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东路事件”的性质,苏联政府和我国学术界一直把它视为国民政府的“反苏反共”事件。本文认为,从中东路事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看,这一立论难以成立。它既不是单纯的“反共”活动,也不是在日本唆使下的“反苏”行动,而是中苏两国站在各自不同的民族主义立场上的一次民族冲突,是中国人民反对不平等条约,维扩民族独立的具体表現。  相似文献   

2.
1929年爆发的中东路事件已过去七十多年,事件的前因后果和事件当事人张学良所起的作用,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在事件沉淀了四分之三世纪之后,在张学良“自述”问世之后,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本文认为中东路事件涉及错综复杂的两国四方关系,张学良收回中东路是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下进行的。文章着重分析了张学良执意收回中东路的动机、对当时形势判断的失误及事件导致的后果,特别是事件对张学良本人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29年中苏之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并爆发了中东路战争,呼伦贝尔地区是中东路战争主要战场之一。本从军事、经济、政治等几个方面简略分析了这场战争对呼伦贝尔地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东路涉及中苏两国民族利益,在中东路事件的宣传上,陈独秀支持中共中央"拥护苏联"的口号,但认为还必须加上"反对国民党政府误国政策".陈独秀关于中东路事件的宣传方针,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既坚持原则又富于策略,它将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统一,是正确的思想.中共中央关于中东路事件宣传方针,忽视了民族利益,缺乏群众观念,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5.
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中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长期以来,苏联的史学著作一直认为这是一起受帝国主义指使的“反苏事件”.我国的一些史学著作也认为这是一起“反苏反共事件”.笔者认为,中东路事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件,其中有反苏成分,但也有苏联为确保自己在中东路的权益表现出来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更有中国恢复国家主权的正义行动.  相似文献   

6.
日本当局趁中东路事件之机,外交上,伪装严守中立,助俄制华;经济上,经营南北满洲,筑路修港;军事上,制订《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并加以实施。同时,日本驻华军警蓄意挑衅,制造了铁岭事件等案,实为"九.一八"事变的前奏和预演。  相似文献   

7.
“中东路事件”是伴随中共党内“托派”问题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指出:中东路事件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产生的“契机”,围绕中东路事件产生的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与苏联共产党内的“托派”问题,在实质上有很大区别;中共党内“托派”问题的产生,是中共党内及共产国际和中共之间所产生的不同意见,渗入了苏联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后产生的,明确地说,陈独秀对中东路事件的正确认识,影响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意志在中共党内的体现,特别是影响了苏联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实现,这是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1931年7月,日本在东北吉林挑起了万宝山事件。万宝山事件的发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国民政府当局交涉解决万宝山事件。南京国民政府认为必须首先安定内部才更有力量一致对外。国民政府没有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上作出明智的权衡,因而其"安内"的施政手段是不得人心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于1935年5月和6月,在我国分别制造了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想以此为借口将国民党的势力逐出平津及河北省。国民政府对此依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之政策,对外妥协退让,对内“剿共”、严密控制民众舆论。虽然如此。民众还是在国民政府的控制下提出了各种解决事端的方法。有些对政府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谈话中指出:“十月革命后(苏联)也还有侵害中国的事情,例如黑瞎子岛就是1929年苏联从中国占去的。”①以往人们一般只知道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了超过15O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面对十月革命后苏联侵害中国领土主权的事情却不甚了了。本文拟对苏联从中国侵占黑瞎子岛的概况,重评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不妥之处,谨清指正。黑瞎子岛是在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中被苏联占去的。因此,这里得从中东路事件说起。1928年6月1日,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北伐军分三路由津浦、京汉、京绥等线大举向京津全面推进,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