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健康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景华 《新闻传播》2010,(9):89-90,91
现代健康传播是伴随着健康理念的确立和社会交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产生的,是基于传播理论和媒体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在重大社会公共事件的催生下不断成熟的。健康传播研究的领域大体分为:与疾病诊疗相关的医患沟通、与提升健康水平相关的健康促进运动、与风险传播相关的风险健康讯息传播。健康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传播的内容将不断丰富。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将不断扩展,健康传播将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和大众化,健康传播在维护民众健康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传播史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缩影.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均有不同侧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意识形态传播领域摸索前行,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深化对意识形态传播的认识,从改革开放时期加大对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的总结,到新时代全面加强意识形态传播.发展至今,意识形态传播的成功经验有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以...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长顺  景义新 《编辑之友》2013,(5):51-54,76
全媒体转型已成为当代中国传媒的发展趋向。本文从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辨析入手,探寻中国全媒体的发展演进之路,即全媒体发展的初期孕育、全媒体发展的报业转型和全媒体发展的整体推进。而未来全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全媒体的认知共识、制度建构、流程再造和全媒体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网通的宽带实验室,你可以感受的视频会议的神奇,和上海的同仁沟通自如,与香港的朋友相见如面,多视角、多“场所”的会务系统使人们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构建这一切的基础是宽带网络。网通杨志伟总工强调;“是宽带使视频技术走下‘神坛’”。  相似文献   

5.
沈昕  刘佳 《东南传播》2012,(8):99-101
克服政治传播研究的两个弊端,从政治传播的政治属性和传播属性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政党政治视角回顾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历史轨迹:自发式传播、选择式传播、鼓吹式传播、开放式传播和多元化传播。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传播过程中运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实现核心传播效果的经验,并提出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演进趋势:党的政治传播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党的政治传播最终归宿是政治营销,党的政治传播彰显艺术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电视财经新闻发展的主要困境在于专业化和大众化之间的矛盾。央视财经新闻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新的经济背景下,将专业化制作和大众化传播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经验、做法和体会也为我国财经新闻报道的突围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祥 《报刊之友》2010,(12):165-166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健康传播领域,我国健康传播尚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运用健康传播来传播"真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借由"养生专家"张悟本造假事件,分析了时下健康传播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并试图引起更多研究者对健康传播的重视,以实现"健康传播"能够传播健康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涂苏琴  史琳燕 《传媒》2017,(24):86-87
在新闻业界的实践中,无论是新闻报道的专业化趋势,还是新闻人才需求的跨学科性,都说明专业的新闻人才培养是今后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当前,健康传播作为传播的新方向,对健康传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医学部进行健康传播专业的硕士人才培养.这是一块新的试验田,其目的在于培养"既掌握医学知识又通晓传播规律的人才",以适应新闻报道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专业化之路还有种种困难,如在培养理念上不受重视,在培养模式、资源整合上难以实现等.  相似文献   

9.
发源于湖北荆楚地区的汉绣,是流传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华民间工艺瑰宝。本文从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入手,对汉绣文化的历史演进进程深入考证分析,期冀有助于推动我国汉绣艺术及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建党九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程也是我国民生不断改善的过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吸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亍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新闻图片传播功能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化版面摄影术问世之前,新闻传播只有文字一种传播形式。插图是图片进入报纸版面时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插图的,它和稍后出现的《东西洋每日统计法》上的插图或用于补白,或描绘新式器物,有时也有一定的新闻性,主要作用是丰富版面内容美化版面形式。1842年5月,比欧乌用银版摄影术在德国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1870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新闻照片。随后,英国的《伦敦新闻画报》、德国的《莱比锡画报》、美国的《画报客厅之友》相继刊播新闻照片。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新闻照片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从健康传播的视角分析如何作好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和营销工作,将健康传播的传播策略运用到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出版中,以健康传播的理念科学地传播健康知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智能传播研究兴起于2013年“大数据元年”,发展至今共经历四个时期:发轫期、成长期、爆发期、深化期。主要有五个研究主题:人机关系研究、传媒业发展研究、新闻黑箱、受众分析、智能广告。由此形成四大研究领域:技术重塑下新闻业的变革、智能传播与社会治理的关联、智能时代的伦理风险审视和智能广告的核心要素。其研究呈现五大趋势:范式的主体性反思、平台的文化性关照、服务的情景化聚焦、伦理的学理化深入和治理的法制化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史演进的三大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昆 《新闻大学》2008,1(2):60-65
新闻传播史规律是新闻传播发生、发展及其演进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它深藏于新闻传播现象背后,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特点。一部新闻传播史发展过程,在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媒介及其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不仅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纵向演进和横向发展的辨证统一,而且在时间的推动下,新闻传播史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水平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其在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从而实现新闻传播螺旋式的进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健康传播:模式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晶 《新闻前哨》2007,(4):31-32
1996年,《美国健康传播杂志》创办。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偏重于国际性、应用性研究,因而吸引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健康传播学者的关注。鉴于健康传播领域的多维性质,期刊编委会由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他们来自传播学、医学、心理学、大众健康,社会学、管理、营销等。  相似文献   

16.
以"三亚宰客门"事件为案例,应用凸面镜及共振等社会物理学原理,剖析微博传播对该事件形成的作用机理;通过内容分析法,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演进模式;采用定量统计与"知微"平台微博传播影响力分析,剖析该事件舆情演进的动因:一是主管部门遮掩事实,成为网民情感负面态势的推动力;二是微博活跃用户的介入,成为舆情产生与发酵的催化剂;三是主动议程设置不当,错失舆情消解的良机。  相似文献   

17.
李彧 《今传媒》2012,(11):17-18
健康传播是美国70年代开始兴起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健康传播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其社会保障制度和传播学理论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则显得比较滞后。随着大众对健康的关注,健康传播势必会引起更多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ChatGPT标志着智能传播下半场的提前开启:以TikTok为代表的由数据和算法驱动内容分发变革的上半场,快速进入了人工智能内容生产(AIGC)的下半场,展现了智能传播对社交传播和网络传播的颠覆性图景。本文从传播学视角,深入梳理数字技术引领下人类信息传播机制的演进全程,解析ChatGPT的传播机制和变革逻辑,探寻智能传播的技术演进方向和变革路径。社交传播实现了对大众传播的范式转变,将大众传播变成了一种特例。接踵而至的智能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又一次范式转变,是生产力工具层面和传播基础设施层面的全新重构,将大众传播和社交传播都变成特例。由于智能传播极大地“剔除”了“人”的因素,而且具有深入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强大技术渗透性和扩展性,对人类生存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都将产生颠覆性影响,传播学界必须迎接并直面这一历史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口述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美国,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这种方法.分析凤凰卫视<口述历史>,研究它的传播特点、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功能,了解它使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对历史的真实、形象、生动、深刻的再现.<口述历史>在丰富电视的表现形态,补充完善中国当代史,以及传承历史知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位宏如 《新闻世界》2013,(4):260-261
“关注健康、维护健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主题之一,公众对健康的渴望与追求也与日俱增。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健康传播在我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