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是作者长达二十多年对西南地区摇钱树资料搜集和钻研的厚积薄发之作。该书注重资料性和科学性,图文并茂,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从“考古篇”、“文化篇”、“宗教篇”三方面,对摇钱树的文化内涵作了深入的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魏翔 《文教资料》2009,(27):6-7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汉魏六朝时期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对小说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本文从汉魏六朝时期的社会习俗与小说的关系入手,探讨、揭示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习俗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魏时期的《熹平石经》是中国第一部官方刊刻的儒家典籍。紧随其后的《正始石经》也是官方主持刊刻的。两部石经在曹魏时期是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正式教科书,是我国早期的大学课本。多种因素促成了《汉魏石经》在汉魏时期的问世,它们对儒家经典的保存与传播有巨大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拓印技术的出现。石经历经汉魏两晋南北朝的动乱而被毁,出土的残石如今是珍贵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4.
汉魏时期是洛阳湖沼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该时期洛阳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湖沼共有55个,湖沼数量多,面积大,多为人工开凿,缘渠分布,注意与寺庙、园林相结合。湖沼功能多样,既可供水给城市,又可灌溉农业;既可漕运,又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可以旅游观光。对汉魏时期洛阳地区湖沼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汉魏时期洛阳的城市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湖沼资源。  相似文献   

5.
汉魏六朝石刻中的语料非常丰富,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研究六朝时期词汇的重要出土材料。本文从汉魏六朝石刻中数字缩略语的构成、词义的发展以及语用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汉魏六朝隐语文学作品存在多种类型,它们虽然隐的程度不同,却呈现出隐语的特性,在汉魏六朝时期大量出现。同时。汉魏六朝隐语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中属于地住不高、不受人重视的种美。  相似文献   

7.
摇钱树     
从前,有个人好吃懒做,把家产败光了,最后连饭都吃不上。可他宁愿饿肚皮,也懒得去干活。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种摇钱树,只要摇一摇,钱就会“哗哗”往下掉。懒汉心想:我要是找到摇钱树,这辈子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于是,他见人就打听:“你们知道摇钱树在哪儿吗?”人们被问得莫名其妙,谁也不搭理他。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臆语文学作品存在多种类型,它们虽然隐的程度不同,却呈现出隐语的特性,在汉魏六朝时期大量出现.同时,汉魏六朝隐语文学作品在传统文学中属于地位不高、不受人重视的种类.  相似文献   

9.
汉魏六朝诗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这一时期诗歌的语言,更是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对汉魏六朝时期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几条常用语词进行考释,旨在补充《汉语大词典》中失收的词义,并指出某词某义在汉魏六朝时虽已出现,但辞书引例在时间上却较晚。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魏六朝石刻语料具有鲜明特点。在经专家确认的汉魏六朝石刻中选取了1306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从语法构成和词义构成两方面探究其构成特点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既是一个时代问题,也是一个世代问题。研究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不仅要着眼于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也要探源逐流,研究两汉时期的历史状况。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两汉时期,尤其是儒学取得至尊地位以后,士人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浸染,志行高洁,少有违礼纵情的。但由于两汉政治局势的混乱,儒学一度低迷,士人的思想极端混乱,这为魏晋士人的自我认同埋下了祸根。同时,由于魏晋的政局更加无序,尤其是统治者对名教的破坏,使得魏晋士人的同一性危机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隐语文学在汉魏六朝的蓬勃发展与隐语文学创作者的心理机制、汉魏六朝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先秦隐语的发展状况又为汉魏六朝隐语文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安澜先生著《汉魏六朝韵谱》,对汉魏六朝八百余年的作品用韵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一时期的韵部概况,是研究汉魏六朝时期韵部演变的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但该书在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和不足,如谢脁之部的文字就存在诸多失校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校勘,将有助于该书之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东汉桓谭与魏晋嵇康先后提出"琴德最优"论,借琴来宣扬各自的操守,二人所论有着不同的审美背景与审美取向。汉魏文人善鼓琴,并拥有高深的琴技。他们特别重视琴,且形成了各自特殊的琴结。汉魏文人的琴结,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代表的是汉魏阶段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女诗人们在诗歌中多抒写对爱情婚姻及个人命运的关注,诗歌题材具有明显的私人性和封闭性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女诗人们当时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另外,汉魏六朝女性诗歌在题材上与其前世及后世女性诗歌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魏晋士人个体生命的飞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呈现着由情向理的发展过程,个性觉醒的最初冲动表现为聚焦生命意识,张扬个体价值,这是生命意识的核心。由此魏晋士人就以生命的本真状态去体验赤裸裸的生命:以汉末无名氏的集体喟叹——《古诗十九首》为先声,到魏晋之际则表现得更个体化,至两晋就慢慢地走向哲理化,希企通过理性思考来消融对死亡的恐惧。这样魏晋士人就以种种自觉的方式寻求着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儒学的精神超越、玄学淡释、及时行乐等。  相似文献   

17.
秦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征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商品交换显加强,都会市场呈现繁荣,以及货币流通量相对较大等三个方面。但秦汉时期新兴的地主制经济才确立不久,加之受历史、政治诸因素的制约,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有限度的,它不可能和近代的市场经济相比。  相似文献   

18.
十六国时期的“单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国时期的“单于”制度虽源于匈奴,但在结构与功能上已发生变化,实际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化涵化的结果,也是这一时期化变迁的标识之一。  相似文献   

19.
魏晋是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发展较快的历史时期。比起两汉 ,无论是纸的产量、质量或是种类 ,均有长足的发展。造纸技术的发展促成图书档案制作材料的变革 ,我国图籍的制作材料从以帛素、简牍为主过渡到普遍使用纸张 ,基本上是在魏晋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苏、李诗为伪作今已成定论,但《文选》在收录“苏、李诗”时并没有将之看成是伪诗,苏、李诗非伪作并不是萧统一个人的认识,而是汉魏六朝主流文人的共识。主要表现在:一、他们对苏、李诗拟作时没有将之看作是伪诗;二、在“以体论文”为特征的汉魏文论中,李陵诗被认为是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五言诗的滥觞。因此,被考证认为是伪作的苏、李诗,在汉魏六朝文学发展中却是以真实的苏、李诗的身份对诗歌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的。《文选》收录苏、李诗的意义在于从文章选本的角度肯定了苏、李诗对汉魏诗歌发展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