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样本     
从总体中取出一部分子样进行分析研究时,这一部分被抽取的子样,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取出样本的目的在于从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的特征。例,要研究本市初一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如对全市初一学生都加以调查分析,实际困难很大。为此我们常常以一定的方式,在一些区、县选择部  相似文献   

2.
在产品检验等活动中,有些产品我们不能对总体逐一检验,而只能通过抽取一部分样品检验,进而推断总体的一些指标数。抽取多少样本比较适宜呢?本文对此在数学上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你要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通过统考,然后计算成绩,要了解全国初三学生的学习成绩呢?这么大的数量怎么解决?统计学的发展形成一种推论的方法,即从一些个体来推论整体的情况,这就是统计推断问题.为说明这个问题,先简介有关的几个概念: 总体和样本具有某种特性的一类事物的全部个体,称为总体.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代表进行研究分析时,这一部分被抽取的个案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总体的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称总体参数,用μ、σ、ρ表示;样本中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4.
《时代数学学习》2005,(3):13-14
说明(1)总体是指考察对象的全体;总体中的每全个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机关报本;样本的个数叫做样本容量。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能区别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不同的概念,在具体问题中要善于抓住考察的对象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由于航海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和大量征兵、征税所出现的人口统计和其他统计的需要,促进了“概率统计”的诞生,同时天文物理学方面对观测误差的规律及其估算也为“概率统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概率统计的方法日益渗透到各门科学技术中去,产生了不少新的分支和边沿学科.下面只准备把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及其应用作通俗的简单的介绍.1.从质量检查谈起一个工厂生产某一种产品,譬如说生产螺丝钉总有一些略微偏大,有一些略微偏小,工厂必须定出一个质量检查标准,规定在某一范围之内产品可认为合格,在一定范围之外则认为不合格.姑无论这个标准如何确定,首先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数以千万,怎么能逐一进行检查,更何况有些产品一经检查就受损坏或报废(例如灯泡的寿命).所以实际上只能抽取其中一部分来进行检查,由检查的结果来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通常采用这样的准则,随意抽取若干个,例如  相似文献   

6.
研究课题已经选定,实验设计一旦提出以后,要慎重考虑的,就是实验对象了.实验对象也称被试.在教育实验中,一般指学生.我们的研究对象,队伍庞大,类型复杂.譬如研究小学六年级学生吧,上海一个区县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有多少?数以千计.全上海、全国又有多少?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这么庞大的队伍,组成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总体,显然,我们无法把他们全部纳入自己的研究之中.所以,就只能抽样.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研究的样本,然后用对被抽取的样本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概率     
张渝 《数学教学通讯》2006,(4):115-128,F0003
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每一个被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到一部分个体叫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 由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对总体而言。应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通过样本来了解和认识总体,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开展小学教育实验,必须科学地选定实验对象,即从研究对象的全体中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在教育实验学中,通常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一部分个体,这些个体叫做样本。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的过程叫做抽样。抽样的原则是,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与需求,选择典型的,富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样本。这是确定实验对象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抽取的个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就能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取得能说明全体的足够多的可靠材料,从而准确地、科学地推断出全体的情况。反之,就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比方,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社会经济统计学的过程中,不乏听到或接触到这样一些问题:数理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抽象的数的学科:由于社会经济现象中随机现象不多,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一般只用于抽样调查,社会经济统计学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中,日益依靠包括数理统计在内的数学方法进行严密的定量分析,故凡能用得上数理统计方法的地方,都要大力提倡使用,以提高我国统计工作和统计理论水平等等。那么,社会经济统计能使用上哪些数理统计知识呢?本文谈点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材代数第三册 ,在“统计初步”一章中介绍了数理统计学中的一些最简单的入门概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 ,因而初中教材中的这一内容体现了义务教育注重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意向 .注重数学应用能力 ,这已成为国际上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考察“样本”而估计“总体”.我们的目的是研究总体的特性 ,但我们不能将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取出逐个加以研究 .因为在实际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两方面的困难 :其一 ,统计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目太大 (比如流水作业线上生产的某种铆钉的外径 ,某良…  相似文献   

11.
〔必考知识回顾] 1.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 2.”个数x,,xZ,x。,…,x二,的平均数王的计算公式王一。个数中,xl出现f,次,x:出现二次,…,x*出现人次,且f,+九+…+人一n,则x一 3.方差是反映样本、总体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一 ,标准差是方差的 4.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的排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如果数据是偶数个,则中位数取最中间两个数的.众数是指 5.频率分布反映了样本数据落在各个小范围内的的大小.要得到一组数据的频…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统计中,我们接触的是一系列数据,把数据看作是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到的样本值(x_1,x_2,…x_n),它们带着总体的信息,数据的变异,反映出总体的概率分布。数理统计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根据随机试验(抽样)所得到的数据,对随机变量的分布及数字特征作出估计。在总体的概率密度类型确定后,要根据数据对总体分布中的未知参数θ进行估计,它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判断题:(把“V”或“x”填在二、某地区有15家生产同种产品的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厂,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1、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是()依附于单位的。()A、每一个工厂B、每一件产品2、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C、所有15家工厂D、每个工厂的产品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2、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3、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和控制应该采用()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A、普查的方法B、重点调查的方法4、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C、典型调查的方法D、…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要点1.总体和样本总体所考察对象的全体.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客量.2.平均数计算公式(1)3.众数和中位数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据(或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4方差和标准差样本中各数据与样本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样本方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样本标准差.方差计算公式:s。一L[(x;-x…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次考试过后,常常要统计学员的考试成绩,以进行分析、判断或者决策,这时经常需要知道学员的平均分数。如果统计的对象人数不多,那么下均分数可以按照算术平均数的求法直接计算出来;如果学员的人数有几千、几万,那么再利用上述的算法,显然就很不方便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是抽出一部分,计算出他们的平均分数,并以此来代表全体学员的平均分数。学员的全体,就是我们研究对象的“总体”,这些抽出来的学员,叫作“样本”。现在的问题是,这一部分学员(样本)怎样抽,抽多少,才能更好地用样本的平均分数求代表总体的平均分数呢? 可以想到,在抽样时,我们不能只抽分数高的或者是分数低的,而应该“随便地”抽。这个随便地抽,在统计学中叫做“随机抽样”。就是说,总  相似文献   

16.
《数理统计学》课程一直是大学理工、经管、医学统计等学科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基于近年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开源软件R,探究R在《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新的应用,改革中发现学生基于R的计算对问题理解的更透彻,更容易产生学习《数理统计》课程的兴趣,我们试图结合求常用分布分位数及其概率计算为例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来探讨《数理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从而为该课程与国际接轨,提高教学效果并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一、准确把握超几何分布的概念依据超几何分布的定义,可知超几何分布的模型是不放回抽样,同时在总体中只有两类物品.注意,是对哪一类物品的分布进行研究不能搞错,如抽取产品进行检验时,既可以研究合格品的分布,也可以研究不合格品的分布.由于是从总数为N件的物品(其中有M件不合  相似文献   

18.
我的研究领域是在教育以外,因为我觉得,教育的发展从教育内部只能看出一部分,相当一部分在教育内部看不到。引起我思考的几件事情教育还是学习?两者之间其实是不协调的。我先介绍几件引起我思考的事情。一件事发生在印度新德里,叫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初步放到初中教材第六册后,有一部分教师感到陌生,本文试就教材中几个基本概念作一些分析说明,供大家参考。一、总体所谓“总体”,就是我们所要观察对象的全体。比如一块地里所有单株玉米的产量的全体;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全体。又如有一批产品比如说是4000个,为了估计这批产品的废品率,那么这4000个产品就是我们考察对象的全体,因而也是总体。我们从下面几方面来说明总体概念: 1.总体是数集。这样就可以利用概率论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问题,如某市有3万名考生参加某年的高考,如何估计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某公司生产了三种型号的轿车,分别为1200辆、6000辆、2000辆,如何估测这些轿车的质量?某厂每天生产200只灯泡,怎样估计这些灯泡的使用寿命?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某一特性进行较准确的估计.如果逐一检测每一个个体,当个体数目较多时,耗时费力;有时个体数目虽然不太多,但试验具有破坏性,怎么办?有一个好办法——抽样.为此,我们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称为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容量.因此,抽样就是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一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的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抽样,当然样本容量越大越好,就其方法来说,也有多种,但不论哪种抽样方法,都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样本的代表性,即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要相等;2.抽样的独立性,即任何个体是否被抽到与其他个体是否被抽到无关.实践表明,如果抽样不当,所得的样本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