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淑英 《甘肃教育》2014,(23):40-40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由课堂的权威者、主宰者变为组织者、促进者,这样教师就要重新思考课堂管理的问题。那么,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怎样进行课堂管理呢?一、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和新课改下课堂管理方式的区别1.传统教学下的课堂管理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负主要责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在教学中,这种课堂管理方式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师生交互作用的环境,每当教师发出提问或组织课堂练习和活动时,学生总是低下头回避教师的目光,对于教师的提问和课堂活动并不积极参与。分析发现小学同年级数学课堂沉默现象源于教师提问及应答方式、教师反馈方式、教师课堂组织形式、班主任效应等多种因素,课堂沉默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取课堂录像与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量化和质化的数据研究英语口语课课堂纠错。课堂录像转写后发现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10种纠错方式,使用最多的纠错方式是"重述";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采取的纠错方式有着不同的偏好。研究结果建议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错误,课堂纠错方式应尽量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话语转化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课堂录音和访谈的方法,对普通语文教师和特级教师阅读教学课堂中提问话语转化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特级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方式、师生语言互动调整策略运用文及反馈的方式等方面,均优于普通教师课堂。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质量在课堂上起着重要作用,分析教师课堂话语现状,借助课堂观察手段等方式,对课堂教师话语进行分析与研究,恰当寻找观察点,从教师话语流畅程度,话语的量和质等方面进行有效话语的观察和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对话教学成为新授课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为揭示当前师生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对湖北省H市某高中英语教师L进行新授课课堂观察。通过对该教师英语课堂师生话语时间比例、问题设置类型和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反馈、教师提问方式和学生回答方式等维度的分析,结果表明: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权仍占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回答缺乏评价;课堂提问方式及回答方式单一。  相似文献   

7.
教师课堂管理风格指的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建立并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所形成的一种课堂管理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根据课堂管理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将教师课堂管理风格划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自流型;也有一些研究者从教师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把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分为低度控制、中度控制和高度控制。但是,无论哪种分类方式,更多的都是从教师课堂管理方式对学生学习、学业成绩、学习动机、需要、情感等方面将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行研究的,而对于影响教师课堂管理风格形成的因素及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课…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课堂导入方式,和学生喜欢的方式有差异,教师课堂练习目的,和学生的完成情况也存在差异。教师的课堂导入设计和课堂练习设计,应结合英语课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9.
“卓越课堂”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认真学习“卓越课堂”计划精神,贯彻“卓越课堂”计划要求,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本文对“卓越课堂”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进行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重庆市主城区初中教师的课堂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发现:初中教师的课堂沟通能力与课堂沟通能力各维度均处于一般水平,存在均衡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提高。初中教师的课堂沟通能力随着教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以五年为转折点;重点初中学校与一般初中学校的教师在沟通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教学科目、区域、班级人数和工作压力对初中教师的课堂沟通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培养初中教师的课堂沟通能力,培养内容要有针对性,培养方式要有灵活性,应将教师课堂沟通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中。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作为高校教学及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所有高校中具有普遍存在性。通过将10个学期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真实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教师背景特征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教师性别会对教师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女性教师的教学效果高于男性教师;教师职称与教学效果正相关,而随着教师年龄的上升,这种正相关关系会被削弱;教师年龄大小、学位高低与教学效果相关,与教师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从审视高职公共英语学科困境和教学对象现状切入,以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依据,加以理论延展使之弹性化,从而较为全面容纳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所应考量的多种元素.宏观“顺应化”改革实施中外籍教师合作的分层分类教学,优化教学效果;借重教学方法的“陌生化”手段来顺应高职生的语言习得心理诉求,增强其语言习得参与感与专业认同感.微观“顺应化”改革主要关注体现语言结构顺应的课堂语用策略以填补师生交际中的语言空白;探讨教师在课堂交际中通过选择授课语言构建目标课堂身份,减轻学生语言学习焦虑;分析教学内容选取过程中,在潜意识中学生进行交际的语言顺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言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育教学的效率。要重视对师范生语言素质的培养,而语言素质又是在语言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的。师范生语言素质培养的实践环节主要表现在:课堂实践环节、课外活动环节、专业见习环节、专业试讲环节和顶岗实习环节。  相似文献   

14.
因材施教与外语教学中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师发现不管何种外语教材和教学理论,都难以完全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具体目标和水平出发,在学习者的期待与教师的判断间寻找折衷,或许是个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三位一体"的ESP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SP师资一直以来是制约我国ESP教学发展的瓶颈。ESP教师应来源于英语语言教师群体。基于此,提出以项目为载体,英语语言教师为主体,专业教师、ESP教师专业共同体和企业"三位一体",共同推动英语语言教师向ESP教师成功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模式,为ESP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讨论语用为纲在教师培训环节“怎么做”的问题。作为语言学习四大环节之一。教师培训和教学活动是保证语用大纲、课程和教材中所包含的理念落到实处的关键。如何把抽象变具体,把隐性变显性,关键在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模型,本文介绍的特别课型“语言文化实习课”是这方面的尝试。主要观点包括:(1)在理念上,确认语言结构为手段,语言运用为目的;(2)在教学过程中,确保语用为纲的原则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3)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验证并最后确认行之有效的模式,把语用为纲的原则落到实处。这是在华语二语教学中继测试、课程设置这两个环节之后又一个落实语用为纲理念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xtent to which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ath–language gender stereotypes, and essentialist beliefs among preservice teachers affect tracking recommendations for math/science- versus language-oriented secondary schools. Consistent with expect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udent's gender influences preservice teachers’ school career recommendations: Boys are more likely to be recommended for a math/science-oriented secondary school, whereas girls are more likely recommended for a language-oriented school. Both implicit math–language gender stereotypes and beliefs in genetic determinism (reflecting essentialist beliefs) predicted the stereotypicality of school career recommendations, whereas explicit measures did no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re closely investigating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tereotypical behavior in teachers might help to minimize biased actions and decisions in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documents differences between pre- and in-service content area teachers’ beliefs about: whethe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ELLs) should be included in content area classes, the kind of instructional support (IS) they should receive, and responsibility for ELLs’ languag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94 in-service and 101 pre-service content area teachers. Although sever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pre- and in-service and female and mal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responsibility for ELLs’ language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both service and gender groups appeared to hold similar beliefs about ELLs’ inclusion in mainstream classes.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some beliefs held by female teachers about IS for ELL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from those of males’; however, the effects of service and gender on certain beliefs may be contingent upon a number of background factor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for classrooms with linguistically and culturally diverse learners.  相似文献   

19.
如今国际网络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网络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以虚拟的网络世界为视角,探寻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其在外语教学中的组织、指导、促进和监督作用,提出引导学生多渠道接触西方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了解跨文化网络交际原则、掌握交际礼仪,并创造性地将预制语块理论应用于跨文化网络交际的外语教学策略,希望能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网络交际能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作为语言教学本身,是20世纪思想家福柯所提出的“话语权”理论的一个典型的语境。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极度的话语权”,而学生的话语权则普遍缺乏,这种现状体现了目前教学中师生权力的不平等。要回归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广大教师就应为课堂教学“话语权”寻找一个平衡点,即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和课堂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主动的、和谐的、宽容的、注重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