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到作文就“榨汁”,学生作文的灵气和创造力跑得无影无踪,写出的作文黯然无色,缺少童真童趣。众所周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的空间愈大,作文的领域就愈广。据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体验和思考生活。  相似文献   

2.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审视当今中学作文教学 ,结论必然是 :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乃至策略必须“让作文向生活延伸”。具体实践 ,首先是要改变作文教学理念 ,再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使作文课堂向生活开放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大力提倡人人树立"与生活想沟通的写作观",并指出作文与生活相沟通的有效途径,"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使每天的文字不同"。陶行知的这些主张体现了习作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写实是小学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新课标也将写作与生活教育合二为一,很好地体现了陶行知思想。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5.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写作教学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一个教学难题,而在作文教学中应用生活教育理论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把握情感、理清思路,从而使学生愿意写作、善于写作。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生活作文教育在日本有较长的历史,它产生于日本近代的学校教育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次复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是以大量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改革作文的内容与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它提出的背景与我国当前学校教育状况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我国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背离的情况也是相当普遍的,作文教学的“形式训练”倾向明显,借鉴日本生活作文教育运动的成功经验,让作文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改革作文教学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蒋妍 《华章》2010,(35)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作文教学长期被作文教育等于美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所充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将重点放在写作技巧上,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真情表达,扼杀了其个性发展.而日本的生活作文教育,则以学生的生活为原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心灵世界.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中日两国作文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的初衷,源自我对语文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的长期思考,更有来自高三毕业年级的特殊要求。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应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与提高,作文教学活动应有观察生活、参与生活的行动贯穿始终,作文指导应使学生将为文与做人密切结合。但是只要我们认真考察语文教学实际,就会发现大量的作文教学活动都集中于课堂(高三作文更为典型),而课堂作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局限:1.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有序安排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多方面体验感悟生活激活作文教学,开展各种课内外作文写作活动促进作文教学的高中作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中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一面反映新时代中学生思想情感的镜子。正是由于这些,使得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透过作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作文教学,可以透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利用作文教学途径,可以促进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果抓住这一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启发,就可以使我们教师的教书和育人两项功能取得双赢。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较之其它学科,作文与思想关系更为密切。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点作指导,就写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教学生作文,首先要教学生做人。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字感染人、教育人的力量一定程度上跟写文章的人的人格魅力有关。教学生作文,教学生做人,必须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让学生带着一颗真、善、美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小学生作文内容乏味、缺乏新意的问题,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索"生活化作文"教学。从观察生活中事物、体验生活中情境、抓住生活中契机、扮演生活中角色等方面着手,让学生习作更具体、生动、有新意。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教学核心内容之一的作文教学,一直是中专语文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写,作文课流于形式、疲于应付的情况。究其原因,与当前的作文教学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关。“新生活教育理论”由于重视生活之于教育的重要性,呼唤作文教学向生活的靠拢,  相似文献   

15.
韦伟 《广西教育》2014,(34):98-99
针对高中作文教学领域突出的"生活理念"缺失的问题,提出"作文教学"应与"生活教育"结合的实践策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知、感悟、积淀,使作文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中作文教学虽说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但大多数还是一些久研不决的老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仍是破解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难题的最佳选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启发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意识,优化生活化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当然,教师也要深化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高中作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中作文教学虽说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但大多数还是一些久研不决的老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仍是破解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难题的最佳选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启发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意识,优化生活化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当然,教师也要深化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进一步推进高中作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但是,有不少教师由于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漠视学生生活、轻视学生心理需求、偏离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只见“学生”不见“人”的做法,将学生视作作文教学的对象,而不是与作文共同成长的生命体。学生无法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因而在作文中产生较多负面心理。  相似文献   

19.
对于张增光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我想表达三层意思。一、作文回归生活是必然选择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本该就是这样密不可分。初中的作文教学向来缺乏严密的体系,很多教师一味崇尚多读多写,导致学生的写作内容没有序列,出现不少无病呻吟之作。鉴于此,将作文训练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20.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二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