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增设了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的内容,同时还规定了对被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监督考察的主体为人民检察院,新刑诉法实施以来,永春县人民检察的司法实践来看,我国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监督考察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瓶颈和障碍,因此,及时研究和探索完善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监督考察制度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增设了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的内容,同时还规定了对被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监督考察的主体为人民检察院,新刑诉法实施以来,永春县人民检察的司法实践来看,我国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监督考察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瓶颈和障碍,因此,及时研究和探索完善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监督考察制度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2012年3月14日《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的通过,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法律地位,改变了之前于法无据的“尴尬”局面。该制度的实施,虽然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符合恢复性司法的理念;有利于消除标签理论,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国际轻刑化趋势。但是,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实施过程来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适用的主体范围和案件范围都太过狭窄,考察的主体过于单一,考察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缺少附随义务,并且法律监督方面也存在不足,缺少享有最终裁量权的人民法院的有效制约。基于此,本文从适用范围、考察主体以及法律监督等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阐述,以期对新刑事诉讼法的适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对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刑罚的谦抑性,在程序分流、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有效改造犯罪嫌疑人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功效。但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也存在着适用对象范围过窄、适用条件过于简单、附加条件内容不明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国外立法并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适当拓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范围、细化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条件、明确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所附加条件的内容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考察程序作为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关键和特色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成败.以地方性检察院在考察制度上的实践为样本,探索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构建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考察帮教制度,必须加强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化建设、社会参与体系建设和建立未成年人转介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附条件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版)》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首次在法律上确定了该项制度.实施该制度,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及对相关权益的保护,同时体现出人性化的司法理念,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互交融.但该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毕竟是新生事物,检察机关如何用好检察裁量权并实现有效保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是值得思考的.笔者就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现实意义、原则进行了探讨,并对检察机关如何操作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的建立符合恢复性司法理念和起诉便宜主义,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本文旨在分析预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后可能在法律适用中遭遇的各种障碍和困境,并结合检察工作实践,提出若干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扭转了未成年人在司法审判中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此修正案的深入解读,理解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并对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漏洞,提出了具体意见,从而使我国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得以更加的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附条件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版)》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首次在法律上确定了该项制度。实施该制度,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及对相关权益的保护,同时体现出人性化的司法理念,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相互交融。但该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毕竟是新生事物,检察机关如何用好检察裁量权并实现有效保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是值得思考的。笔者就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现实意义、原则进行了探讨,并对检察机关如何操作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8.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一直恪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因时代以及实时的国内国际实践迁延与演变而不断推动其与时俱进和中国化.梳理十八次党章修订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民族与时代的特色以及永续生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一直恪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并因时代以及实时的国内国际实践迁延与演变而不断推动其与时俱进和中国化.梳理十八次党章修订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民族与时代的特色以及永续生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