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价值的源泉唯一地来源于劳动者的活劳动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真正坚持这一观点 ,必须要解决两个理论问题 :一是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关于这一问题参见本刊1999年第11期笔者的文章) ;二是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近年来 ,有的学者以强调物化劳动(主要是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 ,认为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 ,即价值不只是由活劳动创造 ,而应该是由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的。笔者认为 ,这一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本文针对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作一理论剖析。一、物化劳动不具有与劳动力相同的性质要论…  相似文献   

2.
价值的源泉唯一地来源于劳动者的活劳动,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真正坚持这一观点,必须要解决两个理论问题:一是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关于这一问题参见本刊1999年第11期笔者的文章);二是物化劳动能否创造价值。近年来,有的学者以强调物化劳动(主要是生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出发点,认为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即价值不只是由活劳动创造,而应该是由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物化劳动与活劳动都是价值创造与价值构成中的必要条件,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价值的凝结,是新价值的栽体,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关于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方面,承认物化劳动(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构成的必要条件是正确的,但片面夸大物化劳动(生产资料)在价值创造和价值构成的作用,认为物化劳动与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正确的,但否认物化劳动(生产资料)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构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资料和劳动一样均是物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资料是劳动劳动器官的延伸,具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都能创造价值。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中是被改造的对象其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是否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关键在于传统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是否要发展,如何看待生产力在传统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造就高素质智能化劳动者的同时,产生了相适应的优质高效现代化设备和新工艺(物化劳动),它表明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支出的新变化: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脑力劳动比重增加,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创造是生产力特别高的“总体工人”活动动支出的结果。物化劳动仍是活劳动的凝结,它是在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中只能依赖活劳动转移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而是指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不生产商品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指抽象掉了劳动的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不会因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活劳动创造价值。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必要务件,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凝结和载体。  相似文献   

7.
物化劳动无论是从劳动形态、地位和作用等方面都同活劳动有严格区别,它是一种物化为价值的劳动,而不是“物质化的活劳动”。因为物化劳动既然已经物化或凝固为价值,那就失去了活劳动的特征;既然还是活劳动,那就不能说它已经物质化。把物化劳动界定为物质化的劳动,只能是把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这两个对立的范畴混淆在一起,而不能反映物化劳动的本质。把物化劳动说成是和活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是价值的源泉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是运用科技知识与方法在各个领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并且具有积极价值的新成果的活动。科技是手段,是载体;创新是目的,是结果。科技创新教育是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的,通过科技创新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生产要素价值多元论者认为 ,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都创造价值 ,特别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有人据此认为科学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有人认为“十五大”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 ,也说明了创造价值的要素不是一元 ,而是多元。本文认为马克思第一次科学解决了价值创造问题 ,认为活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今天坚持这理论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等观点的提出突出了生产要素的巨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产生了"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否也创造价值"的疑惑.另外,人们把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与第三产业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混在一起,从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廓清是非的目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创造价值;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不能用要素价值论取代它.  相似文献   

11.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决策,统一战线作为我党完成中心工作任务的重要战略策略,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促进科技创新,构建创新型国家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作用。文章从激发科技创新积极性、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创新环境等三个方面,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在构建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含义探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遗产、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具有合理的科学内核和重大理论价值的一个科学范畴.同时,在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问题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在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以及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方面展示了其蓬勃的生命力,有利于高校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探索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期适应新的时代和要求,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推上新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中及时推送相关重大科技成果,可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起到价值引领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科技前沿引入大学物理课堂是推进科学普及的有效途径.文中列举了部分实践案例,并探讨了科技前沿进课堂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坚持深度学习、团队协作可以使科技前...  相似文献   

15.
风险投资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过程,是科技成果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并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风险投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即采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创新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等,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对作者近年来指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奖作品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一些经验和有效途径:(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合适地引导学生延伸创新外沿,以多样化的手段和方法突破创新难度和高度.(2)指导教师落实全方位指导,包括决策、组织、技术及心理等,促进课外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文章最后对新时代特征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要求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任,提高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更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更深入开展校企融合的必要条件,对深化“双高”建设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构建团队、聚集资源、打造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模式调研后,对其经验和做法进行提炼和总结,阐明科研基础条件落后、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缺少有效机制保障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持续创新能力等影响该模式发展的因素,提出高职院校加大科研投入及科技人才引育力度、打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创新校企科研合作机制的建议,希望能给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石,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向传统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挑战,紧密结合实践,推进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创新,努力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