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任何伟大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悲观的,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衡量一部伤口是不是悲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观照。依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古典悲剧和现代悲剧。现在看来,典型的古典悲剧已不复存在。与古典悲剧迥然不同的现代悲剧,其思想基础建筑在现代科学之上,其构成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人称现代悲剧为世俗悲剧。中国学被认为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种情形最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古典剧作中。而现代学史上名作家的作品,如《子夜》,《家》,《骆驼祥子》与《日出》等,均堪称现代悲剧的范列。在当代中国坛一度没有悲剧作品。但悲剧并不会永远消灭,悲剧美永远给人以鼓舞。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蕴含的悲剧意识也是评论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迷:一、社会悲剧意识:苔丝与社会客观势力、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二、性格悲剧意识:苔丝性格中的真善美成分与其囿于传统价值而形成的保守观念的冲突;三、命运悲剧意识:独特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加重了作品的命运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是一具有浓重悲剧意识的作家;家庭、个人、时代、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他的悲剧意识;其作品主要表现为“青年忧郁病”;郁达夫通过大自然和酒,使他浓重的悲剧意识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4.
复杂的悲剧美也是丘逢甲诗歌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在丘缝甲的诗歌创作中,他把现实生活的悲剧痛感转化为学作品的悲剧美感;悲壮之美、悲愤之美和悲怆之美使其诗作具有更丰富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东西方两大戏剧大师.奥尼尔和曹禺各自上演了一处人生悲剧,并在各自作品中展示了悲剧人生所引发的悲剧观念,命运的悲剧,欲望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成为其作品中相互关联,彼此深入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与屈原楚辞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精神,虽因历史文化背景、民族风格等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对命运的思索与抗争却又十分接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性的人生抉择,是其悲剧的起点和终点。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对比较研究古希腊和楚文化中的悲剧精神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由黑格尔关于悲剧的“和解说”得到启发,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和解”在悲剧中的重要作用:“和解”贯穿于悲剧作品中,使悲剧与苦难剧有了明显区分,因而成为悲剧的核心元素;而悲剧美感中的崇高感和力量感也源于“和解”引发的特殊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8.
以现代悲剧美学理论观照北宋词可知,北宋词抒写了悲剧意识,折射出悲剧精神,是词人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其悲剧意识主要有三种范型,即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其悲剧精神主要有两重内涵,即鲜明的抗争精神、与现实社会相矛盾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徒生的悲剧性童话作品,倾注着创作主体温暖、诗情和爱的感情激流,这使安徒生的作品在悲剧的叙事中显出特殊的韵味和美学风范。文章从作者对悲剧的温情叙述和对死亡的诗化描述两方面对安徒生童话的悲剧之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悲剧意识是须一瓜小说的重要特色,在她的作品中都深深地潜藏着强烈的生命悲剧感。其悲剧意识首先体现在她笔下的悲剧人物形象;其次还体现在主题的悲剧性;第三,通过对于人性的追问和"向死而生"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表现出了强烈的悲剧精神。通过悲剧形象、悲剧主题和悲剧精神,须一瓜的小说呈现出浓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小说,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不幸女性。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中,萧红在刻划女性人物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上,可称得上独树一帜。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萧红在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时,也注重挖掘这些苦难女性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人格魅力。她笔下的女性充满着独特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2.
《怆怆文集》是女作家里扬的一部散文、小说合集。里扬一生坎坷,曾两次入狱,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从而使她更深刻地洞察人生,更好地懂得爱与憎,成为善写悲剧的能手。她的作品感情浓郁,如烈火一样燃烧读者的心,悲怆动人,具有巨大的震撼力。本文通过对她的散文、小说以及表现手法与语言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充沛的真挚情感与鲜明的悲剧意识,是里扬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和悲剧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用自己传奇式的一生和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悲剧故事。这种仿佛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促使她以近乎冷酷的现实主义手法解剖了人性的卑陋和扭曲,揭示了人生的孤独漂浮感和生命的虚无幻灭感。张爱玲敏感内省的气质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她形成了对世事的否定情绪和敌对的人格心理。张爱玲潜意识中的文化心理是她在特定时代对东西方文化悲剧性体认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曼斯菲尔德小说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以短篇小说见长。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笔触在其小说中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一种普遍的宿命论情绪,即人生的悲剧感。幻灭感、孤独感和死亡感构成了曼斯菲尔德小说悲剧性主题的主要内容,这种极具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奠定了曼斯菲尔德在英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英国短篇小说的成熟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她被称为“短篇小说界里的乔伊斯”。  相似文献   

15.
安·阿赫玛托娃的一生,无论从普通女性的角度讲还是从诗人的角度讲,都极其坎坷艰难,甚至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这既是诗人个人的命运悲剧,更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的时代悲剧.在黑暗的岁月里,阿赫玛托娃创作了叙事诗<安魂曲>,记录下了历史的真实.诗歌以亿万人民的苦难,以宗教的庄严,祭奠了生命本身的尊严.诗人因历史和人民的永恒而永恒,所以她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出现是一个奇迹。由于其作品跟创作主体之间有着微妙关联,人们往往难以将她同笔法细腻、情感温柔的女作家们联系在一起。沈从文在评价中国女作家时,说她们经常"用美好的语言来写人生",张爱玲却是个例外。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由于她悲凉的身世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了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悲剧感情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在对人性的探索中 ,饱含着深深的悲凉情感 ,它通过人物形象的悲剧性 ,演绎人生 ,诠释人生 ;用“审丑”的眼光 ,审视人性的虚伪 ;通过对“无爱”婚姻的描写 ,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张爱玲小说中揭示出的 2 0世纪 4 0年代中国都市社会中被黄金光圈严重扭曲的、虚伪的人性 ,给人们以独特的心理感悟。  相似文献   

18.
作家萧红及其作品都包含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从萧红个人的悲剧经历,阐释小说中人物生命的摧残与戕害、精神的扭曲与变态及其生存的动物性,以此揭示悲剧的广涵性。通过对悲剧文化的分解,进一步探究其超越悲剧的对生命的渴望与探询。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著作,作者把对于历史主体的深切关注,置于三国乱世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时代背景之上,突出了对悲剧的宣泄以及艰难的理性抉择。这其中包括处于权力巅峰的君主,运筹帷幄的谋臣,驰骋疆场的武将,还有不少节烈的女性。正是由于这些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和悲剧实践,才使得整部小说充满着情感的冲动与理智的压抑,悲剧情绪显得异常真实而复杂,因此被称为"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20.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