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韦庄入蜀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昭宗天复元年(901),韦庄被西川节度使王建辟为书记后入蜀。韦庄屈身幕府则不失为一种托身得其所的识时务之举。那么王建为什么会辟举韦庄掌书记,韦庄为什么又愿意去接受王建的召辟呢?这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所谓偶然性,就是前面我们提到过的王建与韦庄有过一次偶然的接触。  相似文献   

2.
韦庄是唐五代词坛上的一位名词人。他在创作词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诗歌手法的承传与借鉴.使词从娱宾遣兴的歌辞向抒情言志的诗歌靠近。具体表现为:引入了诗歌中言情表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内容题材方面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词风受其平易诗风的影响呈现出清秀疏淡的美学特征。这种“诗化”倾向出现在人词发展的早期阶段,既具有创新开拓的重要意义,也对宋代词人“以诗为词”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傥骆道是古代由关中至汉中的四条古道之一。与其它古道相比,傥骆道是古代由关中至汉中最近的也是通行条件最恶劣的一条古道。历史上,傥骆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并在三国时期和唐代表现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韦庄是唐末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其诗作中存在大量的"风"意象。这些意象在形式上具有急、香、清的特点,在承载意义上多象征离愁别绪与思乡之情、怀古伤今和家国之痛,在表达时多节制有度,符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审美典范。深入了解韦诗中的"风"意象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韦庄其人其诗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傥骆道在唐代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因其路途最为近捷,在唐代成为关中联系、控驭巴蜀的不可或缺的信息要道,受到唐朝廷的高度重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地形的因素,其作用多为使节人员等往来,而军队与物资多走它途。唐以后政治重心东移,巴蜀重要性下降,此道遂废。  相似文献   

6.
韦庄诗中存在大量关于雨的书写。这些雨已远非意象的简单呈现,而是一种发人感兴、造就美感的兴象之物,具有"兴象"的特质。雨激发了诗人创作的兴趣,引发了喜爱、愁怨、爱恋的情绪,创造出情景融汇、韵味无穷的诗境。从兴象说来看韦诗中的雨,利于把握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体味诗句之外的韵致。  相似文献   

7.
韦庄是唐末、五代文坛上一位诗、词兼擅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在诗、词的创作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提出了自己明确的文学思想——清丽。韦庄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他的诗也具有清丽之美。他以清词丽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境界,在唐末诗坛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人扬(亻是)提出韦庄《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等词为追念被蜀主王建所夺之宠姬所作之后,代相沿袭,附会甚多。然而有宋一代诸多志传未取此说;正值开基创业之时的王建对倚重之心腹大臣不致于会夺其宠姬;韦词实为早年甘苦与共之亡姬所作;韦词中“忆旧欢”之作和代人作者,均非为“追念宠姬”之作。  相似文献   

9.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韦庄诗善于经营意象,在意象的经营上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他多选用自然意象,并且多为优美、柔美的自然意象,这也体现了他对阴柔之美的偏爱。  相似文献   

10.
唐德宗出奔梁州(今陕西汉中市),是继唐玄宗之后第二次皇帝履栈。也是大唐王朝第二次成功地利用蜀道和西南后方基地,转危为安,保住了政权,创造了中国大一统王朝政治的奇迹。唐德宗由艰险的傥骆道出奔梁州,度过三个月的危局后,唐德宗由汉中经由褒斜道(兴州、凤州、散关道)返回长安时,将"梁州"升格为"兴元府",强化了蜀道线作为大唐文明轴心地带长安(京兆府)——汉中(兴元府)——成都(成都府)之间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韦庄的词在情感内涵上多写惆怅情结,在场景描写上多写分离。之所以呈现如此特点,与他复杂的人生经历以及相对矛盾的人生心态是分不开的。笔者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韦词的这两个突出特点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12.
正蜀道是从汉唐首都长安通往成都的道路,或曰秦蜀间的道路、川陕间的道路。蜀道为多条而非一条,其中,贯通秦岭的有褒斜道(亦称斜谷道)、故道(亦称陈仓道、散关道)、傥骆道(亦称骆谷道)、子午道、文川道等,穿过巴山的有金牛道(亦称石牛道)、米仓道、荔枝道、洋(州)-壁(州)道等,此外,跨越岷山的阴平道,以及嘉陵江水道通常也归入蜀道。蜀道开辟利用时间早,与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宋人杨偍提出韦庄<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等词为追念被蜀主王建所夺之宠姬所作之后,代相沿袭,附会甚多.然而有宋一代诸多志传未取此说;正值开基创业之时的王建对倚重之心腹大臣不致于会夺其宠姬;韦词实为早年甘苦与共之亡姬所作;韦词中"忆旧欢"之作和代人作者,均非为"追念宠姬"之作.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与韦庄作为花间词派的代表词人,在词作风格和内容上有着显著地差别。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温庭筠词作用色浓艳,韦庄词作较为淡雅;"密而深"是温庭筠词作的主要特色,与之相对应的韦庄词则表现为"疏而显";在创作手法上,温庭筠词多用暗示联想手法,丰富思想感情;而在词作内容上,韦庄的词句显得更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5.
唐德宗出奔梁州(今陕西汉中市),是继唐玄宗之后第二次皇帝履栈。也是大唐王朝第二次成功地利用蜀道和西南后方基地,转危为安,保住了政权,创造了中国大一统王朝政治的奇迹。唐德宗由艰险的傥骆道出奔梁州,度过三个月的危局后,唐德宗由汉中经由褒斜道(兴州、凤州、散关道)返回长安时,将“梁州”升格为“兴元府”,强化了蜀道线作为大唐文明轴心地带长安(京兆府)---汉中(兴元府)---成都(成都府)之间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学界对韦庄诗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逐步由对《秦妇吟》孤篇研究转向对韦庄全部诗歌的研究。但对于艺术成就颇为突出的韦庄之诗歌而言,对其研究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许浑诗歌具有偶对精切、格律工稳、诗风浅近的特点,许诗的特点符合韦庄重审美、轻功利的文学思想。加以二人同处晚唐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在师承上皆受杜甫、白居易的影响,故此韦庄甚为推重许浑,在其诗歌创作中接受化用许诗的艺术手法非止一端。  相似文献   

18.
韦庄身处于唐末五代之乱世,多次应试不第,又终身经历羁旅奔命之苦,诗中多描写行经见闻,抒发了伤时忧生的感叹。但因诗人多喜前人的清辞丽句,精神上又倾向于佛道,在心态上渐趋平和乐观,他的诗多撷取清新疏朗、色泽艳丽的自然景物入诗,因而韦庄诗在整体上呈现清丽风格。  相似文献   

19.
入蜀就仕乃韦庄人生一大转折点,探寻其中缘由对于韦庄研究大有必要.文章认为,仕蜀原因大致有三:韦庄入蜀前的坎坷经历、蜀地的特殊环境及蜀主王建的吸引.具体而言,主要是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飘泊不定的生活,蜀地富足安定、人文传统悠久以及王建忠君礼士之风.  相似文献   

20.
韦庄在唐末五代文学史上诗词兼备,其诗作与词作都体现出一种"清丽疏朗"的风格,不论是诗还是词的抒情都富有众多的主观化和个性化的色彩,这种自抒情怀式的抒情方式与内容上的"旧梦重现"突出体现了韦庄不同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