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记者李普曼说得好:“往往一条新闻的价值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新闻工作者这种首先发现、报道新闻的能力,即指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即新闻敏感.这是记者的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泰勒就曾说:“没有新闻鼻、新闻眼,请滚蛋.”  相似文献   

2.
秘密采访到底可以走多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年前,英国王妃黛安娜被狗仔队穷追不舍而魂归西天的不幸事件,曾经引起西方社会对新闻职业道德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又一名英国王妃索菲被乔装打扮的小报记者秘密采访报道,不仅使英国王室面临巨大的危机,也令英国新闻界内关于职业道德的争议再次高涨起来、我们关注这一事件,是因为我们与英国同行同样面对着秘密采访所产生的种种利弊得失;它所反映出的秘密采访中的道德和法律困惑正日益严峻地向我们逼问答案。  相似文献   

3.
报料的缘起和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报料”,是指非专职新闻人员有意识地追寻或偶然发现新闻线索并主动提供给媒体,媒体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提供线索的人被称为“报料人”或“线人”。这种现象早已有之,无论西方著名记者还是中国早期知名记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新闻资源,新中国的通讯员制度也可谓它的前身。在我  相似文献   

4.
我在中东地区当记者时,同西方派往那里的记者常有接触,现在我把自己观察到的西方记者的长处与短处作些介绍,供同行们在业务研究上借鉴、参考。中东是当今世界最动乱的热点之一,是出新闻的地方,也是西方各国舆论机构十分关注的一个地区。西方新闻机构派出大量记者常驻在这里。据统计,除临时来采访的外,每年常驻开罗的各国记者有近400名之多。绝大多数记者来自美国或西欧地区,其中有些人虽住在开罗,跑的却是全中东。有些人在中东辗转十多年,几进几出,被公认为“老中东”。西方记者和西方新闻机构在从事业务活动中,有他们的长处和可以凭依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出版界“搭便车”、“一窝风”现象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黛安娜王妃的不幸,带来了《黛安娜传》、《悲情王妃黛安娜》、《黛安娜——苏格兰最后的玫瑰》、《黛安娜:一代王妃的风采》、《黛安娜魂断夜巴黎》等书的迅速登场。 网络热带来了《网络:席卷全球风暴》、《网络人生》、《网络高手》、《网络中国》、《网络资源大全》、《网络为王》、《网络生存》等各式有关网络的书。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在西方又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在中国《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是这样解释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记者要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  相似文献   

7.
贾宸琰  姚源  钟旺 《青年记者》2017,(21):40-42
自动化新闻可读性的研究意义 继2014年7月美联社引进“机器人同事”后,全世界的新闻编辑室纷纷引入自动化新闻.《纽约时报》、路透社等西方媒体都在自动化新闻的发展上走在了前列.2015年9月,腾讯也发布了中国首篇自动生成的新闻.尽管媒体引进自动化新闻技术的初衷是帮助记者从繁琐细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和人类记者撰写的报道相比,自动化新闻的可读性较低,这也可能成为自动化新闻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学中注重所谓“读者考虑因素”。这种“因素”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吸引考虑”(AttractiveConsideration),一是“保护考虑”(ProtectiveConsi-deration)。其实说白了就是讲求新闻的可读性与社会效果。从《京剧配迪斯科》这一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记者是如何注重“读者考虑因素”(主要是“吸引考虑”)的。对绝大多数西方读者来说,京剧是他们不甚熟悉的。要在一篇不长的报道中使他们明了京剧改革(这是此篇报道的主题)的有关背景、前途等等并非易事。为读者考虑,记者在采写报道中费了不少心思。首先,记者采用了西方新闻写作中常见的“叙事体导语”,把镜头集中在一个中国京剧舞台上。这样写出的导语使西方读者对“京剧配迪斯科”有一个直观的感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信息是记者对新闻事物的反映,按照事本来的面目反映新闻是中外新闻记者孜以求的共同目标。然而,对于“如何来反”的问题,亦即涉及新闻表现手法,中外者却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各自不的风格。比较而言,西方记者喜欢“感性表现”,中国记者偏爱“理性的陈述”。一、感性的表现西方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喜欢诉诸受的感性认识,善于捕捉新闻中的形象事实,那些容易被人直接感知的,能引起受众接兴趣的形象元素,比如精彩的场面、典型的节等,而后以流畅朴实的行文,充满感情的触,将其细致地描绘出来,对受众的感官产强烈…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新闻界被这样一种现象所“困扰”:一批成绩不凡的记者、编辑并非新闻专业出身;而新闻科班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往往也并不比非新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更为突出.作为一个工作了三四年的新闻科班生,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按目前的模式,我国的新闻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新闻学家.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新闻理论是十分强调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原则的,认为记者的立场是不偏不倚的,新闻报道只是“忠于事实”。只要报道的事实是真实的,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从这个意义上把新闻记者称之为“无冕之王”。记者所作报道,被说成“全都是事实”;报道办法是“用事实说话”,不必公开表明记者的观点或那怕是倾向。如有倾向或观点,那也是“基于事实”而发出的最为公正的点评。表面看来,西方媒体是很公道的从而也就是很可信的。我们有些同志看问题缺乏“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穿透能力,对此甚表赞赏。其实西方新闻理论大有其虚伪性,说…  相似文献   

12.
黄斐 《青年记者》2020,(9):17-19
西方视域下的建设性新闻时下西方兴起的建设性新闻,被认为是解决当下西方报道困境的新范式、新方法、新理论.在“5W1H”这一报道公式中,建设性新闻的报道公式多了一个“W”,即所谓“WhatNow”——“现在怎么样了”.建设性新闻是对冲突性报道和负面报道的平衡策略,是继“客观性新闻”对19世纪党派新闻的纠偏之后,西方新闻范式经历的第二次转型.  相似文献   

13.
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社会职能。有人形象地把舆论监督比作“雷区”,稍不慎就可能“触雷”。近年来,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新闻官司不断,记者和编辑部往往被纠缠不休。可见,开展新闻舆论监督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西方新闻倡导的“客观报道”,值得我们在新闻舆论监督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记者作为链接新闻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从新闻叙事本身而言,在保障新闻真实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内外视角的交叉或多视角的互证,以复合视角形成新闻和受众的认知闭环,强化新闻的社会意义。此外,记者所持的伦理立场具有关綮性作用。中国在新闻叙事中所体现的以“人类命运共体”“和”“善”为基础的人伦化媒体关怀,不仅有利于匡正西方舆论场的伦理迷失,更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新闻伦理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顾潜 《新闻大学》2002,(2):53-56
一、新闻背景的运用 现代社会的读者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回事”。记者通常是通过安排、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来完成这一任务的。大量而又巧妙地使用新闻背景材料,是西方记者新闻写作的一大特色。背景材料处理得好,会增加新闻作品的魅力,其效果是显著的。 1、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在一篇新闻中,背景置于何处,应该根据新闻事实的需要而灵活多变,它可以放在新闻的主体部分,也可穿插在导语或结尾中。西方记者在这方面往往显得特别的不拘一格,通达权变。把背景放在导语中,运用得好,可以立刻吸引读者注意。 请看合众社关于一次有关硅的国际座谈会的消  相似文献   

16.
新闻要善于讲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新闻采写中,常常把“story”用作“news”的代名词,把采访新闻叫做“to cover story”,头条新闻称之为“head line story”。西方新闻报道中有一种明显的故事化写作倾向,以至于许多名牌大报的总编辑要求记者“像说故事一样说新闻”。 近年,我们也开始强调故事在新闻中的作用。1996年2月,一个叫颜长江的记者在《羊城晚报》上连载《泌阳奇案 广州洗冤》,他用中国民间故事和古典章回小说的手法写了一个奇案,一时“羊城纸贵”。新闻和故事的关系如何,新闻应如何讲故事?  相似文献   

17.
吕怡然 《青年记者》2010,(17):12-13
当今时代被称作“全媒体时代”、“全民记者时代”,大众传媒和职业记者在流淌的新闻长河中跋涉的同时,自身也不时地爆出新闻,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近来一连串记者被通缉、被袭击、被辱骂、被殴打、被告上法庭等事件,只不过是一次比较集中的爆发。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在每天的报头上都印有这样一句社训:登载“所有适宜登的新闻”。“适宜”一词,表明报纸对新闻的刊载是有选择的。只是“适宜”与“不适宜”得完全由记者来决定。记者拥有决定让什么样的消息进入大众传播渠道的权力。通过报道,记者能对其所报道的人或事给予有助或有害的影响,能干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每一个人。这种作用,使得西方社会不得不叹服记者是“无冕之王”,西方记者也标榜自己的职业是  相似文献   

19.
知识之窗     
类别:西方新闻写作编号: “拍肩膀新闻”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一些西方新闻学著作中出现了“拍肩膀新闻”这个词。“拍肩膀新闻”,是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指记者要成为读者的亲密朋友,写出来的东西要给读者以亲切感,使读者感到记者在同他们谈心,同他们说知心话。下面就是一条“拍肩膀新闻”: “麦克米伦开始想办法储存热量了。他请教了一位建筑师和住房承包商,了解到如果他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新闻学中注重所谓“读者考虑因素”。这种“因素”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吸引考虑”(AttractiveConsideration),一是“保护考虑”(ProtectiveConsi-deration)。其实说白了就是讲求新闻的可读性与社会效果。从《京剧配迪斯科》这一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记者是如何注重“读者考虑因素”(主要是“吸引考虑”)的。对绝大多数西方读者来说,京剧是他们不甚熟悉的。要在一篇不长的报道中使他们明了京剧改革(这是此篇报道的主题)的有关背景、前途等等并非易事。为读者考虑,记者在采写报道中费了不少心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