、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管理等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丛生,政府财政性拨款总量不足,比例持续下降;学费收入占总经费比例持续增长,影响入学机会公平;高校贷款危机凸显,影响加剧;财政分权导致高校财政出现系统化差异。市场机制过度引发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带来大学公共性缺失,体现在高等教育财政规模不足、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遭受质疑、教育腐败、大学功能窄化。从2002年始,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政策整体取向发生转变,政府职能强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财政制度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知识经济形态以及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质量提升的吁求,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把彰显公共性作为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