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平 《青年记者》2010,(7):84-84
无论从媒体市场还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立场看,记者都不应该成为领导的“喉舌”,问一些不痛不痒甚至溜须拍马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择体制外记者为研究对象,媒体机构怎样培养和规训他们?他们又怎样挑战媒体机构既定的行事规则和职业理念?本文认为,由于身份差异造成了职业升迁的"玻璃天花板",体制外记者相比体制内记者更难对媒体机构形成归属感和忠诚感。部分体制外记者受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成名的想象"所驱使,过分强调社会影响力,造成了一些"不专业"的做法出现。最终,体制外记者要么接受改造,要么离职转行,跟媒体机构的冲突,总是以他们放弃而结局。  相似文献   

3.
"新农奴"与记者之"死"--关于中国媒体公信力的对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广州日报》记者赵琳琳与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作了一次访谈对话。其中揭示的问题,令人深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徐传达 《今传媒》2014,(8):48-49
新闻专业主义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被学界关注,一时间成为热点,由于其较强的实践性,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原有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消解和重构的境遇。本文结合微博来探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专业主义的变动在自媒体中的体现,认为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呈现泡沫化和孤岛式存在,并提出了自媒体新闻专业主义重新建构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重提新闻专业主义--从媒体报道高枫事件说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通过对高枫事件的回顾,提出了当前娱乐新闻报道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残酷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为了吸引更多眼球,赢取最大利益,一些媒体不讲新闻专业主义,不顾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大肆炒作,故意造假,这是当代中国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恶劣倾向,在结合事件的现象深入分析这种倾向的危害性的基础上,本指出新闻事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坚持新闻理念,恪守新闻专业主义是其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长春一个八岁叫欣月的重症女孩儿,梦想在生命终结前,亲往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为了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经过《城市晚报》的精心策划,两千人在长春为欣月圆了"天安门广场"升旗梦,也成就了一个可以让全国人民感动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任倩 《新闻世界》2014,(7):322-323
本文从陈永洲被拘事件分析入手,浅谈市场驱动力在我国新闻业中的作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以及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邱悦 《新闻传播》2012,(5):12-13
公民记者这一概念的提出,目前被广泛认为始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著名事件为德拉吉通过个人博客报道克林顿性丑闻。在国内,公民记者的概念自"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发生后开始为人所重视。一些新闻专业主义者认为,公民记者的称谓在概念上存在缺陷。记者需要经过专业教育、专业训练而后方能上  相似文献   

9.
赵雨冰 《新闻世界》2014,(8):375-376
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业的市场化转型步伐日益加快,如何在市场的驱动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原则成了新闻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以"陈永洲事件"为视角,结合"市场新闻学"的观点,探析了陈永洲事件中市场驱动力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旨在为加强媒体自律精神、规范媒介行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常珺宜 《声屏世界》2016,(10):62-64
社交媒体因其无缝接播和无筛选传播在突发性新闻事件中对传统媒体形成强烈冲击.传统媒体要应对社会交媒体的占位逆袭,就要扩大信息源,重构新闻生产流程;增强公信力,引领探究事件真相;做足深度,以独特、独到内容取胜.另外,还要放眼未来,融合新媒体,打造全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1.
徐晓清 《新闻世界》2014,(6):301-3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新闻业的产业属性确立起来,由此带来受众意识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新闻媚俗、新闻侵权四种问题有增无减。市场驱动力在构建新闻专业主义的同时也对其起了消解作用,我国未来新闻业的发展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发挥市场驱动力的作用而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靳赫  高皓亮 《新闻世界》2010,(9):125-126
本文立足于新闻业的现实状况,分析了记者与新闻客观性的关系。现实要求媒体及记者在自身定位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兼顾新闻客观性的外在和内涵,追求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民众新闻与专业新闻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对既有观念整理总结的基础上,从观念论角度提出,"极化"与"融合"可能是民众新闻与专业新闻关系的基本走向。也就是说,或者职业新闻与民众新闻始终保持适当的距离甚或分离、分立,民众的保持本色,专业的更专业;或者两者产生互动融合。  相似文献   

14.
夏琼 《中国广播》2012,(7):93-94
所谓“全民记者”,其实是指诸多不具备新闻专业素养的公众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线人’作用的一种现象。深入来看,他们与专业记者存在根本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特征、社会功能和具体操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闻传播事业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一直不断发展,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的诞生促成了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理念,多少年来新闻媒体也始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使"每个公民都是记者"的草根传播成为可能。新兴的草根传播方式成为传播格局的新力量,为专业化进程补充了新的内容,但同时也与专业主义产生了冲突,这些碰撞的火花在引起我们思考的同时,如何完善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使草根媒体能发挥所长、弥补缺陷,与新闻专业主义相辅相成、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藏自治区和甘肃等地发生由达赖集团操纵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西方媒体不惜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扭曲事实,编造谎言.在国际传播语境下,西方媒体所标榜的新闻专业主义容易发生变异:在国际报道中执行双重标准;政治势力的渗透是新闻专业主义发生变异的诱导因素;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它失去理性.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容易沦为发达国家对受众传播偏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郑一卉 《新闻界》2013,(12):77-80
公共新闻运动为美国记者打造一个新的身份——"公民身份",但此新身份并未获得美国新闻界的广泛认同。这是因为它与新闻专业主义发生了冲突。新闻专业主义仍是美国新闻业的重要内在逻辑,逾越和颠覆新闻专业主义的企图在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陈力丹 《新闻界》2003,1(6):3-5,30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媒近年在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方面缺失的14种表现,其中有一些由于普遍存在,而没有被传媒人意识到属于违规行为。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些属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有些则涉及传媒内部的体制。作者认为,进行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使记者内化自己的职业角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长远之计。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为了避免较多的他律,就需要更多的自律。  相似文献   

19.
张杰 《今传媒》2016,(10):133-134
新媒体时代,普通受众获得了个体话语权,“沉默的大多数”拥有了自由言说的平台。话语权日益分众化,“众声喧哗”争锋主流声音,传统媒体面临着话语权危机。传统媒体的出路在哪里?重塑话语体系,打造亲民风格,追求客观公正,做到权威发布,才能不断巩固话语权。在这方面,中国化的新闻专业主义具备现实的适用性,其专业性的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宋爽 《新闻世界》2014,(8):296-297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受众对信息需求的增加,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宽,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司法报道领域中却出现了媒体审判这一异化现象。如何规避这一现象对于媒体自身发展和司法公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避免出现这一现象,需要立法、司法、受众等各方面的努力。本文主要从媒体方面进行探讨:媒体应该加强自律,既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同时要能做到"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