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樟     
此文以“香樟”为“象”出“用心”之意,形象生动,立意深刻。最后自然段和倒数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应删除;它们不仅俗套,而且干扰了“用心”的立意。  相似文献   

2.
给妈妈看店     
第二自然段“饶有趣味”总起“看店”诸事——“既期待又有几分紧张”预示“趣”在“矛盾冲突”中。所写之事有“趣”,源于“我”良好的心境。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应删除,并将其后的“正在这时”改为“正想找点事做”,以引出第二自然段的“饶有趣味”。  相似文献   

3.
最后自然段是出彩点——前面铺垫文字,功不可没。一般作文,能写出前面的文字,但不是为铺垫最后自然段;或者能写卒章的句子,但在前文未能做好铺垫——从记叙文字中找不到句子的植根点:此文能将二者统一起来。但是,第一自然段“喷香的”三字应删除——破坏了卒章的意思;标题应改为“我愿是粒谷子”。  相似文献   

4.
高二册语文《苏武》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方欲发使送武等”,其主动者(主语)是“汉”还是“匈奴”?编者的注解是“汉”。有的同学对此不解,而且认为此处与前一自然段衔接不上。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阐述。第一自然段简介苏武的字、出身、官职,以及苏武出使匈奴时的背景、原因与随行人员的情况。最后一句“武与副中郎将张胜……非汉所望也”说明苏武一行已到达匈奴。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第一自然段的尾与第二自然段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检查1 齐背第一自然段。2 指名答 :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二、精读第二自然段过渡 :台湾有温暖的气候 ,充足的水源和茂盛的花草 ,的确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现在咱们就去蝴蝶谷看一看。1 演示多媒体课件。(一座座山 ,一个个山谷 ,春暖花开 ,蝴蝶翩翩飞来)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2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1)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板书 :山多谷也多(2)出示句子 ,比较。每年春季 ,一群群蝴蝶赶到山谷来。每年春季 ,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 ,穿过树林 ,越过小溪 ,赶到山谷里来聚会。①这两句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理解“一…  相似文献   

6.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难点透视第八册3《中国石》一、教学难点《中国石》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二、难点分析这一自然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在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第二句讲“我”把“中国石”奉为至宝;第三句点明战士们之所以如此喜爱“中国石”的原因。句...  相似文献   

7.
从大纲规定的小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 续性来看,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的,特别是理解自然段的训练。在小语义教6册中,编者安排了“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怎么说就怎么写”、“读懂每个自然段”、“把一段话写清楚”,这4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呢? 自然段是文章在结构上的基本单位,读懂每个自然段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算是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呢?这里有两个标准:①读懂每句话;②搞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懂每个自然段,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用“解开爷爷的谜”的故事承载“不要沉迷于小成绩,而要不断进步”的旨意——内容有特点。但是,还需要升格,“留下”和“解开”时,应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用相册承载厚望之意,有点勉强。第一自然段中最后一句,最好用自己的话表述。  相似文献   

9.
嫦娥的眼泪     
此文的出彩句有二:其一,“又闪又亮的星星是她(嫦娥)的眼泪”;其二,嫦娥“拾起自己的泪珠为地上的人们铺路”——凸显“把服务人的事放在心上并付诸行动”主旨。文章开头一问一答地逼问出省略号,引起下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诠释省略号——构思周密,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10.
阳台……     
编者推荐:选点写"圆",能放能收。从阳台辐射开去,将上、下、远处收进视野。第二自然段预设结句——行文瞻前顾后。倒数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中"逃"与"跑"二字,寄寓了"回归自然"的心情。  相似文献   

11.
六册教材第三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侧重于训练阅读能力。教材安排这个训练重点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连句成段,初步学习分析自然段,读懂自然段的内容。为了落实这个训练重点,讲读课文《海底世界》和《三棵银杏树》课后的“思考·练习”第2题,都安排了有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之类的训练内容,阅读课文《雨》的“思考·练习”安排了“课文用几句话讲‘雨中’的景象,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训练题,在《基础训练3》中安排了阅读短文,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训练题。同时,在《三棵银杏树》课后安排了“练笔”,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花草树木,写一两段话,内容要具体,“句与句要连得起来”,进一步落实这个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2.
世界和我     
编者推荐:此文成功之笔在最后三个自然段。倒数第三自然段,在“误会”后提出“如果用整个世界交换我,你愿意吗”的问题,是成功的关键所在;如果此文未写此问,只写“误会”——误会法是作文大忌。倒数第一、二自然段中的介词结构,很妙——确立了角度。此文还需要升格,升格的措施是:在第一自然段中加上确立角度的介词结构,“等于”一词要更换为更准确的词;或者将第一自然段删除。标题要换个买在的词,以便行文由实到虚。  相似文献   

13.
我在进行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二课《师恩难忘》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有的说是10个自然段,有的说是9个自然段,问题的焦点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小诗该不该独立为一个自然段。认为独立成一个自然段的理由是:这首小诗另起了一行,前面空了两格,在形式上明显是独立的一段。认为不能独立成自然段的理由是:前面一段的最后一句是“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紧紧跟着的是那首小诗,不能把它们分开。我当时很明确地肯定了后面一种意见,并着重提醒学生注意前一段最后一句是用的…  相似文献   

14.
自然段的层次和层界说河北韦树人高巨生许成英中小学生学习自然段,常常要给自然段“分层”。比如人教版六年制小学第六册语文课本第99页“阅读”题说:“读书的时候,要读懂每个自然段,除了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外,对内容较多的自然段,还要想一想可以...  相似文献   

15.
画图背书     
背书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特别是写景的课文,没有故事情节,背起来就更困难了。我本来很怕背写景的课文,可是,自从我五年级下学期摸索出了“画图背书”法以后,就再也不怕背诵写景的课文了。那一次,学习完了《月光曲》后,老师让我们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第一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屋内的情景,第二个自然段是皮鞋匠在听贝多芬弹奏时产生的联想,第三个自然段是贝多芬记下《月光曲》。其中第二个自然段最长,背起来也最吃力,该怎么背呢?开始时,我一句一句地…  相似文献   

16.
编者推荐:此文构思精巧。剪枝的是“老爸”,对“剪枝”作议论的也是“老爸”;对“剪枝”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是“儿子”:从“老”到“少”,将此文立意向纵深开掘。但是,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末句,宜删除——相信读者的悟性。标题宜改为“剪枝”——实在一点。  相似文献   

17.
编者推荐:此文可用于"进一步想"的话题作文——"替我添一朵花"和"毛毛虫结了蛹,就会变成蝴蝶",是第一个层面!最后三个自然段是"进一步想"的第二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彩色的心     
作者擅长就一个事物作由实到虚的表达。最后四个自然段中有五个“心”字,前三个“实”——物, 后两个“虚”——全文的出彩点。文中倒数第四自然段中的“涂”字宜删去;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涂”字宜改为“着”字!  相似文献   

19.
一篇课文的逻辑段绝不会是自然段的随意拼凑,自然段也不会是句子的随意拼凑,它们的连接与组合是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的,也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因此,在段的教学中,我注意帮助学生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分析句与句、层与层、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同时,初步知道一些连句成段的规律性知识,同时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1.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如《大海的歌》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我问学生:这三句话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第一句讲“有船出海”,第二句讲“向码头走去”,第三句讲“码头晨景”。我又进一步问,这不同的内容相互之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义小语教材之前的小语教材,没有关于自然段的训练内容,后来的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才开始安排这方面的训练内容,然而没有“分层”这一步,也只是安排了一看全段几句话,二看每句话的意思,三看句间联系,四看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样四个步骤。因为这样安排不利于学生“学习分析自然段”,所以1995年小学六年制语文第六册(试用本)加上了给自然段“分层”训练。要求是:读书的时候,要读懂每个自然段,除了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外,对内容较多的自然段,还要想一想可以分作几层,每层讲了个什么意思。以便归纳出整个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