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苔丝的生命是短暂的,命运是悲剧的,但她身上具备的美德和爱,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毁灭的。小说体现了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人文情怀和社会使命感,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生就是选择人生,其实就是选择。请听三个有趣的故事。其一,童年时,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曾碰到过两位女神,一是美德女神,一是恶德女神。恶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包你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你要什么,我一定满足你什么!”美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我将教会你如何勇往直前!而你也必将在战胜艰险的过程中变得坚强无比!”赫拉克勒斯想了想,毅然选择了美德女神。这以后,他果然出生入死,在战胜无数毒蛇猛兽的过程中变得刚强无比,成了希腊神话中最了不起的英雄。这的确意味深长,只因选择了“奋斗”,赫拉克勒斯就成了冲锋陷阵的勇士!其…  相似文献   

3.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陆蠡在《囚绿记》里表达了他对“绿”的极度喜爱之情,简直爱到了“极点”,爱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而筱敏的《捕蝶者》中的捕蝶者看上去对“蝶”也是爱到了一种令人无法企及的、达到高度专业精神的境界。陆蠡对“绿”与捕蝶者对“蝶”似乎是“最爱”了,这两者的“爱”有类似之处,都反映了作家对“生命”的深度思考认识,本文就其主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作为新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被评委会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门罗的作品大多描写乡村小镇平凡的日常生活,但这种看似平淡的描述却潜藏了特定时期的地方特色和社会风貌。同时,门罗凭借其女性作家的身份,将女性的悲剧命运剖析得透彻、深刻。《一个善良女人的爱》这部作品,就将门罗此两方面的长处展现得极尽完美。  相似文献   

6.
“爱奇”的审美情趣在司马迁写作《史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爱奇”,才使得他对历史人物的选择和褒贬冲破了“史”的规范,喜欢“旁搜异闻”,予以著录,满腔热情地为古今那些德高行远、才华卓著的英雄贤才树碑立传,无情揭露和抨击凶官恶吏的恶德劣行,真正做到了“不隐恶”。这种“爱奇”来源干司马迁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更来源干自身性格气质中的浪漫情调。  相似文献   

7.
韩非 《广西教育》2014,(13):82-82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在长征过草地时,彭德怀忍痛下达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所有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教学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是从"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却将它杀掉"这一问题入手,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学习感悟"彭德怀将军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千古情人独我痴”——试论贾宝玉之情的深层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性格基点,也是理解和把握这一形象的关键点。贾宝玉之情,本质上是对灵秀女儿的珍爱之情,对柔弱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儿们的呵护之情,对薄命女儿们的悲悯之情,对恋人林黛玉的深切挚爱之情,对无情之物的仁爱之情。贾宝玉不同于一般的"情痴情种",贾宝玉之情,更不同于一般的俗情。他的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他"把对个别女儿的爱扩展为对所有女儿们的爱与同情","不但及于众人,而且及于众物",真正践行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胞物与"思想,是一种"广范围高境界的情",一种"最博大、最崇高的情",是天地间之大爱。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发表后在获奖与批评史上的不同命运,从叙事时间入手,借鉴现代民族国家关于个人、家、国关系的理论,发现曾令儿在25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由个人之爱向国家之爱、人类之爱升华的宏大之路。与此相对,钟雨用全部情感和灵魂发出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呼唤,从而实现了个人之爱。  相似文献   

10.
本期最值得评的是毕飞宇的《睡觉》(短篇)。毕飞宇惯用女性主人公内视角来构筑叙事,从《青衣》、《哺乳期的女人》开始,他总是郑重交付给读者一种带血的入木三分。然而到了《睡觉》,滋味却与之前的作品迥然有别。小美大学毕业就“入了行”:从没恋爱过的她跟了温文尔雅、不失浪漫的“先生”,成为了时下人们熟知的“二奶”。谁知“先生”的真正目的却是要正值青春的小美为自己生个男孩。小美以各种方法包括避孕来避免自己在这场金钱与青春的交易中吃亏。  相似文献   

11.
把孩子交给谁张玉庭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故事:小时候,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曾碰到过两位女神,一个叫美德女神,一个叫恶德女神。恶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包你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你要什么,我就满足你什么?”美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我将教会你如何勇...  相似文献   

12.
崔伟伟 《现代语文》2006,(11):65-66
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他以凄美哀婉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陌生女人”悲情而又短暂的一生。这个为爱而活、为爱而死的“陌生女人”也成为作家成功塑造的诸多理想女性形象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个。就连大作家高尔基在读过此篇之后也不禁坦言道:“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情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①陌生女人的“悲”在于她用尽一生去等待与守护一份无望的爱情,一句“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饱含了多少无奈与辛酸!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由于…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一生中最富传奇和浪漫色彩的是他在濮阳拜见卫灵公夫人南子的趣事,这是有关孔子生平叙述中唯一的一次大圣人与名女人的会面。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此有非常生动的描述,孔子一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的话,引起二千多年来顶尖级学人的诸多猜想与注释。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一生中最富传奇和浪漫色彩的是他在濮阳拜见卫灵公夫人南子的趣事,这是有关孔子生平叙述中唯一的一次大圣人与名女人的会面。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此有非常生动的描述,孔子一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的话,引起二千多年来顶尖级学人的诸多猜想与注释。  相似文献   

15.
《爱莲说》一文不仅抒发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于莲的深深爱恋之情,而且在褒奖莲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及“不可亵玩焉”的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他对菊或是牡丹的“不爱”.周敦颐之所以不爱“菊”,是因为菊的孤傲、不问世事,以明哲保身为由不敢与世事抗衡;而之所以不爱“牡丹”,或是因为它的谄媚、攀富、趋势.“菊花”和“牡丹”正是欠缺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品德要素、佛家的纯净以及道家的本真,因此,造成了周敦颐爱莲,却不爱菊花和牡丹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换言之,周敦颐的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他“爱”与“不爱”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故乡的民性     
故乡的民性,可以“朴、拙、古、硬”四字尽之。我走过大半个中国,论民风之淳、民俗之厚,应以故乡为最。最可贵者,是乡人们无分贫富,都有节俭朴素的美德。故乡也不乏大富大贵之家,  相似文献   

17.
邹可享 《师道》2009,(11):49-50
我们这里所说的小学,不是中国古代的小学,而是新式小学,即现代意义上的小学。 谁最适合做现代意义上的小学教师?康有为先生的回答是女人,而且全部是女人,并且称这样的女人叫"女傅"。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此院(指康有为在其著作《大同书》所说的"小学院"——作者注)司理及教者皆为女子,号曰女傅。"  相似文献   

18.
《荆棘鸟》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它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它的主题:"爱和命运"。书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都有和主流价值观念相悖的特点,但是,这种禁止的爱却赢得无数读者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巴金从异国他乡走上文坛,一生都在以不朽作品践行"真情论"。"爱那需要爱的,憎那摧残爱的",这是巴金一贯的文学主张。虽然巴金的真诚与热情在"文革"中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在《随想录》中,他却怀着博爱而忏悔之心,对自己曾经被迫于淫威、违心批判过的朋友表示诚挚的歉疚,以"真情"还复历史,以大无畏英雄气概与殉道精神无情地控诉了"文革"的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巴金用心地追寻着"真情"丰富的内涵,终生都在探索表现"真情"的各种文学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大学》的"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被视之为《大学》三纲。本文拟从自我之维、他者之维、自我与他者之维这三个维度,来分别探讨《大学》三纲的哲学内涵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