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根据编辑实践,结合汽车稿件的现状,归纳了汽车稿件编辑加工中常见的7个方面的问题及注意要点,与同行探讨。1名词术语不规范、不统一科技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要求。许多有关汽车名词术语的标准都已更新10余年,但至今仍有许多编辑和技术人员不能正确使用规范的名词术语,这些问题在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上更普遍。具体来讲有两种情况:(1)名词术语不规范“不规范”是指未执行最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汽车名词术语的统一规定。有标准规定的术语就应该贯彻执行,这是科技编辑的职责、使命。常见汽车规范术语与非规范用语对照…  相似文献   

2.
稿件必须经过编辑加工才能符合出版要求。对科技编辑来说.解决稿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是编辑加工的难点。科技编辑经常要处理大量的有关标准和规范问题,诸如计量单位的使用,科技名词的统一,外文字符正斜体,大小写的标注,专业技术标准的掌握,著录格式的规范,以及数字和文字的规范用法等等。这些方面的工作牵涉科技编辑的大量精力.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甚至影响到科技内容的正常传播。所以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年鉴质量,稿件加工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包括从政治、专业理论和一般知识等方面的审稿与加工。  相似文献   

4.
军事科技期刊稿件的脱密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安 《编辑学报》2011,23(3):227-228
保守秘密是军事科技期刊的重要和长期的任务。针对作者投稿中存在的涉密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隐去、取代、模糊、调整等避免失密和泄密的编辑加工方法,为预防失泄密事件的发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版社大都设有学科编辑.对于新编辑的培养,以前是师徒制,现在是职业资格制,中级职称考试合格后,基本上就是中级编辑,可以承担加工书稿的任务,具有发稿权.但考试毕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真正广泛地接触书稿,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加工书稿,因而在加工书稿时难免挂一漏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编辑社会学类书稿的经验,将加工学术类书稿的技巧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以期新编辑能以之为线,串起自己散落的“珍珠”,对各类学术类书稿都能做到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6.
7.
在调进《新生报》编辑部工作之前,我在农场担任过26年新闻干事,深知当一名基层通讯员的甘苦。一篇稿件,从采访、写出初稿、送审、修改到复写、寄发,要花去很多心血和时间。通讯员把稿件寄出后,希望报纸、杂志、电台采用,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报刊、电台能否多采用一些通讯员的稿件呢?回答是肯定的。调进《新生报》3年来,我作了如下尝试。一、多编短稿。一般来说,编辑编长稿较省事。我自己也喜欢写通讯、特写,动辄二三千字。这对一张8开小报来说,要占一块较大版面,势必挤掉好几篇短稿。因此,我在编稿时尽量抑长扬短,稿件可以编短的尽量编短,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掉,力求在一个版里多发几条。这样做,删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9,(11):43-43
一是抓时间上的“最快”,二是抓规模上的“最大”。三是抓数量上的“最多”,四是抓质量上的“最优”,五是抓效益上的“最佳”,六是抓进程中的“最先”.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08,(11):61-61
一是抓时间上的“最快”, 二是抓规模上的“最大”, 三是抓数量上的“最多”, 四是抓质量上的“最优”, 五是抓效益上的“最佳”,  相似文献   

10.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各类稿件的加工重点郑进保,忻汝平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所登的科技论文,大多数是由本校人员撰写的。按作者划分,这些论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从事科研工作多年的专家、教授撰写的;第二类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撰写的;第三类是...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学报是代表学校面向社会、反映学校教学和科研状况的学术理论刊物。它对于扩大学校的声誉和影响,传播新的信息,推动学校朝着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方向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办好高校学报的基础在科研,关键在编辑。编辑担负着发现和扶持学术人才,筛选和初步鉴定学术成果,加工和审编稿件的艰巨任务。本文将结合自己学习和实践的体验,就编辑改稿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到新疆“七一”棉纺厂去采访了三次,报道新疆少数民族纺织工人的成长。这三次采访,使我对怎样拍好照片,得到一点启发。照片是在新疆“七一”棉纺厂的整经车间拍摄的。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对于怎样充分反映所要报道的主题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没有底的。在车间里,我发现一个女工在一台机床上接纱头,动作敏快而又熟练,我就跑过去迅速地摄下了这个姿式(图一)。拍摄完以后,我联想到诗人对“巧织女”所描写的形象,感到刚才拍下的女工操作姿态是自然动人的。但是,有些同志看了底片之后,却认为这张照片上女工操作的动  相似文献   

13.
通讯员写完一篇稿件,最好要做到“三见面”。即与当事人见面;与单位领导见面;与周围群众见面。这样,不但保证稿件真实,还能提高稿件质量。新闻材料来源,并非全是通讯员本人亲眼所见,有些是在众多人中“旅行”或“加过工”后,传到通讯员的耳里,多少有点“添枝加叶”。而不少通讯员往往为了抢新闻的时间性,“闻风而动”,完稿速发,这很容易造成差错。通过“三见面”,就可以防止失实。如有一次,我部一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总编室二版组近两个月的学习,在编辑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让我了解到编辑们选稿的原则,以及什么样的稿件被编辑看好,为什么说作者是把好稿件质量的第一关。一、好稿始终受编辑们的欢迎实习期间,我多次听总编室编辑们提到当前闹稿荒,催着编辑部编稿件过来,后来才知,所谓的稿荒就是缺少一些能上版面中心或能给版面增色的稿件。两个月中,被社领导评为好稿的仅有30多篇,原来编辑部闹的是好稿的荒。记得编辑们教我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写让编辑看好的稿件。每天编辑们为能在版面上安排一篇好稿感到高兴。好稿始终是编辑们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5.
很多编辑在加工工作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瓶颈:态度、心理、技术等,这些瓶颈都会影响到稿件质量。文章提出突破这些瓶颈的技巧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三校过程对稿件的编辑加工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每一校次中,依次以作者、编者、读者的角色,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地修改润色稿件,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兼顾细节和全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我接连有4篇作品在区内外获奖。新闻单位的同行要我谈谈体会,实在有点心怯。我到《石河子报》任记者刚满一年。之前,当过农工、文教、教过书、任过新闻干事,歪歪扭扭,写了几百篇稿件,方领会到一点,要扎扎实实深入实际,也要老老实实多学习多思索。当个小报记者,说来既难也不难,要写点常规式的报道,抄抄文件材料,跟着首长迎来送往自然不难;然而,要想深入到基层,挖掘出真正的新闻,并写出独到的有鲜明特色的作品,确也不易。今年4月5日清明节,我和一位新疆日报记者一大早赶到周总理纪念碑,想通过采访悼念活动,反映人民群众对党和领袖的怀念之情。整整一天时间,我们“泡”在人群  相似文献   

18.
丁波 《河北广播》2009,(5):26-29
我把工作中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河北台的节目从1995年就在国际台华语台《中国之窗》播出了,当时我就在华语台普通话部,现在十几年过去了,河北台在节目质量上一直是要求比较严的。  相似文献   

19.
1982年,一条二三百字的小消息我写一上午还写不好。而现在,这样的小消息在顺手的时候十几分钟就可完成了。几年来,我先后被中央、省、市、地及国内外90多家新闻单位采用各类稿件近700篇.从1985年开始,我连年被海南农垦总局评为优秀通讯员,海南农垦报社也多次评我为优秀通讯员。回顾自己从蹒跚学步到初尝甜头,感受较深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要努力提高新闻敏感性这是从事新闻报道者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素质.一个人的新闻敏感性从何而来?我认为主要是通过新闻理论的学习和政治学习,关心国内外大事,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准和认识水平后才能获得。为了提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一部叫作《现代新闻人物事典》的书,这样介绍本多胜一:“1931年生于长野县。千叶大学药学系、京都大学农学系毕业,入朝日新闻社。1963年在朝日新闻连载《加拿大·爱斯基摩》,开始引人注目,以后相继发表《新几内亚高地人》等成名作……总是站在被杀戳者一边,告发杀戳者。是当代新闻界的英雄。”一位朋友也说,本多胜一很有特点,研究日本新闻,不了解本多,有点遗憾。于是,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在回国之前访问一次本多胜一。本多是朝日新闻社的编辑委员。我的老师——上智大学教授三好崇一先生,原是朝日新闻社论委员。于是,通过三好先生,我很快同本多取得了联系,并且,收到了本多赠送的他自己的几部著作。他建议我先读几本书,然后再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