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著名短篇小说,在海内外都颇有名气。然而,一部好的作品要走向世界,精美的翻译无疑就是一座桥梁。金凯筠翻译的《倾城之恋》,凭借其灵活的翻译策略、独特的翻译技巧以及丰富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而深受大家喜爱。该文旨在通过大量的例证,探讨金凯筠在翻译《倾城之恋》中文化负载词时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找出其翻译的独到之处,来说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一部好的译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卢长春 《现代语文》2007,(12):51-52
反讽是张爱玲小说鲜明的艺术特点。《倾城之恋》这部小说,主要使用了结构反讽、情境反讽和模式反讽的手段,讲述了一对俗世男女的爱情攻守战,以超然的态度解构了人性的神话,显示了作者独特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书中语言生动形象,其中不乏具有深邃文化内涵的词语。如何将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翻译成英文是译本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两大译本中部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出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首先要从文化取向入手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再进行选词用词,以求达意传神。  相似文献   

4.
文化负载词是反映民族独特文化特征的词、词组或习语,在跨文化交际的情况下,由于语境的缺失使得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成为翻译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语境理论的视角,探讨杨宪益和戴乃迭所译的《边城》中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认知为理论基础,以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为语料,分析时间的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和本体隐喻在作品中的应用,并揭示叙事表达背后的隐喻机制。  相似文献   

6.
理雅各《礼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理雅各英译的《礼记》为蓝本,对其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理雅各采用了一些主要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脚注、音译和释义等方法来翻译文化负载词以实现其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7.
艾丽丝门罗的《忘情》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主题和写作手法上均有相似性,主题上的相似性在于同是书写战争时期女性的孤独处境,差异性在于一个是隐形书写,一个是显性书写;写作手法的相似性在于留白艺术的运用,差别在于一个是服务于结构,一个是服务于内容。相似性中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两部作品相似又相异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清新华丽,宛如女人的时尚,其中有些是曾经时尚的流行,这些时尚,用时下的话说,又有些酷的味道;有些是正在时尚的流行,宛如一道亮丽的风采。但在这些亮丽、这些“酷”之中,却隐藏着作者的寂寞。 综观张的作品,《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  相似文献   

9.
"期待视野""文本的召唤结构""隐含读者"是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的主要概念。由这三个概念的探讨可以发现,接受美学并非只研究读者的接受,提倡为顺应读者当前的期待视野采取归化策略;它也视读者为有创造力的主体,而并不否认逆向翻译的合理性。因此,接受美学不仅可以作为直接翻译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作为逆向翻译的理论支撑。在《金锁记》和《倾城之恋》的英译本中,翻译的方向并没有导致译文在语言和风格上的显著差异,译文的接受度还受到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仅归咎于翻译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倾城之恋》描写了一段圆满的爱情,但令人悲哀的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不仅毫无浪漫可言,还始终笼罩着恐惧和绝望,究其根本,是因为作者试图借恋爱中"放恣"的男女传达普通人真切的人生体验以及真实的人生境况。在纷扰、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被赤裸裸地抛置于莫名的恐惧中,当无力面对这恐惧和绝望时,普通人发明了各种方式来挣扎和逃避。  相似文献   

11.
秦雪 《现代语文》2008,(6):18-19
“言语美策略”是钱冠连在《美学语言学——语言美和言语美》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策略包括提供意象,意义上求新,说白话,语不及,调动感官美好感受,反说碰撞等等。本文就是运用其中的策略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兼议《论语》三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是对孔子言与行的记录,是儒家思想的集中反映。《论语》虽是语录体,却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论语》的哲学文本性质及《论语》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其中文化负载词时应遵循的原则——“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且以“学术性”为主,“通俗性”为辅。由此,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开健 《现代语文》2009,(10):84-85
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是具有永恒魅力的文学母题。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把现实中掺有杂质的爱情写成千古绝唱的作品。深爱只是为了谋生,这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追求,也反映了张爱玲本人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研究《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探析《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后,研究汉学家白睿文翻译《活着》中文化负载词所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提供借鉴,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研究发现,从文化翻译观视角看,《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音译、音译+脚注和增译等。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在经过无数研究者的分析之后,仍存有解读的空间。《倾城之恋》中丰富的意象、深刻的哲学内涵及对人生主题的思考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6.
《倾城之恋》的意义在符合结构中生成,它以沪港洋场社会为窗口象征性地展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泥泞中的艰难选择和尴尬处境,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反思启蒙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从语用学角度,运用语用原则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就张爱玲的成名作之一——《倾城之恋》中的部分典型对话为分析对象,探讨小说人物的心理和个性,指出对话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倾城之恋》所使用的电影叙事语言、电影线形结构和电影造型手法等特点,都表现出这部小说的电影叙事策略。小说通过电影叙事达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了张爱玲杰出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9.
官霞 《海外英语》2014,(17):139-141
该文以典型译例为依据,比较戴乃迭、金介甫对《边城》原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处理,从而得出译者不同风格主要受制于三方面因素,即译者的源语文化意识、特殊文化身份及对读者阅读期待的考虑。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典型译例为依据,比较戴乃迭、金介甫对《边城》原文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处理,从而得出译者不同风格主要受制于三方面因素,即译者的源语文化意识、特殊文化身份及对读者阅读期待的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